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製自己,創造人生新境界
當處在逆境中,受到別人的冷嘲熱諷時,情緒上的對立和反擊甚至報複,是無濟於事的。
每個人一生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碰到各式各樣的人,這些人和事會令我們產生各種各樣的感受,它可以變成厭煩、困苦的事情,也可以變成精彩的事情。無論在何種情況下,都要控製自己。隻有控製住自己,事情才會向有利的方向發展。
利特爾公司是世界最著名的科技谘詢公司之一。它的前身是其創始人利特爾建立的一個小小的化學實驗室,當時鮮為人知,絲毫也不引人注目。
1921年的一天,許多企業家在一次集會上,談論科學和生產的關係。一位大亨高談闊論,否定科學的作用。
一向祟拜科學的利特爾帶著輕蔑的微笑,平靜地向這位大亨解釋科學對企業生產的重要作用。
這位大亨聽後,不屑一顧,還嘲諷了利特爾一番。最後他挑釁地說:“我的錢太多了,現有的錢袋已經不夠用了,想找豬耳朵做的絲錢袋來裝。或許你的科學能幫這個忙,如果能做成這樣的錢袋,大家都會把你當科學家的。”說完,哈哈大笑。
聰明的利特爾聽出大亨弦外之音,他氣得嘴唇直抖,但還是抑製自己,表麵非常謙虛地說:“謝謝你的指點。”
此後,市場上的豬耳朵被利特爾公司暗中收購一空。購回的豬耳朵被化學家分解成膠質和纖維組織,然後又把這些物質製成可紡纖維,再紡成絲線,並染上各種不同的美麗顏色,最後編織成五光十色的絲錢袋。這種錢袋投放市場後,頓時被一搶而空。
“用堵耳朵製絲錢袋”,這一看來荒誕不經的惡毒挑釁被粉碎了。那些不相信科學是企業的翅膀,同時也看不起利特爾的人,不得不對利特爾刮目相看。利特爾公司從此名聲大振。
利特爾麵對挑釁,不露聲色,暗地裏卻做好準備,收購豬耳朵,並通過科學方法將豬耳朵製成絲錢袋,從而粉碎了大亨的惡毒挑釁,一舉成名。
當處在逆境中,受到別人的冷嘲熱諷時,情緒上的對立和反擊甚至報複,是無濟於事的,你並不會因此而得到一點好處、一絲長進,也不會令人折服。最好的做法就是,情緒退,事業進。以事業的成功來洗刷侮辱,讓人對你刮目相看。
進化論的奠基人查理·達爾文小時候,在學校校長和父親眼裏,是個“不求上進”、“成績不好”、“智力低下”的“平庸孩子”。對於校長的評語、父親的責罵,達爾文隻是淡淡一笑。他暗暗地說:“我決不是不可救藥的人。我熱愛科學,希望能在自然科學的宏偉建築上,添加一點極其微小的貢獻。我相信,隻要長期堅持,必將取得成功,不信你們等著瞧吧!”
達爾文經過5年的環球考察,收集了大量標本。回國後,又作了近20年的實驗,看了上千種有關生物的書籍,終於在1859年寫出了具有劃時代意義的生物進化論巨著《物種的起源》。以後他又寫出了《人類的起源》等重要著作,為人類文明作出了巨大貢獻。他的進化論,是“世紀自然科學的三大發現之一,代表了當時科學發現的最高水平。1882年,達爾文去世了。他給全世界留下了一句比金子還貴重的名言,那就是:“對於科學,堅持著,必可成功。”外交家波爾沃的道路,同樣是一條不受命運擺布、奮起抗爭的道路。開始,他從事小說創作失敗了,從事詩歌創作又失敗了,稚氣未脫的演講也幾乎成了對手的笑柄。然而他卻頂住了所有的譏笑,努力奮鬥,最終向社會、向大家證明了自己的價值。
要想獲得成功,不要把時間和精力浪費在毫無用處的情緒反抗上,隻有集中精力、全力以赴朝自己的目標奮進,才能走向成功之道。
戰國時的藺相如也是個善於控製情感的人,他以忍耐化解了廉頗對自己的怨恨,使趙國強大,“將相和”的故事被後人傳為美談。
藺相如原是一個吃閑飯的“舍人”,因先在秦廷戰勝了殘暴的秦王,完璧歸趙,不辱使命;後在澠池迫使秦王為趙王擊缶,維護了趙國的尊嚴,為趙國立下巨大功勞,所以被拜為上卿,位居趙國宿將廉頗之上。
這件事惹惱了急躁剛直的廉老將軍,他想:我出生入死,攻城掠池,功勳卓著,憑生死相搏才贏得眼下的權位。而那藺相如有何本領?他不過是憑三寸之舌,和秦國打了兩次交道罷了。那樣低賤的人竟然官居我之上,我怎能咽下這口氣?他沒辦法改變藺相如的地位,所以決定當麵羞辱他一下。
藺相如聞聽此事,經常托病不上朝,免得跟廉頗爭位次先後而發生矛盾;有時外出,遠遠見到廉頗的車馬,就命人把自己的車子躲到巷子裏去。
藺相如的門下看到這些情況,頗為不解,便說:“我們仰慕您高尚的人品,才投到您的門下。現在您和廉頗居於同等地位,他說出那樣難聽的話,您都躲起來,害怕得不得了。對那種難聽的話,平民百姓都難以忍受,何況您是朝廷重臣呢?”他們因此向藺相如提出辭陳。
藺相如心平氣和地問眾門客:“你們說,廉將軍和秦王誰更厲害?”
“廉將軍當然不如秦王!”眾門客異口同聲地回答。
“是啊,像秦王這樣厲害的人,我都敢在秦廷大聲斥責他,難道會害怕廉頗嗎?我想的是,強暴的秦國之所以不敢發兵侵擾趙國,隻因我與廉將軍在為趙國效力。如兩虎相鬥,必有一傷。我這樣避讓廉將軍,就是把國家的利益放在前麵,而把私人的恩怨放在後麵啊!”
眾門客頓時領悟,由衷折服。這些話傳到廉頗耳中,這位久經沙場的老將軍羞愧不已,立即上藺府“負荊請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