正文 第二節學習效果的提高與遷移(1 / 3)

所謂學習遷移,實際上就是認知結構在新條件下的重新建構。

這種建構性的學習強調旨在使學習者形成對知識的深刻理解。遷移不僅發生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中,還體現在態度與行為規範的形成中,不僅表現為先前學習對後繼學習的影響,而且表現為後繼的學習對先前學習的影響,這種影響可以是積極的也可以是消極的。所以,有人認為遷移是“在一種情境中獲得的技能、知識或態度對另一種情境中技能、知識的獲得或態度的形成之影響”.

員工在獲得學習經驗後,在適當的條件下可以應用所學的知識與經驗來解決某種問題。或新學的經驗改變了原有經驗結構;或將有關的經驗加以重新組合,形成新的經驗結構,諸如此類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都可以視為學習遷移現象。通過遷移,幾乎所有的習得經驗都能夠以各種複雜的方式相互聯係。作為人力資源工作者,我們提倡並希望員工對所學的知識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據研究,通常隻有10%的培訓信息被遷移到工作中。顯然,缺乏有效遷移的培訓是無效的,因此培訓麵對的最大挑戰之一是確保員工將其所學到的東西應用於工作中。

學習遷移一直是學習理論的一個重要問題,對遷移進行研究,有助於探討員工培訓或學習的實質和規律,揭示能力和品德形成的內在機製,同時也為培訓過程提供理論指導。“為遷移而教”已成為當今教育的流行口號。正如辛格利與安德森所言,遷移的研究是對所有綜合性認知理論嚴格的、也是必要的經驗。

一、學習遷移

學習的遷移(transferoflearning)是指已經獲得的知識、動作技能、情感和態度等對新的學習的影響。任何一種學習都要受到學習者已有知識經驗、技能、態度等的影響,隻要有學習,就有遷移,即遷移廣泛存在於各種知識、技能、行為規範的學習中。遷移是學習的繼續和鞏固,又是提高和深化學習的條件,學習與遷移不可分割。知識、技能、行為規範這三者彼此之間存在著遷移,比如擁有豐富專業知識的員工會更加容易掌握相關的技能;有效的培訓方式會促進員工獲得更多的知識;對企業行為規範的理解將影響個體行為的形成,如員工對企業製度的理解及認同程度。所以,遷移表明了經驗間的相互影響,通過遷移,各種經驗得以溝通融合。

(一)學習遷移的分類

遷移是普遍的,遷移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根據不同的標準可以對遷移作多種分類。

1.正遷移與負遷移

根據遷移的影響效果,把遷移分為正遷移與負遷移。正遷移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通常表現為一種學習使另一種學習具有了良好的心理準備狀態、活動所需的時間或練習次數減少,或者已經具有的知識經驗使學習者順利地解決了麵臨的問題等情況。正遷移常常在兩種學習內容相似、過程相同或使用同一原理時發生。

負遷移一般是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起幹擾或抑製作用。負遷移通常表現為一種學習使另一種學習所需的學習時間或所需的練習次數增加或阻礙另一種學習的順利進行以及知識的正確掌握。負遷移的產生常在兩種學習又相似又不相似的情境下,學生認知混淆而產生的。發生這種遷移,會使另一種學習更加困難,錯誤增加。

2.水平遷移與垂直遷移

根據遷移發生的概括水平,美國心理學家加涅把學習遷移分為水平遷移與垂直遷移。水平遷移也稱橫向遷移,是指處於同一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學習內容之間的邏輯關係是並列的。

處於不同概括水平的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叫做垂直遷移或縱向遷移。

即具有較高的概括水平的上位經驗與具有較低的概括水平的下位經驗之間的相互影響。垂直遷移包括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兩種遷移。

自下而上的遷移是指下位的較低層次的經驗影響著上位的較高層次的經驗的學習。

3.一般遷移與具體遷移

根據遷移的內容,布魯納(J.S.Bruner)把遷移區分為一般遷移和具體遷移。一般遷移也稱普遍遷移、非特殊遷移,是將一種學習中習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態度等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中去。

布魯納認為一般遷移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基本的原理、規則、方法、策略和態度具有廣泛遷移的可能性。把從一種學習中習得的具體的、特殊的經驗直接遷移到另一種學習中去叫做具體遷移或特殊遷移。

特殊遷移的範圍往往不如一般遷移廣,僅適用於非常有限的情境中,但從上麵的事例中可以看出,它對於係統掌握某一領域的知識來說是非常必要的。

4.同化性遷移、順應性遷移與重組性遷移

根據遷移的內在心理機製,把遷移分為同化性遷移、順應性遷移與重組性遷移。這裏說的內在心理機製主要指學習者原有的認知結構、認知經驗與認知係統。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學習者的原有認知結構沒有發生改變,直接將原有的認知經驗應用到本質特征相同的一類事物中去,這類遷移就叫同化性遷移。在同化性遷移過程中,原有認知結構不發生實質性的改變,隻是得到某種充實。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需調整原有的經驗或對新舊經驗加以概括,形成一種能包容新舊經驗的更高一級的認知結構,才能適應外界的變化,這類遷移叫做順應性遷移。順應遷移既包含順向遷移也包含逆向遷移。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者需要重新組合原有認知係統中某些構成要素或成分,調整各成分間的關係或建立新的聯係,從而應用於新情境,這類遷移叫做重組性遷移。在重組過程中,基本經驗成分不變,但各成分間的結合關係發生了變化。對知識和技能的重新組合,能產生出新的知識和技能。

5.順向遷移與逆向遷移

根據遷移的影響方向,把遷移分為順向遷移與逆向遷移。我們把先前學習對後繼學習的影響稱為順向遷移,後繼學習對先前學習產生的影響稱為逆向遷移。無論是順向遷移還是逆向遷移,其影響都有量的大小之分以及正、負遷移之別。由於在學校教學中,我們總是期望以前的學習能給後續的學習以幫助和促進,因此,在這兩種遷移中,研究者考慮得較多的是順向遷移。逆向遷移通常發生在學習者麵臨學習新知識或解決新問題時,需對原有的知識進行補充、改組或修正,使原有的知識結構發生一定的變化。

除了以上幾種主要的遷移分類外,還有的根據遷移的範圍將遷移分為近遷移與遠遷移,有的根據發生遷移的學習領域,將遷移分為認知領域的遷移、運動技能的遷移和情感態度的遷移等。不論何種遷移都有積極的和消極的,即正遷移與負遷移。

(二)學習遷移的作用

凡是有學習的地方就會有遷移,從來不存在相互間不產生影響的學習。而且,人們能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新的學習中或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

1.遷移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

能不能發生遷移、遷移的效果如何,直接影響著學習的進程與效率。如果某人在某一學科中獲得的某種知識、技能或態度,能夠運用於其他的學科或校外生活的情境之中,那麼這些他已經獲得的知識、技能就能舉一反三地再造或創造出新的經驗或成果,學習過程就會加快。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遷移就是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

2.遷移是能力形成的重要環節,對於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促進作用能力總是通過對所掌握的知識加以概括,然後廣泛地遷移,並進一步係統化和概括化而形成的。遷移是由知識的掌握過渡到能力形成的重要環節。對於學習者來說,學習的最終目的是把從學習中積累起來的方法和知識遷移到對新知識的理解和應用上來,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各種不同的實際情境中,解決現實中的各種問題,從而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否準確、有效地提取有關經驗來理解新知識、解決新問題,這實際上就是一個遷移的問題。在學校情境中,大部分的問題解決是通過遷移來實現的,遷移是學生進行問題解決的一種具體體現。要將校內所學的知識技能用於解決校外的現實問題,這同樣也依賴於遷移。要培養和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必須從遷移能力的培養入手,否則問題解決也就成為空談。

3.遷移對於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具有重要作用

從某種意義上說,能否形成多種學習間的積極遷移,決定學生在校學習的效率,甚至成敗。隻有通過積極遷移,學生才能使已有知識、技能得到進一步檢驗、充實與熟練,隻有通過積極遷移,學生才能在已有知識、技能概括的基礎上形成能力。應用有效的遷移原則,學習者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得更快、更好,並在適當的情境中主動、準確地產生遷移。那些學習成績優良的學生總是善於將學習得到的經驗遷移到新的情境、新的學習中去。對教師來說,掌握遷移規律,可以提高教育、教學工作的效率。在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各種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各種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能將學到的知識遷移到對校外的廣泛知識的學習中去。同時,教師還要自覺利用遷移規律進行教學設計,改進教學方法,合理組織與安排教學活動,以促進學習的遷移,提高教學工作的效率。

二、學習遷移的理論

(一)早期的遷移理論

1.形式訓練說

學習遷移的理論中最早的學說是形式訓練說,形式訓練說的思想基礎是官能心理學。它認為心體固有的官能隻有通過訓練才能得以發展,遷移就是心理官能得到訓練而發展的結果。人的心理是由意誌、記憶、思維、推理等各種分立的官能組成。這些官能分別從事不同的活動,例如,記憶官能進行記憶和回憶,思維官能從事思維活動等。各種官能像人的肌體一樣,可以通過訓練或練習增強其力量。經過訓練或練習,官能會在以後的活動中發揮更好的作用。

按照此種學說,經過訓練的記憶官能增強了本身的能量,以後可以更好地學會和記憶各種東西。同樣,經過訓練的思維官能,也增強了能量,以後可以更好地思考其他事情或問題。形式訓練說認為,某些學科具有訓練官能的價值,通過學習這些學科,個體就可以得到官能的訓練,而得到訓練的官能又可以自動地遷移到其他活動中去。形式訓練說認為,遷移是無條件的、自動發生的。

由於形式訓練說缺乏科學的依據,所以引起了一些研究者的懷疑和反對。詹姆士(James)首先用實驗方法對遷移問題進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