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培訓方法的類型(2 / 3)

4.講授法是其他教學方法的基礎

從教的角度來看,任何方法都離不開教師的“講”,其他各種方法在運用時都必須與講授相結合,隻有這樣,其他各種方法才能充分發揮其價值。所以,可以認為,講授是其他方法的工具,教師隻有講得好,其他各種方法的有效運用才有了前提。從學的角度來看,接受法也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最基本的方法,其他各種學習方法的掌握大多是建立在接受法的基礎上。學生隻有學會了“聽講”,才有可能潛移默化地或自覺係統地把教師的教法內化為自己的學法,從而真正地學會學習,掌握各種方法。

5.講授法容易使學生產生“假知”從而導致知識與能力的脫節教師運用講授法,把現成的知識教給學生,往往使人產生一種錯覺,似乎學生隻要認真聽講就可徑直地獲得知識。而實際上,學生對任何知識的真正掌握都是建立在新舊知識的有機結合和自己的獨立思考上。而在講授法中,教師把知識講解得清清楚楚,學生以聽講代替思考,即使有自己思維參與,也是被教師架空起來的,因為要跟教師同步進行,這樣也就把學生在獨立思考中所要碰到和解決的各種必要的疑問、障礙和困難隱蔽起來。結果,學生聽起來好像什麼都明白,事後卻又說不清,一遇新問題就會手足無措。這樣不靠思維獲得知識,不僅知識本身掌握不牢固,更談不上舉一反三加以遷移應用,從而促進能力的發展。

6.講授法容易使學生產生依賴和期待心理,從而抑製了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講授法(源於傳統的教師中心論,教師是知識的象征,一切知識得由教師傳授給學生,所以,這種方法在運用過程中也容易使教師產生重教輕學的思想。教師往往隻考慮自己怎麼講,怎樣講得全麵、細致、深刻、透徹,似乎隻有這樣,學生才能掌握得越多、越好,長此以往,就會使師生產生心理定勢,教師不講就不放心,總覺得不講學生就學不到東西,於是乎,注入式、滿堂灌便應運而生,並愈演愈烈。而學生呢?也不知不覺地形成了依賴心理,一切問題等待教師來講解,特別是教師講得越好,這種期待和依賴心理就越強烈。正是這種期待和依賴心理嚴重地削弱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和創造性。這是目前講授法運用過程中存在的一種相當普遍的病症,也是一種危害性很大的病症。

(五)課堂講授法的適用範圍

1.內容

如果以課堂講授為基本形式,那麼最好講授與事實有關的知識。

有人曾研究過講授法與研討法對學生成績的影響,結論如下:就與事實有關的知識而言,講授法比研討法的效果要好,就較高級的認知學習和態度(動機)學習而言,研討法的效果會更好些。如果知識是最新的,而且無法很快從其他途徑獲得的話,那麼課堂講授法是最有效的。

課堂講授法能給學生提供一種基本的概念框架,為以後的學習做好準備,起到一種概述或定向的作用。課堂講授法可以與其他方法結合起來使用,如研討或放幻燈片之前,做些詳細的說明,遊戲或角色扮演之後,講授一些背景知識或做些總結等。在與其他方法結合時,課堂講授應提出一個有助於學生理解各種知識的概念框架,新知識的講授尤其應服從這一點。

2.學生

在這方麵的研究成果幾乎一致認為:那些需要組織或指導的學生,或者不太容忍分歧的學生,往往喜歡聽講而不喜歡自學,性格內向者從聽講中比從討論中學到的東西要多些,性格外向者則相反,較刻板或焦慮的學生覺得講授法有效些,靈活的學生更喜歡獨立學習或討論。因此,總體說來,課堂講授法能適應學生的某些個性,而不適應所有個性,當然,其他培訓方法也是如此。教師在按上述規律去做時,至少麵臨著兩個問題:一是學生的個性難以測定,二是教師可能會發現一個教學班裏上述兩種類型的學生都有。所以課堂講授法是否采用,不能僅僅考慮學生這個因素。

3.教師

有些教師可能因能在課堂講授中發揮主導作用而得到滿足,但也有些教師可能會因一直處在學生注意的中心而感到不安。課堂講授法的熟練運用明顯地受到教師個人的知識、經驗、性格、能力、意願和興趣的限製。

4.環境

環境既包括教室、空氣、溫度、光線、音響、設備、班級規模等外部環境,也包括學風、學生之間的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教師與學生的習慣等內部環境。過高的溫度、暗淡的燈光和其他引人入睡的因素當然會影響講授的效果。不少人可能意識不到,師生間過近的心理距離和教師過分地平易近人,也可能不利於課堂講授。

二、討論法

討論法是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問題,在獨立鑽研的基礎上,各抒己見,相互啟發、補充或爭論,由教師小結,從而使學生獲得知識,提高認識的教學方法。是在教師指導下,在集體場合,學生圍繞中心問題相互交流個人看法,相互自發,相互學習的一種教育方法。討論的形式可分為小組討論和全班討論,其中小組討論可以以同桌為一組,也可以相鄰的幾個學生為一組或專門組織討論小組,可以是整節課的討論,也可以是幾分鍾的討論。討論法是目前國內外培訓界應用最多的培訓法之一。它源自高等:校中的案例教學法,並在企業實踐中有所發展、有所創新。案例研討法最初於美國哈佛大學培訓MBA學生之用。該培訓方式著重於培訓師與學員之間的互動,結合學員的實際工作或學習的需要,提供現實工作中的事實案例,由學員發揮自己的學識和經驗通過討論來解決問題的能力,更加符合企業人才培養的需要。

近幾年來,在員工培訓的實踐中,探索出了許多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如“實驗要討論法”、“單元教學法”、“研究探索法”、“程序啟發教學法”等,它們都是以問題為中心,結合課堂討論的形式進行的。課堂討論在國外也十分重視。在美國和日本中學各年級的教學中,課堂討論相當盛行,奧斯本所創立的一種所謂“智力激勵法”實質上也是討論法。由此可見,討論式教學法在教學法體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討論法的特點和作用

一種教學方法是否合理,關鍵是在實施這一教學方法的過程中能否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利用討論式教學法組織教學,教師作為“導演”,對學生的思維加以引導和啟發,學生則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有意識的思維探索活動。學生的學習始終處於“問題要思考要探索要解答”的積極狀態。學生看問題的方法不同,會從各個角度、各個側麵來揭示基本概念的內涵和基本規律的實質,如果就這些不同觀點和看法展開討論,就會形成強烈的外部刺激,引起學生的高度興趣和注意,從而產生自主性、探索性和協同性的學習。這樣的教學方法無疑是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這一教學思想。這種模式決定著討論式教學法的特點和作用:

1.信息源多,信息的交換量、加工量大,師生獲得的即時反饋信息快而強。

2.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由於討論式教學法改變了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地位,他們既是信息的接受者,更是信息的發出者,他們的思維不再受教師的限製。為了證明自己的觀點,他們主動地、積極地去準備材料,搜集論據,進行思考。

3.能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和思維能力。討論式教學法要求學生在課前反複閱讀教材的基礎上,對已有的知識進行分析、加工、推理、論證等一係列思維活動。特別是在討論和爭論中,遇到的問題是事先預想不到的,學生要在極短的時間內抓住問題的實質,組織大腦中儲存的知識進行分析、推理、論證,從而得出結論,這種高密度的思維活動能有效地培養和提高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和獨立性。

4.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討論題一般都有難度,學生必須把書本知識和實際問題密切結合,才能解決。

這樣學生在準備討論的過程中,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培養和提高。同時,還能提高學生的即時反饋能力和評價能力。

5.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討論的過程就是學生把自己的觀點通過口頭語言的形式準確、清楚、全麵地表達出來的過程。在闡明自己的觀點、駁斥對方的觀點等一係列活動中,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也會得到鍛煉和提高。此外,通過討論,教師能最大限度地了解和掌握學生個體和總體的知識準備程度和認識狀況,隨時調節教學進程,加強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學生能在討論中聽取別人的發言並作出比較,取長補短,擴大視“,有利於新型師生關係和同學關係的建立。

(二)討論法的分類

在企業培訓中,研討法是僅次於講授法並被廣泛使用的方法與技術,它在培訓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講授法是單向傳送學員信息,而研討法則是讓學員積極參與並從事學習活動D對於事實知識以外的其他內容的學習,使用研討法的效果比使用講授法要好。

員。按教師和學生在研討中的地位和作用分類

(1)以教師為中心的研討

以教師為中心的研討,意味著學員的注意力集中於教師,學員雖然可以控製討論的議程和進度,但教師始終是信息的主要來源及渠道。在此類研討中,各種問題並不一定由學員首先提出來,教師可以事先提出一係列問題,並引導出問題解決的方法,從而起到中心的作用。

(2)以學員為中心的研討

以學員為中心的研討,意味著學員的注意力集中於他們的同伴,而不是教師。學員不僅主導著研討的過程,還負責搜尋信息並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由於一切由學員自主負責,因而學員研討的目的會更加明確,行動也更為積極。以學員為中心的研討方式也有兩種,一種是由教師提出問題或任務,學員獨立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另一種是教師不規定研討任務,學員就某一議題進行自由討論,彼此吸收經驗和知識,並培養一種集體氛圍。

2.按研討的組織形式分類

(1)演講要要要討論式

這種形式先由某專家就某問題發表演講,隨後聽眾就這一問題進行自由討論。它提供了少量的雙向溝通。組織此類研討會時,應安排一位主持人,以掌握會議規則,控製會議進程。

(2)小組研討式

這種研討方式可分為三種:

某幾位專家在主席台就某些問題(主題)進行討論,學員作為聽眾不參加討論。隻有主持人以提問方式來發起引導討論。

在上述基礎上,增加聽眾參與自由、公開討論。

專家與學員代表各半(七八人),在主席台上由學員代表提出問題,發表意見,引導爭執,有專家解答處理這些問題,其餘學員在觀眾席上觀看。

(3)沙龍式

沙龍式研討,類似小組討論的方式,知識話題較為自由,屬非正式研討。沒有聽眾,也沒有主持人,但有一位召集人。沙龍式研討,並不指望解決問題,但可彼此交流信息,互相啟發。

(4)集體討論式

通常有20餘人組成,在領導者的帶領下,就某一問題進行專門探討。參加討論會的每個人都有發言機會,以便更為廣泛地吸收思想和經驗。集體討論經常作為成人培訓課程,也常被用於交流信息和改進工作。

(5)係列研討式

係列研討式是對某一專門領域的係列問題或信息,持續數日、數周、數月、數年召開,逐一對這些問題進行研討。長期的研究討論結束時,學員常常獲得結業證書,係列研討常常由比較權威的機構或學校組織。

(三)運用討論法要注意的問題

1.討論的內容要恰當

課堂討論,就是教師展示某個問題和現象,引導學生發表自己的見解或進行論證。要想讓學生能有話可說,有理可辯,出現真知灼見,討論專題的選擇應該是精心策劃、深思熟慮過的,而不是信手拈來,隨隨便便的。適合內容有:有些概念和原理還有著爭論的,某些問題並非隻有一個答案的,有些問題雖然隻有一個正確答案,但包含較難得的概念,需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