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讓自己輕鬆邁出眾人之列2(1 / 3)

注重培養精英

對員工進行適當的培訓,是對企業未來的投資,這種投資回報率往往很高。

越來越多的人都認識到,當今社會的真正競爭,是人才的競爭。

東方集團總裁張宏偉說過:“要成為國際化跨國集團,東方的員工必須具備國際型人才的素質。一個集團能有多大發展前途,主要取決於它的人才實力強不強,企業家身邊有多少傑出的人才,這是創業的關鍵。”

許多企業領導人都知道,作為領導者一定要做好兩件事:一是出主意,二是用人。但張宏偉覺得企業家出主意並不重要,而培養人才,用好人才是最關鍵的。

東方集團是一家民營企業,它是完全依靠自己的心血和汗水發展起來的。正確決策是保護企業成果和發展企業的關鍵。隻有在實現信息國際化的條件下,才能成功地走向世界。人力資源的國際化是重中之重。正確的決策需要人才來製定,同時也需要人才來保證實施。

因此,張宏偉一直致力於人才的國際化,使東方的員工可與世界上一流企業的人才一比高下。東方公司隱藏著這樣一股巨大的潛力,它才能有今天的輝煌。

其實,生活中直接引領你邁進成功殿堂的貴人並不是很多,而你身邊的人才,才是真正幫你取得輝煌的人。

一個聰明的領導者會把招來的新人培養成為中堅力量,他們會想法調動新人的積極性,讓新人盡快適應公司的情況,同時,改善他的工作能力。

所謂的改善,是指為了使新人的工作做得更快、成本更低、方法更簡易、更符合需求、顧客更受惠等情況,而研究新的方法,並實行這個方法,來提高生產力。

改善工作的這種想法和做法,在經過小集團活動之後,已經變成了一般性的方法,絕對不再是小團體的事情。你應該讓部屬了解,最要緊的並不是個別的改善技術,而是對改善這件事所應有的想法和態度。

首先,第一個重要的觀念是“改善是永無止境的”。雖然有些事情在表麵上看起來不可能再改善,但事實上,這些事情一定仍有改善的餘地。認為沒有方法改善的,是因為在腦中有先入為主的成見,隻在小範圍思考而已。

第二個觀念,是要讓新人擁有改善的“假說”。不管是誰,都會在工作途中認為這個地方可能不對,或是應該用某種方法比較好。對這些中途產生的懷疑,不要擱置在一旁,應該把它當成明確的假說整理下來。同時要了解,這些假說是對一切事務產生懷疑時所產生的。

第三,一定要重新調查這個問題有關的事實、數字和其他人的想法。要從事實出發,如果隻按想象或成見來做,就不會得到效果,甚至失敗。

你所應該做的事,就是不斷地刺激新改善的意欲,讓新人改善工作。如果他想不出改善的方法,你要提供問題讓他去想。而且,對所產生的改善方案,要認真地審定,並朝著付諸實行的方向盡量努力。如果你對這種改善方案不關心,或沒有采取充分的對策來實行,新人會很快地收回他的改善意欲。

新人因為什麼事情都不懂,所以接受指示被動地工作也是不得已的事。但是,到了中堅分子時期,就應該要求他分擔特定的事情,並對自己的工作要很清楚,因此不能再被動地按照指示來行動。

這時,不僅要他研究新的工作方法,改善以往的工作習慣,還應以積極的態度,協同周圍的人實現它們,以使自己的方法獲得成功。

為了這個目的,不應再采用能盡量改善工作方法的“盡量主義”,應該采用在什麼時間能完成什麼階段的“目標主義”。同時,要作逆向的研究,找出方法,然後朝著目標努力。

盡量主義和目標主義完全不同。這些事情可以說是生活的習慣,也是生活的態度。想改變成目標主義,簡單地說,就是要對任務確定完成期限。

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有緊張、刺激、樂趣,同時,采用目標主義時,人的能力比采用盡量主義容易得到提高。這種自我管理不但有趣,而且對自己最有利。

你必須設計每一個部屬的目標,但並不是要分配目標給屬下,而是要誘導中堅分子,讓他把自己的目標說出來。已經設定目標並且努力進行,在產生一定能完成的自信之後,就要讓部屬考慮下一目標,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有些人完成目標之後,精神完全鬆懈下來,因為沒有定出下一目標,所以很容易失去工作的樂趣。這種情形就像戀愛中的人一樣,因為他們有結婚的目標,才會覺得快樂,但是,結婚之後目標消失,自然變成“墳場”。簡單地說,你要讓部屬在完成目標之前,製定下一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