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培訓方法的類型(1 / 3)

企業培訓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培訓方法的選擇。當前,企業培訓的方法有很多種,不同的培訓方法具有不同的特點,其自身也是各有優劣。要選擇到合適有效的培訓方法,需要考慮到培訓的目的、培訓的內容、培訓對象的自身特點及企業具備的培訓資源等因素。普遍適用的最佳培訓方法是沒有的,但針對某個特定組織的某些特定培訓,最佳培訓方法是存在的,作為培訓管理者要努力把它發掘出來。為了找到適合本組織的最佳培訓方法,培訓管理者需要了解以下幾個方麵的內容:第一,培訓方法到底有哪些?第二,它們的適用範圍是什麼?第三,它們的優缺點各是什麼?第四,如何科學地進行選擇?

一、講授法

(一)講授法的形式

課堂講授法是一種將大量知識通過授課的便捷方式一次性傳播給眾多聽課者的教學方法,它是人類最古老的教育培訓方法之一,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孔子的私塾和古希臘柏拉圖的學園。在今天,課堂講授法已成為非常完善的教育技法,是員工培訓中使用程度最高和運用範圍最廣的基本技法。一項關於幾種常用的培訓方法使用頻率的調查發現,課堂教學是唯一在組織培訓中使用頻率超過90%的方法。總體上傳統培訓方法的使用頻率要高於其他的培訓方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語言係統向學生描繪情境、敘述事實、解釋概念、論證原理和闡明規律的一種教學方法。其特點是:講授教學要根據一定的教學目的進行講授,於講授中,教師起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關注新知識並進行思考,盂講授中,學生在傾聽與反饋中建構知識,榆口頭語言、表情語言、體態語言是傳遞知識的基本工具,教師要對講授的內容做合理的組織。在員工培訓過程中,教師通過合乎邏輯的分析、論證,生動形象的描繪、陳述,啟發誘導性的設疑、解疑,從而在較短的時間內將信息技術相關知識傳授給學生,並能夠把知識教學、思想教育和發展智力三者有效地結合起來,使之融為一體,相互促進。

講授法可以表現為講述、講解、講讀、講演等不同的形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這幾種形式很難截然分開,它們常常交織在一起,配合使用,同時,這些形式又各有自己的特點。

講述:是教師向學生敘述事實材料,或描繪所講對象,使學生形成鮮明的表象和概念,並從情緒上得到感染。通常在敘述某一問題的曆史背景、某一發明或發現的過程以及人物傳記材料時,常采用這種方法。

講解:是教師向學生解釋和論證科學概念、原理、公式、定理等的方法。一般當演示和講述不足以說明事物內部結構或聯係的時候,就需要進行講解。

講讀:其主要特點是講與讀交叉進行,有時還加入練習活動,既有教師的講與讀,也有學生的讀和練,是講、讀、練結合的活動。

講演:教師向學生不僅要描繪事實,而且要深入分析和論證事實,並在這個基礎上,對事實做出科學的結論。講演所涉及的問題比較深廣,所需時間比較長,它要求有分析、有概括、有理論、有實際,有據有理。如教師就教材中的某一專題進行有理有據首尾連貫的論說,這就是講演。

這幾種形式都是教學中經常使用的。教師采用這些方式要充分考慮到學生聽講的方式,使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自覺性、積極性緊密結合起來。切記隻是教師講,學生聽,導致教學注入式的講授。

講授法是一種非常古老而又應用最廣的傳統教學方法。隨著社會的進步、教育的發展,後來許多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被引入教學領域,出現了演示法、實驗法等,這些方法手段和講授法相結合,部分改變了講授法的教學形式。需要明確的是,所有教師在課堂中都要進行講授,隻是講授占據的時間比例不盡相同,因此,講授方式有時體現為輔助手段,有時表現為主導方式。按照本書約定,此處所指講授法實際上就是“講授為主式”或者“講授主導式”,即以講授為主導,有效地啟發學生思維,其他教學方式作為輔助方式或穿插其間,通過“講授”穿針引線使不同教學方式有機融合,共同服務於教學過程的教學方法。同時,教師在講授時一定要注意盡量借助一些直觀手段,如借助於某些設備,邊講授,邊操作。

(二)講授法的理論依據

1.認知結構與講授法

所謂認知結構,就是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結構。廣義地說,它是某一學習者的觀念的全部內容和組織,狹義地說,它是學習者在某一特殊知識領域內的觀念的內容和組織。每個學生的認知結構各有其特點。認知結構理論說明,人們關於某一學科的知識在頭腦中組成一個有層次的結構體係,最具有包容性的觀念處於這個層次結構的頂點,它下麵是包容範圍較小和越來越分化的命題、概念和具體知識。事實也是如此,當人們在接觸一個完全不熟悉的知識領域時,從已知的較一般的整體中分化細節,要比從已知的細節中概括整體容易一些。根據人們這種認識新事物的自然順序和認知結構的組織順序,教材的呈現也應遵循由整體到細節、逐步分化的順序。在呈現教材時,除了要從縱的方麵遵循由一般到具體、不斷分化的原則以外,還要從橫的方麵加強概念、原理、課題乃至章節之間的聯係。

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努力探討觀念之間的聯係,指出它們的異同,消除學生在認知中表麵的或實際存在的不一致之處。如果教師的教學不能使學生做到橫向聯係和融會貫通,就會出現不良後果,如學生不知道許多表麵上不同的術語,實際上代表著本質上相同的概念,從而造成認識上的許多混亂。

2.先行組織者與講授法

先行組織者簡稱組織者,是奧蘇伯爾20世紀60年代初提出的一個概念。設計組織者改進教材的組織與呈現方式,這已被大量的研究證明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手段。根據奧蘇伯爾的經典解釋,組織者是先於學習材料呈現之前呈現的一個引導材料。它在概括與包容的水平上高於要學習的新材料,但以學習者易懂的通俗語言呈現,是新舊知識發生聯係的橋梁。奧蘇伯爾指出,組織者最宜於在兩種情況下運用。第一,當學生麵對學習任務時,倘若其認知結構中缺乏適當的上位觀念可以用來同化新知識,則可以設計一個概括與包容水平高於要學習的新材料的組織者。讓學生先學習這一組織者,以便獲得一個可以同化新知識的認知框架。這樣的組織者被稱為陳述性組織者。第二,當學生麵對新的學習任務時,倘若其認知結構中已經具有了同化新知識的適當觀念,但原有觀念不清晰或不鞏固,學生難以應用,或者他們對新舊知識之間的關係辨別不清,則可以設計一個指出新舊知識異同的組織者,這種組織者被稱為比較性組織者。研究表明,先行組織者用於學生不熟悉的學習內容更為有效,運用具體模型作為先行組織者更有助於學習,先行組織者有助於促進學生學習的遷移。

3.有意義學習與講授法

奧蘇伯爾認為,所謂有意義學習就是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已有的適當觀念建立實質性的和非人為的聯係。所謂實質性的聯係,指同一認知內容可用不同的語言或符號來表達。

所謂非人為的聯係,是符號所代表的新知識與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觀念的聯係。可以說,實質性的聯係和非人為的聯係是有意義學習的兩個標準。要使課堂學習符合有意義學習的上述兩個標準,奧蘇伯爾提出必須滿足有意義學習的如下兩方麵的條件:

(1)有意義學習的客觀條件

有意義學習材料本身,必須符合實質性的和非人為的標準,也就是說,學習材料必須具有邏輯意義。

(2)有意義學習的主觀條件

首先,學習者的認知結構中必須具有可以利用的相應的有關觀念,以便與新的學習材料進行聯係。如果學習材料本身具有邏輯意義,而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又具有可以利用的相應的有關觀念,那麼這種學習材料對於學習者就具有了潛在意義。其次,學習者必須具有有意義學習的傾向。也就是說,學習傾向的作用是將學習材料的潛在意義現實化,即學習者努力促使主客觀條件融為一體、新舊知識相互作用,以獲得新符號的意義,而最終實現有意義學習。

奧蘇伯爾認為,“隻要講授教學法依據有意義的接受學習所特有的性質、條件和發展因素來進行,那麼有意義的接受學習不一定是機械的或被動的。”首先,接受學習是否有意義,關鍵在於教師的工作。教師要善於根據學習者的發展水平,適當地選擇、組織、陳述和解釋教材的內容,使之具有可理解的意義。特別是當前學生的起點相差很大,有的學生對部分操作已經相當熟練,而有的學生甚至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在這種條件下,教師往往要做更多的準備來組織教學內容,才能使之“有意義”.其次通過有意義接受學習來習得意義,絕不是一種被動的認知過程。有意義接受學習的主動程度,部分地要看個人對綜合意義需要的強度和自我批判能力的高低而定。

因此,講授法的中心任務在於發現一些方法來促使學生主動地進行接受學習。信息技術知識有的操作性較強,而有的則不然。對於後者促使學生主動地進行接受學習難度相對更大,如何促使學生主動學習也是對培訓教師的挑戰。

(三)講授技巧

為了激發學生的聽課興趣,導入主題的技巧非常重要,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開門見山直入主題,以社會熱點問題作為開場白,以格言、警句引出問題,以幽默、笑話的方式引出話題。不管以何種方式作為開場白,都應迅速地切入主題,切忌長久遊離於主題之外,喧賓奪主。

在講課過程中,教師應保持講述的條理性,抓住授課的重點,突破難點。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好準備工作,不僅要收集大量的材料,而且要對材料進行歸納整理,找出授課內容的重點,直到熟悉為止。為了引起學生對重點部分的足夠注意,教師要以某種方式對重點部分予以強調,稍稍停頓、加大音量、提問、提醒、手勢、複述等都是很有效的方式,板書也能起到強調作用。

教師在講授過程中要注意語言速度、音量、音高、節奏和語氣,並隨時根據學生的反應對它們進行調整。在運用聲音技巧的同時,還要注意態勢語言的重要作用,教師的外表、氣色、姿勢、手勢、動作、目光和表情,對學生有著微妙的語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態勢語言的基本要求是大方、自然和充滿活力。

此外,教師還應學會如何對付學生的厭倦情緒。一般說來,在講授一堂課的最初10分鍾學生能集中最大的注意力,此後注意力將逐漸減弱,隻是在講課即將結束時,注意力會突然增強一陣子。要想保持學生長久的興趣,教師可以采取下列手段:一是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中,二是通過生動的語言或一些直觀教具增強直觀性,三是製造一些懸念和幽默。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

(四)講授法的優缺點

1.講授法有利於大幅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和效率講授法具有兩個特殊的優點,即通俗化和直接性。教師的講授能使深奧、抽象的課本知識變成具體形象、淺顯通俗的東西,從而排除學生對知識的神秘感和畏難情緒,使學習真正成為可能和輕鬆的事情,講授法采取定論的形式(而不是問題的形式或其他形式)直接向學生傳遞知識,避免了認識過程中的許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難,這比學生自己去摸索知識可少走不少彎路。所以,講授法在傳授知識方麵具有無法取代的簡捷和高效兩大優點,這也就是講授法常盛不衰的根本原因。在現行的班級授課製裏,采用講授法能有效地保證讓絕大部分學生在短時間內學到人類花費漫長時間積累起來的知識和技能。

2.講授法有利於幫助學生全麵、深刻、準確地掌握教材教材作為學生學習的學科知識體係的一個藍本,不僅彙集著係統的學科知識,而且還蘊藏著許多其他有價值的內容,如學科的思想觀點、思維方法以及情感因素。但是,由於教材的編寫要受到書麵形式等因素的限製,對學生來說,不僅知識本身不好讀懂,其所潛藏的內涵更是不易發現。而教師由於聞道在先,術業有專攻,能夠比較全麵、準確地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深邃內涵。所以,正是借助教師的係統講授和透辟分析,學生才得以比較深刻準確地掌握教材,從而不僅學到學科的係統知識,而且還領會和掌握了蘊含在學科知識體係中的學科思想觀點、思維方法和情感因素。這樣,學生的學科能力也就得到了全麵提高。

3.講授法有利於充分發揮教師自身的主導作用,使學生得到遠比教材多得多的東西任何真正有效的講授都必定是融進了教師自身的學識、修養、情感,流露出教師內心的真、善、美。所以,講授對教師來說,不僅是知識方法的輸出,也是內心世界的展現。它潛移默化地影響、感染、熏陶著學生的心靈。可以說,它是學生認識人生、認識世界的一麵鏡子,也是學生精神財富的重要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