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討論的時間要充分
課堂討論的展開,一般要經過情境的創設(或是背景材料的呈現)要要要自由討論要要要表述見解要要要師生總結四個階段。要完成這個過程,教師必須給予學生充裕的自由討論時間,環環相扣,真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內在潛力,這樣課堂上才有可能出現激烈的爭辯,引發精彩的奇思妙想。時間的長短教師應視具體情況靈活掌握。
這就需要教師應對學生的知識儲備、接受能力有所了解,對問題引起的反響有預見性。議題呈現後應讓學生閱讀有關的教材和必要的參考資料,做好充分的背景知識準備,對於有些議題也可以提前告訴學生,指導學生在課外收集資料,形成自己相對”成熟“的見解,然後在課堂彙報。
3.討論的空間形式要合理多樣
討論至少需要兩個人,對於因定的課堂模式說,討論的空間形式一般采用同桌二人,或前後左右四人討論。但這種組合形式結論多,在課堂上不能充分展現,這樣就會壓抑未表達組的發言欲望,打擊參與討論學生的熱情。另外空間組織固定,缺乏靈活性不易分合不利於討論與講授的自由轉換。不過,如果是整課討論適合此方式。討論的空間組織雖然僅是形式,但空間安排合理的話,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如”U“型討論空間,或者空間組織能自由變化,就完善多了。總之空間組織要有利於調動全體學生的參與熱情,要有利於精辟言論的凸現。
4.討論人員的構成要靈活
討論的過程,從某種意義講,也是一種團結合作的過程。應關注人員的合理構成,如何根據學生不同的知識結構、學習成績、學習風格來優化組合,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一般來說,同桌彼此熟悉,前後關係融洽,這樣也許會合作愉快,順利完成任務。”誌同道合“的學生一起,能暢所欲言,觀點容易一致,”男女“同學搭配,能激發個體的表現欲,有活躍分子的,能引發侃侃而談,掀起高潮,學習互補的搭配在一起討論,能相互促進,揚長補短,能提供綜合性的見解。教師要積極參與,引導學生圍繞議題中心進行發言並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作用積極發揮組織者、調節者的作用。
三、師帶徒培訓
”師徒式教師學習模式“,也就是常說的”師徒結對“培訓模式,是一種傳統的培訓方式,強調單個的一對一的現場個別培訓,包括講解、示範、操作、糾正四個階段,能使受訓者較快地掌握基本業務知識和操作技能,同時通過師徒關係可以使員工、教員之間的關係比較融洽。在企業培訓實踐及學校教師培訓中,這種師傅帶徒弟的個別培訓方法仍在運用。然而,企業的培訓部必須對采用師徒式培訓方法的崗位做有效的培訓組織指導,才能確保培訓獲得良好的效果。
(一)師帶徒培訓的產生與發展
師徒製在我國由來已久,即老師帶領學生進行學習、工作、生活,使學生更好、更快的融入工作當中的一種形勢。曾一度成為青年掌握技能的重要途徑。”傳統學徒製“也稱”學徒製“或”手工學徒製“,是指在近代學校教育出現之前,農耕時代或手工業時代中,手工作坊或店鋪中師徒共同勞動,徒弟在師傅指導下,學習、模仿、習得知識或技能的傳藝活動。這種活動是一種高度情境性的學習方式,學徒在真實的工作場所中,觀察師傅的實作,感知和捕捉,並在師傅的指導下進行實作,經過比較長期的學習,逐漸學會師傅的技能。
在正式的學校教育製度建立之前,學徒製是人們掌握知識和技能最常見的學習方式,被廣泛地運用於傳遞手工業、製造業、繪畫、雕塑、醫療和法律等領域的專家知識。今天,學徒製依舊在很多領域發揮作用。目前,國際上發達國家在教師培訓活動中采用的一種策略,被稱為”認知學徒製“.”認知學徒製“是基於情境認知與學習理論,將傳統學徒製的核心成分與正式學校教育相結合而建立起來的一種現代化的教學和學習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在某一領域中的具有實踐經驗的專家或教師(即師傅),引導新手或學生(即學徒),進行學習,專家進行示範和輔導,使自己的思維過程,包括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傳遞給徒弟,並為徒弟的學習提供和搭建認知腳手架,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觀察、思考和實踐,並向師傅表達和反思自己的思維過程,師傅對學徒進行指導,逐步實現學習者能夠進行獨立工作和研究。
”認知學徒製“培訓模式強調真實情境中的學習,強調師徒雙方的思維過程的交流,強調專家與新手之間以及新手與新手之間的彼此社會互動,強調新手主動建構自己的知識技能學習。隨著現代信息化社會的發展,”認知學徒製“與信息化環境相結合,出現了基於網絡在線學習和互動參與的新型”認知學徒製“教學模式。在新一輪全國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活動中,越來越多的地區和學校采用了現代”認知學徒製“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
(二)師帶徒培訓的特點
1.示範性。資深教師可以針對具體的教學情境和任務給學徒進行現場示範,例如讓學徒旁聽師傅上課,課後學徒可以提出問題,師傅及時解答。
2.指導性。在學徒模擬授課或實踐授課過程中師傅能及時發現問題,指出問題,提出建議。
3.後續性。學徒出師後在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依然可以向師傅請教,由師傅指點迷津。
(三)師帶徒培訓的步驟
1.培訓需求分析。根據教師應具備的各項技能測評結果確定需要進行培訓的技能及培訓目標。
2.製定培訓計劃。根據培訓需求分析結果,有針對性地對受訓學徒製定培訓計劃書,內容包括時間、培訓內容、形式、效果等。
3.實施培育計劃,進行傳授。簽訂師徒協議,師傅以工作細則為基準,與學徒一起討論實際教學中應該做些什麼,然後講解具體教學應該怎樣開展,並就教學方案的步驟與方法進行示範。例如資深教師在實際授課中讓學徒旁聽課程,觀摩學習。
4.練習。學徒對教學工作熟悉後,開始模擬教學或獨立教學。
實踐中師傅在一旁做適當輔導,對其正確方麵予以肯定與讚揚,為改進教學提出建議。
5.跟蹤觀察,評估培育結果。在學徒能夠獨立授課後,師傅仍將繼續對學徒進行觀察,例如師傅旁聽學徒教課,記錄其表現,並提供明確的支持與反饋,必要時針對師徒製培育過程進行答辯,並由專家進行評估與驗收。使學徒對培訓和工作保持一種積極的態度。
6.動態調整培育方案。師徒製培訓模式的工作流程是一個不斷完善的動態過程,在啟動與實施師徒製培育工程的過程中,要根據出現的問題,及時總結與調整培訓流程,在培訓過程中加以完善。
(四)師徒式培訓的基本形式
1.交流教授
資深教師通過口頭講述的方式向青年教師傳授自己的授課經驗、技巧、注意事項等。師傅還可以向學徒講述一些自己外派的經曆和故事,學徒提出問題。通過雙方的交流來達到培訓目標。
2.情境模擬
通過教學課堂的模擬觀察學徒的教學能力、技能施展情況並當時當地予以糾正、指導。特別強調學徒適應並熟悉美式課堂、擅用美式教學方法。
3.角色轉換
通過讓學徒教課師傅聽課的方式快速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
4.實踐教授
當青年教師學習達到一定程度後,可以讓其獨立給下一層級的學生授課,師傅旁聽記錄。
(五)師帶徒培訓的優缺點
1.師帶徒培訓的優點
與普通培訓相比,”師徒結對“培訓模式針對特定技能進行培訓,培訓內容針對性強,能夠做到有的放矢。可以為組織的發展提供高端人才隊伍中的尖子人才,這種培訓是關於學習”怎樣做“的技能類程序化知識的培訓,主要強調操作技能學習,更具有實際應用性。它與理論培訓和基礎知識學習不同,需要頻繁的人際交往與接觸,需要作業場景。是技能類隱性知識傳播的最佳模式之一,”師徒結對“培訓模式具有不影響生產,不需要脫產培訓,在工作過程中,邊幹邊學的特點。符合滿足組織連續性需要的現實條件,不脫離實際。”師徒結對“培訓模式通常能在培訓者與培訓對象之間形成良好的關係,有助於工作的開展。知識管理之傳幫帶主要是為了促進組織內知識的傳承,特別是隱性知識的積累和傳承。隱性知識大多是存儲在人腦中的經驗、教訓、技巧、感悟等,比較難以通過文檔化的形式使之積累下來,甚至”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師徒結對“培訓模式是最理想的隱性知識傳播模式,在帶徒弟的過程中,也可以幫助師傅本人對自己的知識和經驗進行反芻,進行修訂和完善,不斷加強自身知識的總結與提高。還可以增強師傅的領導能力,便於組織內培養並選拔管理人才。
2.師帶徒培訓的缺點
(1)重形式,輕內涵發展
師傅帶徒弟一般側重於業務操作,在服務理念、綜合知識等方麵比較欠缺。部分人員在實施”師徒式教師學習模式“時,有流於形式之嫌。在製度中提出了要求和任務,但缺乏相應的、配套的考核評價體係,缺乏嚴格、有序的過程管理。就指導教師而言,因為多是同組同頭教師結對,所以,對徒弟的指導也停留在聽課、評課上,多是就課說課、就題說題,沒有一個完整的培訓計劃。在指導中,不能站在宏觀的角度,從學科特點到課堂常規、從熟悉教材到掌控課堂、從課外輔導到師生互動等等,去引導青年教師。就青年教師而言,在學習過程中,或是機械被動,完全模仿指導教師的教學行為,或是自行其事,隻是禮節性去聽課、去請教。
(2)重導教,輕自我發展
受傳統”師道尊嚴“思想的影響,在實施過程中,常常會出現盲目尊師、唯師是尊的傾向。青年教師初出茅廬,經驗不足,渴望得到”名師“指點,因此對指導教師往往言聽計從,隻注重吸收,不注重思考,隻注重模仿,不注重創新,隻注重學習師傅,不注重發展自我。
(3)重徒弟,輕師傅發展
師徒結對,目的是為了實現資源共享、互利互惠、教學相長、和諧共贏。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很多指導教師隻注重”教“,不注重”學“,關注徒弟的成長,忽略了自身的發展,有一些老教師由於受傳統教師文化和自身教育經驗的影響,思想保守、因循守舊,對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接受有阻礙、有抵觸,缺乏變革與創新,致使自身發展處於一種停滯狀態。
(4)重個體,輕團隊發展
師徒關係增進了員工之間的友誼,但是也比較容易出現師徒小團體,不利師傅之間、學徒之間的團結和合作。
(六)師帶徒培訓應注意的事項
1.要明確結對要求
指導教師要從有能力、有熱情、有威信的骨幹教師中選拔。師徒結對應當堅持自願、雙向選擇的基本原則,保證師徒自願結對,保持師徒關係暢通,能夠坦誠相待、相互信任、相互欣賞、彼此尊重。
2.要明確約束製度
需明確師傅和學徒的職責,並製定相應的機製保障師徒製的有序、良性運轉。對結對後的師徒明確工作計劃、工作常規、階段目標、導教成效,要建立”活動檔案袋“製度、學教常規製度、成果彙報製度,以製度規範模式,以製度約束行為。
3.明確目標與計劃
在師徒製的運作周期內,學徒要有明確的提升計劃和目標,並有相應的知識輸出要求,學徒需要在學習過程中將積累的知識、得到的感悟等顯性化後,以文檔的形式在組織內進行共享。
4.明確考核辦法
對師徒結對的時間長短、出師的方式和要求,應該有明確的達標要求。要對青年教師的師德修養、教育理論、課堂教學、教育科研、學生管理等方麵的指標進行考核,要注重過程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同時,不能簡單以徒弟的進步與否評價師傅,還應考查師傅在帶教過程中自身的收獲與提高。
5.明確激勵機製
要對通過師徒結對取得明顯進步的師徒進行精神和物質方麵的獎勵,並提供優先晉職、評優、提幹的機會,使師徒雙方均有所得。
獎勵範圍還要擴大到學科、年級,以激勵教師團隊精神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