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居民閱讀和圖書消費現狀(1 / 3)

一、當前我國國民閱讀情況

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經濟的發展,人們更加直觀地感受到社會的動態變化,對知識的關注不再僅僅停留在社會的精英階層,在信息社會中的普羅大眾也逐漸從日常生活的經驗中感受到信息與知識的重要性。

1.全國國民圖書閱讀整體上呈增長的趨勢

根據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數據顯示,我國國民圖書閱讀率呈現出上升的趨勢,從2008年的49.30%上升至2012年的54.90%。

從閱讀量上來看,我國國民的紙質圖書和電子書的閱讀量均有增長。2012年成年公民一年的紙質圖書閱讀量為4.39本,略高於2011年的4.35本,電子書的年人均閱讀量為2.35本,與2011年的1.42本相比,增長了0.39本。即便如此,大部分的民眾對自己的閱讀量仍不滿意,認為自己的閱讀量不足,僅有8.4%的民眾對自己當前的閱讀量是較滿意的態度,與2011年相比,國民的閱讀量滿意情況有所下降。伴隨著知識社會的理念在民眾中的擴散,民眾的個人閱讀意識增長,成為推動國民閱讀量提高的內在動力。

2.電子閱讀成為閱讀的重要補充

從紙質圖書和電子書的閱讀量上看,紙質讀物仍然是70.0%以上的國民偏愛的閱讀媒介。第十次國民閱讀調查對國民閱讀形式的研究發現,74.4%成年民眾更傾向於“拿一本紙質圖書閱讀”,有13.2%的國民偏愛“網絡在線閱讀”,有9.0%的國民喜歡“手機閱讀”,有2.2%的人選擇“在電子閱讀器上閱讀”,1.3%的國民“習慣從網上下載並打印下來閱讀”。有電子閱讀經曆的民眾中約有9.4%的人表示,在閱讀過某一電子書後還曾購買過該書的紙質版本,但是,這項指標較2011年的11.8%下降了2.4個百分點,同時從個人紙質閱讀內容和數字閱讀內容閱讀量的變化情況來看,14.5%的民眾在2012年減少了紙質內容的閱讀,而隻有7.3%的國民增加了紙質閱讀內容;4.4%的民眾減少了數字閱讀內容,但7.3%的民眾增加了數字閱讀內容,可見人們對電子閱讀的接受度在提高,電子書對紙質圖書的替代性在增加。電子閱讀與傳統閱讀相輔相成,成為傳統閱讀的重要補充。無論從意識還是行為上看,電子閱讀都已成為一種趨勢。

3.文化繁榮,閱讀資源極大豐富

無論是國民圖書閱讀率的上升,還是閱讀形態的多樣,從根本上說都得益於人們對於知識重要性的認知和向往,閱讀意識的提升推動了閱讀行為。同時文化的極大繁榮,為人們提供了更多有益、有趣的閱讀內容,也是推動人們更樂於讀書的另一根本原因。

新聞出版總署於2013年7月公布的“2012年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全國共有出版社580家,其中中央級出版社220家,地方出版社360家。2012年全國共出版圖書414005種,其中初版241986種,重版、重印172019種,與2011年相比,圖書品種數增長12.04%(初版增長16.62%,重版、重印增長6.17%)。圖書品種的極大豐富,顯示出我國文化市場一片繁榮景象,為居民的生活源源不斷地供給閱讀資源,為閱讀帶來了更多選擇。

全國各出版單位也在積極努力為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閱讀資源,市場上出現了一大批文學性、科學性與通俗性並存的暢銷讀物,讓讀者能夠在輕鬆的語境下,更好地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感。從北京開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監控的2013年全國大眾暢銷書排行榜(不含少兒)上來看,暢銷書類型、題材豐富多樣,既包括哈佛教授對我國優秀領導人的研究(《鄧小平時代》)、學者對新技術開啟的時代轉型與變革研究(《大數據時代》),也包括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百年孤獨》)、央視記者的自我曆程回顧(《看見》)和子女教育問題的經驗分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

圖書閱讀率的提升,既要公眾想讀書,擁有良好的閱讀意識,更要讓公眾有書讀,獲得便捷的閱讀資源。隻有好的內容才能帶給讀者閱讀的興致,才能讓讀者從閱讀中獲益。無論紙質書或電子書,歸根到底隻是閱讀的形式,內容才是一切的根基。鼓勵優秀作品的創作,保證優秀作品的出版與宣傳,使好的作品能夠讓更多的人所知所讀,讓更多的人從閱讀中獲益,這,也正是全麵閱讀推廣的核心意義所在。

二、湖南省城市居民閱讀現狀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湖南素來是魚米之鄉,物產豐富,衣食無憂,倉廩實而知禮儀,故即使家有萬貫,仍在追求書香繞梁。湖南是學風濃鬱的文化聖地,造就了好讀書的湖湘兒女,也造就了“唯楚有材,於斯為盛”的優良傳統。一直以來,湖南省委、省政府都將居民的閱讀情況作為衡量湖南省文化建設的重要指標,為了對湖南省城市居民的閱讀情況有整體的把握,在2011年至2013年的三年中,對湖南省城市居民的閱讀基本情況進行連續調研,從閱讀的內容、閱讀行為、閱讀意識及閱讀信息等方麵入口全麵考察湖南省城市居民的閱讀情況。

從2013年的調查數據來看,兩種閱讀形態,紙質和電子閱讀的讀者規模有所差別。電子報紙或上網瀏覽網頁的人群比例最高,達到80.5%,說明電子淺閱讀是目前普及麵最廣的閱讀形式,互聯網的普及使得大部分湖南城市居民都能接受這種快捷方麵的獲取資訊的方式。而在紙質淺閱讀上,紙質報紙的閱讀人群比例為59.8%。而在深閱讀上,紙質和電子閱讀也有著顯著的差異,特別是在雜誌的閱讀上,紙質雜誌閱讀人群比例為55%,而電子雜誌的閱讀比例僅為18.3%,說明雜誌這一媒介類型在湖南城市居民中的電子化推廣比例仍相對較低,電子雜誌尚未對紙質雜誌構成明顯的威脅關係,讀者規模為所有閱讀類型中最少,處於邊緣化位置。而圖書的紙質閱讀率和電子閱讀率則差異較小,紙質圖書閱讀比例為36.3%,電子圖書為34.4%,差異僅為1.9個百分點。不過通過對紙質圖書和電子圖書讀者年齡結構的觀察,可以發現,紙質圖書在36—45歲年齡段以上的人群的比例較高,而相反,電子圖書的讀者在26—35歲以下的年齡段的人群比例較高。

(一)閱讀內容——讀什麼

閱讀什麼類型的書,反映了居民的閱讀偏好和閱讀需求,而閱讀類型數量的多少則反映了居民閱讀麵的寬窄。從類型上看,居民的雜誌閱讀包含生活、文學、娛樂、時尚、時政、旅遊、軍事、體育、經管、漫畫、學術、IT技術等主題,圖書閱讀則分為小說、生活休閑、曆史哲學、專業考試類用書、心理勵誌、經濟管理、詩歌散文、教輔教材、科技、外語類等類型。從類型數量上看,用閱讀豐富度來衡量城市居民閱讀書籍的類型的多少,閱讀豐富度得分高說明其閱讀的類型更多,閱讀麵越寬,資訊攝取範圍更加廣泛。

1.雜誌閱讀涉獵廣泛,電子圖書閱讀類型相對較少

總體來看,雜誌的閱讀豐富度高於圖書,主要由於以獲取資訊為重要目的的雜誌閱讀,會讓讀者更傾向於獲取多類信息。其中電子雜誌閱讀人群平均閱讀類型數量為4.8種,高於紙質雜誌的3.6種。而在圖書的閱讀類型上,紙質圖書和電子圖書閱讀類型數量基本相同,紙質圖書相對更多。

2.電子雜誌閱讀訴求偏向休閑

通過表6可以看出,湖南省城市居民紙質雜誌和電子雜誌的閱讀類型的基本情況。紙質雜誌方麵,閱讀較多的類別為生活、文學、娛樂、時尚。其中生活類雜誌的閱讀優勢較為明顯。漫畫、IT、學術類紙質雜誌閱讀比例較低。電子雜誌方麵,閱讀較多的類別為生活類、娛樂類、時尚類和文學類,而IT類、學術類和漫畫的閱讀人群比例較低。對比紙質雜誌和電子雜誌的閱讀情況來看,盡管電子雜誌的閱讀人群規模較小,但是整體上電子雜誌的各類型書籍的閱讀均比例高於紙質雜誌,其中電子雜誌閱讀比例較紙質雜誌閱讀比例領先最多的兩個類型是娛樂和旅遊類,說明相較於紙質雜誌,電子雜誌的讀者對於其內容的訴求更偏向於生活休閑類的內容。

3.電子圖書閱讀方麵,小說一枝獨秀

在紙質圖書閱讀方麵,比例較高的是小說、生活休閑和曆史哲學三個類別,比例較低的是科技類及外語類。通過圖10可以看出,在電子圖書閱讀方麵,人們的閱讀重點主要集中在小說類,閱讀人群比例超過75%,其次是生活休閑類,閱讀比例也達到45%。其他類別的電子圖書的閱讀比例均處於較低水平,閱讀比例最低的是外語類、詩歌散文類和教輔/教材類的圖書。對比各類紙質圖書和電子圖書的閱讀情況來看,電子圖書在小說和生活休閑類兩個類型的閱讀比例領先於紙質圖書,而在其他類型紙質圖書均領先於電子圖書。從中可知,在電子圖書閱讀的讀者更偏向於輕鬆休閑的內容,這一方麵符合讀者的碎片化閱讀的閱讀形態,另一方麵,以小說閱讀為主的電子圖書成為當代城市居民除開電視、網絡等媒介獲得休閑娛樂的重要渠道。

4.女性愛休閑,男性重專業,年齡兩端讀小說

依據圖書類型將其分為休閑娛樂維度和實用專業維度。不同人群的圖書閱讀類型在這兩個維度上存在較為明顯的分布差異,從不同閱讀介質來看,紙質圖書和電子圖書閱讀類型的群體差異基本一致,下麵就從紙質圖書來看不同群體在閱讀類型上的偏好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