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6章 選擇不當,美食也會變成毒藥(1 / 2)

大米、小麥、牛奶、雞蛋、雞肉、西紅柿、蘑菇、蘋果、香蕉……明明你吃得都是喜歡而且還被公認為好的食物,可是這些食物進入你的身體卻總有一種說不出的別扭:或是你為了改善亞健康,不加班、不熬夜、按時吃飯還積極運動,卻仍然不見起色……這個時候,就要考慮一下,或許你每日吃的東西裏,有身體天生就不喜歡的。每一樣常見的主食、蔬菜、水果,都可能正悄悄挖你健康的牆腳。同樣,許多對於別人來說是美味的食物,如巧克力、奶酪、腰果等,很可能你吃了後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反應,正所謂“甲之熊掌,乙之砒霜”。

如果飲食得法,既可健身又能防病,可謂一舉兩得;若不得法,則“食”得其反。

感冒時吃補品。補品在人體內產生較高的熱量和能量,可使患者體溫升高,病情加重。此外,補品還會促進病菌生長繁殖,導致感染程度加重和炎症擴散。

飲後馬上吃水果。科學研究指出,水果中含有大量單糖類物質,很容易被小腸吸收,但若被飯菜堵塞在胃中,就會因腐敗而形成脹氣、胃部不適。所以吃水果應在飯前 1 小時或飯後 2 小時為妥。

喜用熱油炒菜。這是一種不科學的烹調方法。當油溫高達攝氏 200度時,會產生一種叫“丙烯醛”的氣體。它是油煙的主要成分,對人體呼吸道有害。另外“丙烯醛”還會使油產生大量致癌的過氧化物。炒菜以 8 成熱的油最好。

吃豆製品越多越好。營養學家指出,黃豆中的蛋白質能阻礙人體對鐵元素的吸收。過量攝入黃豆蛋白質可抑製正常鐵吸收量的 90%,出現缺鐵性貧血,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倦怠、嗜睡等貧血症狀。所以吃豆製品不要過量,吃精禁粗。有些人吃什麼都講求精細,如吃米吃精米,且淘米時反複搓擦,致使米的穀胚層被搓掉了,這就使維生素B1 以及鐵、猛、鋅等元素大量丟失。五穀雜糧以及粗纖維含量較多的食物,含有人體所必需的營養成分和纖維素,如紅薯、南瓜等在國外已成為美食,且紅薯中含有抗癌物質。纖維素是人體腸道內最好的“清潔工”,它可以清除腸內垃圾,缺少了它,人就容易出現便秘、結腸炎、結腸癌等疾病。

多用佐料調味。據美國研究表明,胡椒、桂皮等天然調味品中有一定的誘變性和毒性,如多用調味品,可導致人體細胞畸形,形成癌症,會給人帶來口幹、咽喉痛、精神不振、失眠等副作用,還會誘發高血壓、胃腸炎等多種病變。因此,日常飲食中應盡量少用或不用佐料為好。

喜歡爆炒食物。這是一種不衛生的烹製方法。畜禽肉尤其是動物內髒攜帶大量禽畜病毒、病菌,爆炒時間短,病毒、病菌不易被殺死,有的病毒要燒煮 10 分鍾以後才能被殺死。吃了不熟的食物,極易發生“人畜共患”疾病。因此,畜禽肉還是燒熟、燒透吃才安全。

喜喝新茶。新茶雖然葉色鮮活、味醇香爽,但飲用弊大於益。因為剛采摘的新茶,含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和醇類較多,易引起腹脹、腹痛等症狀,加重慢性胃炎患者的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