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全民閱讀(1 / 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為人類發展過程中智慧和經驗的結晶,書籍溝通了古今,貫穿了南北,分享了無數人的思想,也擴展了閱讀者的視野。對於個人來說,閱讀能提升修養、豐富人生,對於整個民族來說,閱讀能提升素質、增強實力。閱讀是構成文化的核心要素,而閱讀力也作為文化軟實力中重要一部分而成為衡量綜合國力的一個維度。

一個國家的“軟實力”(Soft Power)概念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提出來的,與反映一個國家的軍事力量和經濟實力的“硬實力”概念相對。軟實力主要存在於三種資源中:文化、政治價值觀和外交政策。在文化軟實力中,閱讀力成為最具生命力和激勵作用的一個部分。

文化通常分為廣義文化和狹義文化兩個方麵,廣義文化指人類創造出來的一切物質產品和非物質產品的總和;狹義文化指精神文化,包括一切社會意識形式。閱讀在本質上是一種人類改造主觀世界的實踐方式,是人們從文本中獲取知識、提升智慧、促進個人精神成長的過程和活動。可見閱讀是文化尤其是狹義文化的重要內容和發展方式。閱讀能促進文化建設、推動文化發展,主要在於閱讀能夠實現文化的諸多功能。

第一,閱讀實現文化的認識功能。人不僅是製造生產工具的動物,而且是創造和使用符號的動物。閱讀文本——這一主要符號,使文化能夠廣泛地傳播,能夠曆史地積澱。閱讀擴大了人的認識主體性,促使認識在文化“遺傳”的基礎上發展;閱讀提供了人的認識背景,不斷地賦予、轉換人的“前理解”,開闊人們新的理解視野。閱讀也是各民族自我認識、自我意識的重要途徑,通過閱讀外來文化的不同典籍,在文化交往中深刻地喚醒民族的自我意識。

第二,閱讀實現文化的整合功能。“文化整合功能包括價值整合、規範整合、結構整合三個方麵。”現代社會人們之間的價值觀呈現多樣性、差異性特征,經過經典著作的人文熏陶,有利於在社會生活的總體和基本方麵達成一致的價值觀,這是其他一切社會活動一致的基礎,是一個民族凝聚力的根源;作為一種人之自我構建的方式,閱讀的過程就是將社會規範內化為人們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的過程;通過共同閱讀,享受一份共同的文化,有利於緩解社會各結構之間的矛盾和對抗,促進社會和諧。

第三,閱讀實現文化的導向功能。一方麵,閱讀能夠更新知識技能、思想觀念,推動社會進步和人類發展;另一方麵,社會進步和人類創造的優秀文化成果又必須逐步積累下來供後人繼承和發揚,而其中文本是文化成果的基本形式,因此閱讀活動是實現文化更新發展的中間環節。在當代中國,發揮文化的導向功能,首要的就是要大力發展先進文化,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而閱讀就是發展先進文化的重要途徑。

對於個人而言,閱讀是提升個人素養的重要途徑;對於國家而言,一個國家的國民閱讀情況則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推進國民閱讀的發展,是許多國家文化工作的核心內容之一。尤其是進入現代社會,麵對“知識經濟”、“學習型社會”的興起,發展閱讀事業的重要性愈發凸顯。

作為當今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國有著悠久的閱讀傳統。古人對於讀書的重視,從懸梁刺股、鑿壁借光等典故中便可窺一斑。新中國成立後,更是積極推動閱讀的普及和國民閱讀的發展。自中共中央在黨的十六大提出建設學習型社會以來,全民閱讀活動在全國各地展開,2012年黨的十八大報告將“開展全民閱讀”寫入其中。無論社會如何變遷,閱讀始終是造就國家文化根基,培養民族涵養,以及保持一個時代充滿朝氣與活力的一種力量。所以,將全民閱讀作為一項長久的國家戰略看待,發展國民閱讀,對提升國民素質,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一、世界閱讀推廣情況概覽

閱讀是文明積累與傳承,知識生產與傳播的途徑,也是提高國民素質的基本方式。進入知識型社會,“活到老學到老”已經成為全世界的共識。多讀書、讀好書無疑是促使個人提升、推動民族進步的堅實基礎。在全球化時代,國民閱讀情況還是國家文化軟實力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體現。鑒於推動閱讀的重要性,世界很多國家都積極開展閱讀推廣活動,提升國民閱讀水平。

(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閱讀推廣的國際機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一直非常重視閱讀的推廣。自成立之日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就開始倡導和組織掃除文盲、全民教育、終身學習等項目。這些項目雖然沒有直接進行閱讀推廣,但是其中包含的閱讀技能培訓、閱讀材料提供等也為閱讀活動的廣泛開展提供了條件。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始開展一係列以閱讀推廣為主題的活動。

在1970—1980年,教科文組織以“國際圖書十年”(International Book Decade)為名義進行了一係列針對世界各國家和地區閱讀狀況的調查和研究;並將1972年定為“國際圖書年”(International Book Year),各國家和地區紛紛響應,開展了圖書捐贈、舉辦書展、文學獎評選、組織閱讀協會等一係列相關活動。198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走向閱讀社會”的目標,幫助各國政府規劃國家圖書戰略、創造閱讀環境、增強圖書產出能力等,進一步推動了閱讀活動的普及。

199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二十八次大會正式決議將每年的4月23日定為“世界圖書與版權日”,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世界讀書日”。如今,“世界讀書日”已經成為世界範圍內影響最廣的一項閱讀推廣活動,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會在這一天舉辦相應的讀書活動,推進閱讀社會的建設。

200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起“世界圖書之都”的計劃,每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以及國際出版商聯合會、國際書商聯合會和國際圖書協會的代表,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在巴黎的總部共同商議評選,獲選城市將在當年與下一年的“世界讀書日”之間的享有這一稱號。“世界圖書之都”是對一座城市在閱讀文化上所做貢獻的表彰,當選城市必須已有效果顯著的眾多閱讀推廣活動,並在擔任“世界圖書之都”的那一年製定特別的閱讀推廣計劃。印度的新德裏在2003年成為第一個獲得該稱號的亞洲城市。韓國仁川廣域市“因其項目的高質量及其可能對加強整合各利益攸關方提倡圖書與閱讀、為仁川乃至朝鮮半島的公民提供圖書與各種形式的作品發揮的影響”而當選2015年世界圖書之都。

(二)英國閱讀推廣情況

英國是世界上圖書館事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早在1850年就頒布了世界上第一部全國性的公共圖書館法。英國十分重視國民閱讀推廣,廣泛動員圖書館、學校、社區、企業、家庭等各方力量,借助各種傳播手段開展閱讀宣傳,提升人們的閱讀興趣。

針對學齡前兒童,英國專門發起了“閱讀起跑線”(Bookstart)計劃。該計劃最初於1992年由英國公益組織圖書信托基金會、伯明翰圖書館服務部和基層醫護服務信托基金會聯合發起,目的是讓每一個兒童都能在早期閱讀中受益、享受閱讀的樂趣。“閱讀起跑線”計劃由多個兒童圖書出版商提供讚助,為各個年齡段的兒童提供相應的閱讀包,致力於讓每個孩子在成長的各個關鍵時期都能獲得免費的圖書。目前,已有日本、韓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加入了“閱讀起跑線”(Bookstart)計劃,該計劃也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專為學齡前兒童提供閱讀指導服務的全球性計劃。

為了推動閱讀在民眾中的普及,英國還創造性地將讀書周延長為閱讀年,分別將1998年和2008年定為國家閱讀年。1998年首個國家閱讀年獲得了總計400萬英鎊的政府預算支持,共在九個城市進行了閱讀年的巡回推介。2008年啟動的第二個國家閱讀年獲得了3700萬英鎊的政府投入,旨在幫助打造英國的閱讀文化,尤其是針對那些需要提供閱讀幫助的人,以及認為閱讀和自己無關的人。在2008年的國家閱讀年裏,圖書館增加了200萬新讀者,閱讀年網站上共登記了近6000個閱讀活動,全英國共有150個閱讀年的協調機構領導當地活動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