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與調理:孩子應多攝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驚風。
驚風是小兒時期常見的一種急重病症,以臨床出現抽搐、昏迷為主要特征。又稱“驚厥”,俗名“抽風”。任何季節均可發生,一般以1~5歲的小兒為多見。驚風又可分為急驚風與慢驚風,如果急驚風未獲根治,也有可能會演變為慢驚風。
急驚風通常是外感風邪,內滯邪熱而引起。
主要症狀:病症來勢較急,高熱不退,麵紅唇赤,心煩意亂,呼吸急促,牙關緊咬,手足抽搐,角弓反張,甚或有神誌不清,昏迷不醒的症狀。
辨證施治:如果孩子有抽搐、麵色青紫或是半昏迷症狀時,應先掐人中5~10次和中衝穴5~10次,再分陽一穴。父母手法要快並用力,直到孩子麵色透紅為止。
如果孩子身體虛弱,麵色青白,應先掐人中和少商兩穴,然後推補脾經5分鍾,推補腎經5分鍾,揉小天心穴5分鍾,有開竅通神之功。
推補脾經5分鍾,推補腎經5分鍾,並揉腎紋穴3分鍾可幫助驚風後手足發冷、呼氣發冷的患兒。
再如有痰的孩子,可以通過揉小天心穴3分鍾,逆運內八卦3分鍾,點丹田穴7~10次來開鬱通結,起到疏通痰氣的作用。還可通過捏擠神闕、天樞等穴來止腹痛、腹瀉。
預防與調理:父母應加強孩子平日的體育鍛煉,飲食健康有條理,這樣可以有效提高抗病能力。
孩子發病抽搐時,不要太過用力壓製,孩子筋骨瘦弱,容易傷到孩子的骨骼肌肉。在孩子口腔還能打開的情況下,可以將壓舌板放在上下牙齒之間,避免孩子牙關咬緊時傷到舌頭。讓孩子靜養在安靜的環境中,避免對孩子造成情緒上的刺激。父母要密切注意病情的變化,並及時同醫生保持聯係。
慢驚風孩子身體虛弱,久瀉未愈或是久咳未愈,沒有及時得到有效調養,都有可能讓孩子患病。急驚風沒有得到根治,也可能轉化成慢驚風。
主要症狀:孩子身體發虛,容易疲倦,四肢發冷,麵色偏黃發青,抽搐不時發作。
預防與調理:如果孩子曾經感染過急驚風,應注意調理,讓孩子身體得到徹底恢複。日常讓孩子養成鍛煉的好習慣,減輕孩子的精神壓力,並給孩子提供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食物,這些措施都有助於預防疾病。
患病之後,要讓孩子靜養在安靜的臥室內,讓他們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應與醫生的建議相結合,服用藥物與按摩雙管齊下。對於長期臥床休息的孩子,要為其提供透氣的被褥,並經常更換消毒,還要經常用溫水給孩子擦身體,這些都有助於孩子身體的恢複。
痢疾。
赤痢孩子感染痢疾的原因通常是外感風寒濕熱,或是腸道中有濕熱作祟。主要可分為赤痢、白痢兩種類型。
主要症狀:大便中帶血,有腹痛的症狀,裏急後重,如廁次數較多,但每次排便量較少。貪冷飲,小便赤澀。
白痢主要症狀:大便中有白色的黏液,同時有腹痛的症狀。麵色呈青白色,喜熱飲,腹部發涼,小便清而長。
辨證施治:孩子感染痢疾之後,應結合藥物和按摩療法一起治療。病症輕微,每日按摩1次或者2次即可;病症稍重,宜按摩2~3次。黃疸
在中醫理論中,黃疸是由於脾胃中濕熱積鬱,又或是外邪襲體所致。黃疸通常分為陰黃與陽黃,陰黃由寒熱引起,而陽黃由濕熱引起。
陰黃主要症狀:皮膚發黃且沒有光澤,容易疲憊,手足發冷且有痛感。身體沒有發熱的症狀,小便淡黃。沒有口幹的症狀,但舌苔呈白薄狀。
陽黃主要症狀:雙目發黃,全身發黃且有光澤。身體發熱,排泄不暢。易口渴,舌苔發黃。
辨證施治:陰黃在治療時,宜溫養脾腎。陽黃則要注意平和胃氣,其病在表,可用發汗透表的方法;其病在裏,宜用通利大小便的方法。
冬春季節多發疾病。
有一些疾病是屬於季節性疾病,隻在特定的時間內發作。比如風疹,主要是在冬末初春的時候流行。這裏麵既包括季節性疾病,同時也包括季節性傳染病。這兩者都需要父母加以預防和重視,如果孩子感染了,也不用慌張,要及時就醫。在確診病情以後,在醫生的指導和幫助下對孩子進行按摩,可以幫助孩子及早恢複健康。
這類疾病應注意孩子的飲食,應少油膩多清淡,叮囑孩子多喝水,最好能在通風良好的室內臥床靜養。
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發疹性傳染病。是在嬰幼兒中傳染性極高的一種疾病,可通過空氣以及飛沫直接傳染。
主要症狀:麻疹發作前期,會有急性發熱的症狀,並且體溫會逐漸上升。
孩子會呈現出患感冒的特征,如發燒、流涕、咳嗽、雙眼流淚畏光,雙眼多充血,同時還可能惡心嘔吐、食欲不振。孩子入睡會不安穩,白日疲憊乏力。
通常出疹先從耳後、發際、麵部開始,繼而蔓延至軀幹、四肢,最後波及手足。皮疹通常呈現為淡紅色。此時,體溫或達40℃以上。
麻疹逆症其一:高熱不退,煩躁不安,氣息不平,口幹舌燥,大便與小便都不通暢。
其二:疹持久不出,或是疹持久不收。
辨證施治:支氣管肺炎、喉炎、腦炎等。其中支氣管肺炎是麻疹最常見的並發症,也是需要父母尤為注意的地方。
如果麻疹發透但餘熱仍不退下,可揉小天心穴5分鍾,推補腎經10分鍾,揉二人上馬穴7分鍾,推清板門穴5分鍾,分陰陽2分鍾。
預防與調理:此病多發在冬季,一方麵要注意切斷傳播途徑,室內在保暖的情況下也要注意通風。在病症高發期,盡量讓孩子在空氣流通的室內或是室外空曠處活動,並減少與患兒的接觸。孩子8個月以後,可接種麻疹疫苗,以達到預防的目的。
如果孩子患病,應注意皮膚、眼鼻口的衛生。適宜給孩子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多飲水可促進排除體內毒素,有助於早日恢複健康。
病症聯想除卻麻疹,尚有風疹、幼兒急疹以及藥物引起的過敏,這些症狀多有相似,但又不同,需要辨證施治:。這裏僅以麻疹為例,講解麻疹的治療調理方法。如果病情來勢較急,應積極就醫,以父母的按摩為輔助治療,切勿耽誤治療。
水痘。
水痘多是熱毒內蘊而引發的急性傳染病,通過空氣以及飛沫傳染,傳染性極強。學齡前兒童都有可能感染,偶有成人感染。
主要症狀:病症發作前數日即會有全身不適的症狀,有發燒發熱的症狀。
開始為小粒紅疹,逐漸會發展為橢圓、大小不等、外圍發紅的透明水泡。主要集中在頭部以及軀幹部,四肢較少。會逐漸幹縮結痂,不留疤痕。
通常,孩子的病症較輕,隻會有低熱或中度發熱的症狀,病情恢複較快。但症狀較重時,會有高熱,皮膚會有出血或壞死的情況,需要住院觀察治療。新生兒水痘也是較為嚴重的病症,通常是母親感染水痘而引起,需要住院治療。
辨證施治:水痘應注意的並發症是皮膚細菌性感染,也會感染肺炎以及腦炎等。
有的孩子在結痂的時候可能還會有低燒的症狀,可揉小天心穴3分鍾,推補腎經10分鍾,揉二人上馬穴7分鍾。
預防與調理:可接種疫苗進行預防。
患病後應臥床休息,並保持皮膚和手的清潔。父母應修剪孩子的指甲,緩解孩子焦慮的情緒,避免其抓撓患處。最好進行隔離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