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百忍之後方能取勝2(2 / 3)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努力控製自己的情緒,以陰柔之法處世,往往能以柔克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小不忍則亂大謀

如果在小事情上不忍讓,很可能就會變成大的災禍。

無論事情大小,該忍耐的都要學會忍耐,對於一些小事的忍耐也不可忽視,因小事的不忍讓,可能惹火上身,招致更大的禍患。

三國時期,關雲長失守荊州,敗走麥城被殺,此事激怒劉備,遂起兵攻打東吳。趙雲諫道:“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宜先滅魏,則吳自服,操身雖斃,子丕篡盜,當因眾心,早圖中原……不應置魏,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得卒解也。”諸葛亮也上表諫止曰:“臣亮等竊以吳賊逞奸詭之計,致荊州有覆亡之禍;隕將星於鬥牛,折天柱於楚地,此情哀痛,誠不可忘。但念遷漢鼎者,罪由曹操;移劉柞者,過非孫權。竊謂魏賊若除,則吳自賓服。願陛下納秦宓金石之言,以養士卒之力,別作良圖。則社稷幸甚!天下幸甚!”可是劉備看完後,把表擲於地上,說:“吾意已決,無得再諫。”執意起大軍東征,最終導致兵敗。

小不忍則亂大謀,劉備為報兄弟之仇而致兵敗,實在是因小失大。

明朝蘇州城裏有位尤老翁,開了間典當鋪。一年春節前夕,尤翁在裏間盤賬,忽然聽見外麵櫃台處有爭吵聲,就趕忙走了出來。原來是一個附近的窮鄰居趙老頭正在與夥計爭吵。尤翁一向謹守“和氣生財”的信條,先將夥計訓斥一通,然後好言向趙老頭賠不是。可是趙老頭板著麵孔不見一絲緩和之氣,靠在櫃台上一句話也不說。挨了罵的夥計悄聲對老板訴苦:“老爺,這個趙老頭蠻不講理。他前些日子當了衣服,現在說過年要穿,一定要取回去,可是當衣服的錢還沒給呢。我剛一解釋,他就破口大罵,這事不能怪我。”

尤老翁點點頭,打發這個夥計去照料別的生意,自己過去請趙老頭到桌邊坐下,語氣懇切地說:“老人家,我知道你的來意,過年了,總想有體麵點的衣服穿。這是小事一樁,大家是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熟人,什麼事都好商量,何必與夥計一般見識呢?你老就消消氣吧。”

尤翁不等趙老頭開口辯解,馬上吩咐另一個夥計查一下賬,從趙老頭典當的衣物中找出四五件冬衣來。尤翁指著衣服說:“這件棉袍是冬天裏不可缺少的衣服。這件罩袍拜年時用得著,這三件棉衣孩子們也是要穿的。這些你先拿回去,其餘不是急用的,先放在這裏。”趙老頭似乎一點兒也不領情,拿起衣服,連個招呼都不打,就急匆匆地走了。尤翁並不在意,仍然含笑拱手將趙老頭送出大門。

沒想到,當天夜裏趙老頭竟然死在另一位開店的街坊家中。趙老頭的親屬乘機控告那位街坊逼死了趙老頭,與他打了好幾年官司。最後,那位街坊被拖得筋疲力盡,花了一大筆銀子才平息此事。

事情真相很快透露了出來,原來趙老頭因為負債累累,家產典當一空後走投無路,就預先服了毒,來到尤翁的當鋪吵鬧尋事,想以死敲詐錢財。沒想到尤翁一味忍讓,他隻好趕快撤走,在毒性發作之前又選擇了另外一家。

事後,有人問尤翁憑什麼料到趙老頭會來以死來敲訛這一手,從而忍耐讓步,避開這一場災禍。

尤翁說:“我並沒想到趙老頭會走到這條絕路上去。我隻是根據常理推測,若有人無理取鬧,必然有所憑仗。如果在小事情上不忍讓,很可能就會變成大的災禍。”

古代老翁尚未且有如此見識,我們又有何理由因為一點芝麻小事就大動肝火呢?

一鳴驚人

能忍是大謀,忍一時之辱,謀天下事,何為大?

以坦蕩的胸懷和氣度學會忍耐,從大處著眼,等待峰回路轉的那一天,你將會成就一番輝煌的事業。

《韓非子·喻誌》中記載著楚莊王的故事。春秋時,楚莊王繼承王位,然而一連三年不認真處理政事,其實他是不動聲色地了解內外情況,調查大臣私下的舉動。後來有個大巨作謎語問楚莊王:南方有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這是什麼鳥?楚王答曰:“雖無飛,一飛衝天;雖無鳴,鳴必驚人。”果然,不出半年,楚莊王親自聽政。後舉兵伐齊,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楚莊王的火雖然燒得晚了一點,卻能發揮最大熱量。假設他一旦為王,就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等於無的放矢。忠奸不辨,處士不舉,靠誰來為自己出謀劃策、鼎力相助呢?隱忍三年,既體察了國情、民情,熟知天下大事,又能識辨忠奸,去除雜莠,楚莊王這把火燒得實在是夠聰明。

南宋時,嶽飛的部將董先奉命迎擊金兵。金兵有上萬人,而嶽家軍隻有幾千人。怎樣以寡擊眾,以少勝多呢?董先想出一條妙計。

他首先領兵深入,但一與金兵交鋒便全身而退,一日退百裏,接連退卻。直到第三天,董先眼見大家的憤慨之情已被激發起來,這才告訴大家到了拚死作戰的時候了。於是,全軍上下齊心協力,一鼓作氣打反擊,逼迫敵人止步後退。當潰不成軍的金兵退到唐州的中蹄、白石二地時,正想放下兵器吃飯,誰知董先三天前埋伏在此地的軍隊猛地掩殺出來,大敗金軍。這又是一個以退為進、以忍為攻的例證。

能忍是大謀,忍一時之辱,謀天下事,何為大?

大丈夫能屈能伸,講的是漢時輔佐高祖劉邦的韓信忍受胯下之辱的故事。韓信開始時並不是輔佐劉邦的,而是先投奔項羽,因得不到重視,才改投劉邦門下。他在投奔項羽的楚軍之前是個窮青年,經常背著寶劍在街上閑逛。一天,一個潑皮少年突然攔住他的去路,趾高氣揚地說:“你經常背著寶劍,又長得人高馬大,其實是個怕死鬼。不信,你敢殺死我嗎?如果不敢,那就乖乖地從我的兩腿之間爬過去!”麵對這種挑釁,韓信非常生氣,但很快就冷靜下來,彎下腰來從無賴的胯間爬了過去,圍觀的人都哄堂大笑起來。韓信卻若無其事地站起身,慢慢地走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