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在這裏說的好聽,對抗異族的戰場上,怎麼不見你們的子弟,劉備乃是漢室宗親,爾等屢次針對,我看你們才是包藏禍心!”
張讓話音剛落,袁家眾人頓時怒目圓睜。袁槐氣得胡須顫抖,指著張讓大罵:“你這閹宦,竟敢如此汙蔑我袁家!我袁家累世公卿,一心為國,對漢室忠心耿耿,豈容你這等奸佞小人信口雌黃!”
張讓也不甘示弱,尖聲回懟:“哼!你們袁家口口聲聲說忠心,卻在這朝堂之上,為了一己私利,公然違抗陛下旨意,阻礙對功臣的封賞。你們才是那妄圖把控朝政、禍國殃民的國賊!”
雙方互不相讓,言辭愈發激烈,金鑾殿內仿佛變成了市井潑婦罵街的場所。
皇甫嵩、盧植和蔡邕等人站在一旁,看著這場罵戰逐漸失控,臉上露出尷尬之色。
他們本是為了劉備等人的封賞之事據理力爭,卻不想演變成了宦官與世家的激烈衝突。
此時,何進在一旁心中已有了計較。他深知張讓背後代表著漢靈帝的態度,而袁家雖勢力龐大,但公然與皇權對抗,未必能有好結果。
況且自己身為外戚,若想在這朝堂之上站穩腳跟,此時必須做出正確抉擇。
於是,何進向前一步,大聲說道:“陛下,臣以為張公公所言雖有過激之處,但在這異族頻犯之時,劉備等人確實戰功赫赫,理應得到封賞。陛下聖明,當早做定奪,以安將士之心,莫要讓忠臣良將寒心呐。”
何進這一表態,如同一石激起千層浪。
那些原本還在觀望的臣子們,見何進如此,紛紛出列表態:“陛下,臣等附議,當為劉備等人升官封賞。”
一時間,朝堂上大部分臣子都站在了支持劉備封賞的一方。
袁家眾人見此情形,又氣又急。一位袁家子弟還欲再言,漢靈帝卻直接抬手打斷:“夠了!朕今日在朝堂之上,本欲聽諸位愛卿對朝政大事的見解,卻不想演變成這等爭吵。
劉備於雁門之功,朕心中有數。其雖出身白身,但能在邊疆抵禦外敵,護我大漢百姓,此等功績不可磨滅。
朕意已決,劉備封為宜城亭侯,任護匈奴中郎將;林鈺為雁門郡丞,其餘有功將士亦各有封賞。
此事就此定論,若再有異議者,以抗旨論處!”
漢靈帝的聲音威嚴而不容置疑,整個朝堂瞬間安靜下來。袁家眾人雖心有不甘,但在皇權的威懾下,也隻能敢怒不敢言。
退朝之後,袁槐回到袁府,滿臉怒容地將手中的茶杯狠狠摔在地上:“今日這朝堂之事,實在是欺人太甚!那宦官張讓竟敢如此辱罵我袁家,還有那何進,本是外戚,卻與宦官勾結,我袁家定不會善罷甘休!”
袁紹在一旁勸慰道:“叔父,此事暫且隱忍。如今陛下已下旨封賞,我們若再強行反對,便是公然與陛下作對。不過,這口氣我們記下了,日後定會找機會扳回一局。”
而在另一邊,張讓等宦官們回到內宮,臉上洋溢著得意之色。張讓對趙忠說道:“今日這一役,總算是讓陛下看清了袁家的嘴臉,也讓那些觀望的臣子知道,陛下的旨意不可違抗。”
趙忠點頭稱是:“張公所言極是。不過,這袁家勢力龐大,我們日後還需小心應對,莫要被他們抓住把柄。”
“不怕他們,隻要陛下還在,袁家就拿我們沒有辦法,而且,我們對劉備有恩,日後,劉備可為我等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