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則一日,來到東京。那裴安卿舊日住居,已奉聖旨抄沒了。僮仆數人,分頭逃散,無地可以安身。還虧得鄭夫人在時,與清真觀女道往來,隻得借他一間房子與蘭孫住下了。次日,青衣小帽,同押解人到朝候旨。奉聖旨:下大理獄鞠審,即刻便自進牢。蘭孫隻得將了些錢鈔,買上告下,去獄中傳言寄語,擔茶送飯。元來裴安卿年衰力邁,受了驚惶,又受了苦楚,日夜憂虞,飲食不進。蘭孫設處送飯,枉自費了銀子。一日,見蘭孫正到獄門首來,便喚住女兒,說道:“我氣塞難當,今日大分必死。隻為為人慈善,以致招禍,累了我兒。雖然罪不及孥,隻是我死之後,無路可投,作婢為奴,定然不免。”那安卿說到此處,好如萬箭鑽心,長號數聲而絕。還喜未及會審,不受那三木囊頭之苦。蘭孫跌腳捶胸,哭得個發昏章第十一。欲要領取父親屍首,又道是朝廷罪人,不得擅便。當時蘭孫不顧死生利害,闖進大理寺衙門,哭訴越獄根由,哀感旁人。幸得那大理寺卿,還是個有公道的人,見了這般情狀,惻然不忍。隨即進一道表章,上寫著:
大理寺卿臣某,勘得襄陽刺史裴習,撫字心勞,提防政拙。雖法禁多疏,自幹天譴;而反情無據,可表臣心。今已斃囹圄,宜從寬貸。伏乞速降天恩,赦其遺屍歸葬,以彰朝廷優待臣下之心。臣某惶恐上言。
那真宗也是個仁君,見裴習已死,便自不欲苛求,即批準了表章。蘭孫得了這個消息,還算是黃連樹下彈琴——苦中取樂了。將身邊所剩餘銀,買口棺木,雇人抬出屍首,盛殮好了,停在清真觀中,做些羹飯,澆奠了一番,又哭得一佛出世。那裴安卿所帶盤費,原無幾何,到此已用得幹幹淨淨了。雖是已有棺木,殯葬之資,毫無所出。蘭孫左思右想,道:“隻有個舅舅鄭公見任西川節度使,帶了家眷在彼,卻是路途險遠,萬萬不能搭救。真正無計可施。”
事到頭來不自由,隻得手中拿個草標,將一張紙寫著“賣身葬父”四字,到靈樞前拜了四拜,禱告道:“爹爹陰靈不遠,保奴前去得遇好人。”拜罷起身,噙著一把眼淚,抱著一腔冤恨,忍著一身羞恥,沿街喊叫。可憐裴蘭孫是個嬌滴滴的閨中處子,見了一個陌生人,也要麵紅耳熱的,不想今日出頭露麵!思念父親臨死言詞,不覺寸腸俱裂。
又道是天無絕人之路。正在街上賣身,隻見一個老媽媽走近前來,欠身施禮,問道:“小娘子為著甚事賣身?又恁般愁容可掬?”仔細認認,吃了一驚,道:“這不是裴小姐?如何到此地位?”元來那媽媽,正是洛陽的薛婆。鄭夫人在時,薛婆有事到京,常在裴家往來的,故此認得。蘭孫抬頭見是薛婆,就同他走到一個僻靜所在,含淚把上項事說了一遍。那婆子家昀易眼淚出的,聽到傷心之處,不覺也哭起來,道:“元來尊府老爺遭此大難!你是個宦家之女,如何做得以下之人?若要賣身,雖然如此嬌姿,不到得便為奴作婢,也免不得是個偏房了。”蘭孫道:“今日為了父親,就是殺身,也說不得,何惜其他?”薛婆道:“既如此,小姐請免愁煩。洛陽縣劉刺史老爺,年老無兒,夫人王氏要與他娶個偏房,前日曾囑付我,在本處尋了多時,並無一個中意的,如今因為洛陽一個大姓央我到京中相府求一頭親事,夫人乘便囑付親侄王文用帶了身價,同我前來遍訪。也是有緣,遇著小姐。王夫人原說要個德容兩全的,今小姐之貌,絕世無雙;賣身葬父,又是大孝之事。這事十有九分了。那劉刺史仗義疏財,王夫人大賢大德,小姐到彼雖則權時落後,盡可快活終身。未知尊意何如?”蘭孫道:“但憑媽媽主張,隻是賣身為妾,玷辱門庭,千萬莫說出真情,隻認做民家之女罷了。”薛婆點頭道是,隨引了蘭孫小姐一同到王文用寓所來。薛婆就對他說知備細。王文用遠遠地瞟去,看那小姐已覺得傾國傾城,便道:“有如此絕色佳人,何怕不中姑娘之意!”當下一邊是落難之際,一邊是富厚之家,並不消爭短論長,已自一說一中。整整兌足了一百兩雪花銀子,遞與蘭孫小姐收了,就要接他起程。蘭孫道:“我本為葬父,故此賣身,須是完葬事過,才好去得。”薛婆道:“小娘子,你孑然一身,如何完得葬事?何不到洛陽成親之後,那時請劉老爺差人埋葬,何等容易!”蘭孫隻得依從。
那王文用是個老成才幹的人,見是要與姑夫為妾的,不敢怠慢,教薛婆與他作伴同行,自己常在前後。東京到洛陽隻有四百裏之程,不上數日,早已到了劉家。王文用自往解庫中去了。薛婆便悄悄地領他進去,叩見了王夫人。夫人抬頭看蘭孫時,果然是:脂粉不施,有天然姿格;梳妝略試,無半點塵紛。舉止處,弁度從容;語言時,聲音淒婉。雙娥顰蹙,渾如西子入吳時;兩頰含愁,正似王嬙辭漢日。可憐嫵媚清閨女,權作追隨宦室人。當時王夫人滿心歡喜,問了姓名,便收拾一間房子,安頓蘭孫,撥一個養娘服事他。
次日,便請劉元普來,從容說道:“老身今有一言,相公幸勿嗔怪!”劉元普道:“夫人有話即說,何必諱言?”夫人道:“相公,你豈不聞‘人生七十古來稀’?今你壽近七十,前路幾何?並無子息。常言道:‘無病一身輕,有子萬事足。’久欲與相公納一側室,一來為相公持正,不好妄言;二來未得其人,姑且隱忍。今娶得汴京裴氏之女,正在妙齡,抑且才色兩絕,願相公立他做個偏房,或者生得一男半女,也是劉門後代。”劉元普道:“老夫隻恐命裏無嗣,不欲耽誤人家幼女。誰知夫人如此用心!而今且喚他出來見我。”當下蘭孫小姐移步出房,倒身拜了。劉元普看見,心中想道:“我觀此女儀容動止,決不是個以下之人。”便開口問道:“你姓甚名誰?是何等樣人家之女?為甚事賣身?”蘭孫道:“賤妾乃汴京小民之女,姓裴,小名蘭孫。父死無資,故此賣身殯葬。”口中如此說,不覺暗地裏偷彈淚珠。劉元普相了又相,道:“你定不是民家之女,不要哄我。我看你愁容可掬,必有隱情。可對我一一直言,與你作主分憂便了。”蘭孫初時隱諱,怎當得劉元普再三盤問,隻得將那放囚得罪緣由,從前至後,細細說了一遍,不覺淚如湧泉。劉元普大驚失色,也不覺淚下,道:“我說不像民家之女,夫人幾乎誤了老夫。可惜一個好官,遭此屈禍!”忙向蘭孫小姐連稱“得罪”。又道:“小姐身既無依,便住在我這裏,待老夫選擇地基,殯葬尊翁便了。”蘭孫道:“若得如此周全,此恩惟天可表!相公先受賤妾一拜。”劉元普慌忙扶起,分付養娘:“好生服事裴家小姐,不得有違!”當時走到廳堂,即刻差人往汴京迎裴使君靈柩。不多日,扶柩到來,卻好錢塘李縣令靈樞一齊到了。劉元普將來共停在一個莊廳之上,備了兩個祭筵拜奠。張氏自領了兒子,拜了亡夫;元普也領蘭孫拜了亡父。又延一個有名的地理師,揀尋了兩塊好地基,等待臘月吉日安葬。
一日,王夫人又對元普說道:“那裴氏女雖然貴家出身,卻是落難之中,得相公救拔他的。若是流落他方,不知如何下賤去了。相公又與他擇地葬親,此恩非小,他必甘心與相公為妾的。既是名門之女,或者有些福氣,誕育子嗣,也不見得。若得如此,非但相公有後,他也終身有靠,未為不可。望相公思之。”夫人不說猶可,說罷,隻見劉元普勃然作色,道:“夫人說那裏話!天下多美婦人,我欲娶妾,自可別圖,豈敢汙裴使君之女!劉弘敬若有此心,神天鑒察!”夫人聽說,自道失言,頓口不語。劉元普心裏不樂,想了一回,道:“我也太呆了。我既無子嗣,何不索性認他為女,斷了夫人這點念頭?”便叫丫鬟請出裴小姐來,道:“我叨長尊翁多年,又同為刺史之職。年華高邁,子息全無,小姐若不棄嫌,欲待螟蛉為女,意下何如?”蘭孫道:“妾蒙相公、夫人收養,願為奴婢,早晚服事。如此厚待,如何敢當?”劉元普道:“豈有此理!你乃宦家之女,偶遭挫折,焉可賤居下流?老夫自有主意,不必過謙。”蘭孫道:
“相公、夫人正是重生父母,雖粉骨碎身,無可報答。既蒙不鄙微賤,認為親女,焉敢有違!今日就拜了爹媽。”劉元普歡喜不勝,便對夫人道:“今日我以蘭孫為女,可受他全禮。”當下蘭孫插燭也似的拜了八拜。自此便叫劉相公、夫人為爹爹、母親,十分孝敬,倍加親熱。夫人又說與劉元普道:“相公既認蘭孫為女,須當與他擇婿。侄兒王文用青年喪偶,管理多年,才幹精敏,也不辱沒了女兒。相公何不與他成就了這頭親事?”劉元普微微笑道:“內侄繼娶之事,少不得在老夫身上。今日自有主意,你隻管打點妝奩便了。”夫人依言。元普當時便揀下了一個成親吉日,到期宰殺豬羊,大排筵會,遍請鄉紳親友,並李氏母子,內侄王文用一同來赴慶喜華筵。眾人還隻道是劉公納寵,王夫人也還隻道是與侄兒成婚。
看看吉時將及,隻見劉元普教人捧出一套新郎衣飾,擺在堂中。劉元普拱手向眾人說道:“列位高親在此,聽弘敬一言:敬聞‘利人之色不仁,乘人之危不義’。襄陽裴使君以在事係獄身死,有女蘭孫,年方及笄。荊妻欲納為妾,弘敬寧乏子嗣,決不敢汙使君之清德。內侄王文用雖有綜理之才,卻非仕宦中人,亦難以配公侯之女。惟我故人李縣令之子彥育者,既出望族,又值青年,貌比潘安,才過子建,誠所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者也。今日特為兩人成其佳偶,諸公以為何如?”眾人異口同聲,讚歎劉公盛德。李春郎出其不意,卻待推遜,劉元普那裏肯從?便親手將新郎衣巾與他穿帶了。次後笙歌鼎沸,燈火熒煌,遠遠聽得環佩之聲,卻是薛婆做喜娘,幾個丫鬟一同簇擁著蘭孫小姐出來。二位新人,立在花氈之上,交拜成禮。真是說不盡那奢華富貴,但見:
“粉孩兒”對對挑燈,“七娘子”雙雙執扇。觀看的是“風檢才”、“麻婆子”,誇稱道“鵲橋仙”並進“小蓬萊”;伏侍的是“好姐姐”、“柳青娘”,幫襯道“賀新郎”同入“鐀金帳”。做嬌客的磨槍備箭,豈宜重問“後庭花”?做新婦的,半喜還憂,此夜定然“川撥棹”。“脫布衫”時歡未艾,“花心動”處喜非常。
當時張氏和春郎,魂夢之中也不想得到此,真正喜自天來。蘭孫小姐燈燭之下,覷見新郎容貌不凡,也自暗暗地歡喜。隻道嫁個老人星,誰知卻嫁了個文曲星。行禮已畢,便伏侍新人上轎。劉元普親自送到南樓,結燭合巹,又把那千金妝奩,一齊送將過來。劉元普自回去陪賓,大吹大擂,直飲至五更而散。這裏洞房中一對新人,真正佳人遇著才子,那一宵歡愛,端的是如膠似漆,似水如魚。枕邊說到劉公大德,兩下裏感激深入骨髓。
次日天明起來,見了張氏。張氏又同他夫婦拜見劉公,十萬分稱謝。隨後張氏就辦些祭物,到靈樞前,叫媳婦拜了公公,兒子拜了嶽父。張氏撫棺哭道:“丈夫生前為人正直,死後必有英靈。劉伯父周濟了寡婦孤兒,又把名門貴女做你媳婦,恩德如天,非同小可。幽冥之中,乞保佑劉伯父早生貴子,壽過百齡。”春郎夫妻也各自默默地禱祝,自此上和下睦,夫唱婦隨,日夜焚香,保劉公冥福。
不覺光陰荏苒,又是臘月中旬,塋葬吉期到了。劉元普便自聚起匠役人工,在莊廳上抬取一對靈樞,到墳塋上來。張氏與春郎夫妻,各各帶了重孝相送。當下埋棺嬁土已畢,各立一個神道碑:一書“宋故襄陽刺史安卿裴公之墓”,一書“宋故錢塘縣尹克讓李公之墓”。隻見鬆柏參差,山水環繞,宛然二塚相連。劉元普設三牲禮儀,親自舉哀拜奠。張氏三人放聲大哭。哭罷,一齊望著劉元普,拜倒在荒草地上不起。劉元普連忙答拜,隻是謙讓無能,略無一毫自矜之色。隨即回來,各自散訖。
是夜,劉元普睡到三更,隻見兩個人襆頭象簡,金帶紫袍,向劉元普撲地倒身拜下,口稱“大恩人”。劉元普吃了一驚,慌忙起身扶住,道:“二位尊神何故降臨?折殺老夫也!”那左手的一位說道:“某乃襄陽刺史裴習,此位即錢塘縣令李克讓也。上帝憐我兩人清忠,嬁某為天下都城隍,李公為天曹府判官之職。某係獄身死之後,幼女無投,承公大恩,賜之佳婿,又賜佳城,使我兩人冥冥之中,遂為兒女姻眷。恩同天地,難效涓涘。已曾合表上奏天庭,上帝鑒公盛德,特為官加一品,壽益三旬,子生雙貴。幽明雖隔,敢不報知?”那右手的一位又說道:“某隻為與公無交,難訴衷曲。故此空函寓意,不想公一見即明,慨然認義,養生送死,已出殊恩。淑女承祧,尤為望外。雖益壽添嗣,未足報洪恩之萬一。今有遺腹小女鳳鳴,明早已當出世,敢以此女奉長郎君箕帚。公與我媳,我亦與公媳,略盡報效之私。”言訖,拱手而別。劉元普慌忙出送,被兩人用手一推,瞥然驚覺。卻正與王夫人睡在床上,便將夢中所見所聞,一一說了。夫人道:“妾身亦慕相公大德,古今罕有,自然得福非輕。神明之言,諒非虛謬。”劉元普道:“裴、李二公,生前正直,死後為神。他感我嫁女婚男,故來托夢,理之所有。但說我‘壽增三十’,世間那有百歲之人?又說賜我二子,我今年已七十,雖然精力不減少時,那七十歲生子,卻也難得,恐未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