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讓自己輕鬆邁出眾人之列2(3 / 3)

一位老板如果重視別人不能幹什麼,而不是重視別人能幹什麼,因此以回避缺點來選用人而不以發揮長處來選用人,那麼他本人就是一個弱者。他可能看到了別人的長處卻把它當成自己的威脅。但是事實上從來沒有哪位老板因為他的部下很有能力、很有效而遭殃。美國鋼鐵之父卡內基墓碑上的碑文說得最透徹:“一位知道選用比他本人能力更強的人來為他工作的人安息在此。”當然,這些人之所以比卡內基“更強”,是因為卡內基發現他們的長處,並應用了他們的長處。實際上,這些鋼鐵工作管理者隻是某一特別領域裏,或在某一特別工作上比卡內基“更強”,而卡內基是他們的最高管理者。

有效的管理者從來不問:“他跟我合得來嗎?”而問:“他能什麼?”所以在用人時,他們發現別人某一方麵的傑出之處,而不看他存在哪些缺點。

知人所長和用人所長是合乎人的本性的。事實上,所謂“完人”或者“成熟的個性”,隱含著對人的最特殊才能的褻瀆。人的最特殊才能是:把所有資源都用於一項活動、一個專門領域、一項能達到的成就上的能力。換句話說,所謂“完人”或者“成熟的個性”的概念,褻瀆了人的卓越。因為人隻能在某一領域內取得成功,最多也隻能在幾個領域內取得成功。

當然,世上確有多才多藝的人,我們通常所說的“萬能天才”指的就是這些人。但真正大多數多方麵都有造詣的人還沒有。即使是達·芬奇也隻不過在繪畫方麵造詣較深,盡管他興趣廣泛;如果歌德的詩沒有留傳下來,那麼他被人知道的工作也就是對光學和哲學有所涉獵,恐怕不見得能在百科全書上見到他的大名。偉人尚且如此,我們這些凡人就更不用說了。除非一個管理者能夠發現別人的長處,並設法使其長處發揮作用,否則隻能受別人的弱點、短處的影響。用人隻用別人的短處、弱點,是對人才資源的浪費,是誤用人才,說得嚴重些是虐待人才。

所謂組織,是一種工具,專門用來發揮人的長處,並中和人的短處。能力很強的人不必參加組織,也不想參加組織。他們自己單幹會更好。我們絕大多數人,沒有許多長處,不可能憑僅有的長處就能奏效,更何況我們還有許多缺點。研究人際關係學的專家有一句俗語:“你要雇傭人一個人的‘手’,就是雇傭‘整個的人’,因為他的人和手總是在一起的。”同樣,一個人不可能隻有長處,短長總是和我們在一起。

卡耐基曾說:“你可以奪走我的工廠設備,搶去我的市場、客戶,拿走我的資金、財產,但隻要留下我的組織和人員,4年之後,我還是一個鋼鐵大王。”

20世紀之前,科學技術比較獨立,科學家們也大都單匹馬地搞科研,有許多科學家還單獨從事好幾個科學領域的創作工作。例如,伽利略、笛卡爾和牛頓,既是化學家,也是物理學家;赫爾姆霍茲既是物理學家,也是解剖學家和生物學家。但20世紀後,由於學科門類的驟增,學科知識的深化以及科學技術的複雜化和交叉化,出現了許多邊緣學科,而一個人的智力顯然有限,不能再單獨應付錯綜複雜的知識世界。一個人可以學有專攻,但決不能靠個人的力量征服整個世界。所以,“凡事不可執於己,必集思廣益,乃罔後艱”。

靠自己自然正確,但如果因此而將別人的因素全部否定,無疑是一種誤導。人類任何領域的輝煌,絕不是個人的成就,而是群體智慧的結晶。個人隻是起到領袖的作用。

商界當然也不例外。比爾·蓋茨倘若沒有麾下一大批精明強幹的員工,他如何能成為電腦業巨無霸?

迄今為止,尚未聽說哪個個體戶在某個領域能取得巨大成功,成為億萬富翁;而依靠整體實力賺大錢的事例比比皆是。要知道,靠自己掙的是小錢,靠別人才能賺大錢。

知識經濟時代,專業人才掌握著整個世界的經濟命脈,也使一個又一個商業巨子取得輝煌的成功。如果你低估或否定這些人才資本,而不去利用,你充其量是個小雜貨店的老板。

科學的進步推動了人才的發展,而人才的發展又決定著科學的進步,這種良性循環,是以往任何時代所不具備的。

以人為本,雇用一個人的“手”和“整個的人”,應當是你走向成功,成為領袖人物的重要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