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9.什麼是種群(1 / 1)

種群也被係統和進化生物學家稱為“居群”,或被遺傳學家稱為“群體”。它是指一'定時間、一定區域內某一生物物種的所有個體總和。

種群雖然是有不同的個體組成的,但它本身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一個種群不單是一個一般意義上的群體的含義,而且是一個具有空間和時間性的實體,它具有5個方麵的性質:其一,種群具有一定的結構和組成;其二,種群有其自身的“個體”發育,表現出生長、分化和分工、生存、衰老及死亡等過程;其三,種群有其遺傳屬性;其四,種群是由作用成相互依存機製的遺傳和生態兩方麵的因素整合起來的;其五,種群也像一個有機體一樣,作為一個整體單位而接受其環境的影響,這種影響導致其自身發生變化,而最終又會改變其生境。

種群有其數量特征、空間特征和遺傳特征。種群的數量特征包括三個層次,最基本的參數是種群大小和密度,影響種群大小的參數有出生率、死亡率、遷人率和遷出率這四個次級種群特征,而影響次級種群特征的因素又有種群的年齡結構、性比、增長率、遺傳組成和分布式樣等。種群的空間特征即其空間結構,是指組成種群的個體在空間上的分布及其動態。任何一個個體都有一個最小的空間需求,而任何一個種群所能占據的空間又總是有限的,因此種群的數量特征與空間特征是密切相關的。種群內個體的分布格局可以粗分為隨機的、均勻的和聚集的三種類型。所謂隨機分布,就是每一個體在種群內的各個點上分布的機會是均等的,同時,某一個體的存在並不影響另一個體的分布。均勻分布是指種群內的各個個體多多少少呈等距離的分布,這種式樣往往在由於個體間的競爭導致產生相等的空間間隔的地方可以觀察到。聚集分布指種群內個體成群或成團分布,絕大多數情況下種群都是呈現出這種分布型,因為這種分布格局對個體的生長和繁殖都較為有利。種群由同種的個體組成,但這些個體在遺傳上卻不一定是一致的,它們可能都有自己特定的基因型。種群具有一定的遺傳組成,構成一個基因庫,其中的每一種基因都有一定的比例,即基因頻率,由基因組合成的基因型在種群中也有一定的出現頻率,即基因型頻率。

此外,種群還有其繁育特征。同一種群內的個體生活在一起,有著更多的相互交配的機會,個體與個體之間有較多的基;因交流,它們彼此依靠血緣紐帶緊密地聯係著。

種群還與進化過程直接相關。進化,就是親代種群與子代種群之間相異性的發展。個體可能發生變異,個體的變異卻與進化無關,變異如果發展到了種群水平就有可能導致進化。種群作為一個整體來接受外界環境的影響,使自身的數量結構、空間結構或遺傳結構發生變化,在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內,或是走向興盛,或是走向衰亡,更多的是在不同的交配機製的控製下基因型頻率向著特點的方向變化。如果把個體理解為生存的最小單位,那麼種群就是進化的最小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