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上的生物並非是以一個一個種群而獨立存在的,也就是說,並非每個區域隻生活著一個種群。隻要具備適宜的條件,地球上表麵的每一個空間都會擠滿生物,而且常常是許多種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雖然由於自然條件不同,生活在各處的生物種類也不會相同,但在任何一個特定的區域內,隻要那裏的氣候、地形及其他自然條件都基本相同,那裏就會出現一定的生物組合,即由一定的生物種類所組成的生態功能單位,這個功能單位就是群落。群落是一定空間和時間內的各種生物個體的總和,換句話說,群落就是一定空間和時間內的多種生物種群的複合體。群落可以是指某一時間某一空間中所有生物種群的集合,包括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種群,也可以是特指某一時間某一空間某一類生物種群的集合,如植物群落、動物群落和微生物群落。
自然界中的生物群落並不是任意物種的隨意組合,生活在同一群落中的各個物種是通過長期的曆史發展和自然選擇而保存下來的。生活在同一群體中的物種也不是獨立的、互不相幹的,這些生物彼此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互關係或相互作用,如競爭、捕食和共生等,這種相互依存和相互製約的關係使群落內的各物種處於一種動態的穩定之中。群落中的生物彼此之間的相互作用不僅有利於它們各自的生存和繁殖,而且也有利於保持群落的穩定性。
實際上,群落就是各種物種適應環境及彼此相互適應的產物。因此,群落的性質是由組成群落的各種生物對環境條件(如土壤、溫度、濕度、光照和營養物質或食物等)的適應性以及這些生物彼此之間的相互關係(如競爭、捕食和共生等)所決定的。
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麵:第一,生物組成的多樣性。一個群落總是包含著多種生物物種,其中有植物、動物及微生物,但組成不同群落的物種成分及其多樣性水平往往有較大的差異。第二,群落的層次性。不同群落常常具有極不相同的外貌,群落中的個體的物種總是占據不同的空間位置、利用不同的空間資源,這就決定了群落結構的層次性。第三,優勢現象。在組成群落的許多物種中隻有少數能憑借自己的大小、數量和活力等對群落產生重大影響,這些物種就是優勢種,這些物種有高等的生態適應性,其存在往往影響著其他生物的存活和生長。第四,相對數量。群落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各不相同,表現出在多度、密度、蓋度、頻度、體積和重量等多個指標上的差異。第五,營養結構。群落中的各種生物在取食關係上各有其特定的位置,而這種取食關係決定著物種和能量的流動方向。
就像有機體的生長和發育一樣,生物群落會發生演替。群落演替就是指群落中的一些生物種類逐漸取代另一些生物種類,使得一種類型的群落逐漸演變為另一種群落的過程,這一過程直到出現一個頂極群落才會中止。群落的演替是一個有規律的、有一定方向性的和可以被預測的自然過程。
群落,加上群落的環境就構成了生態係統。生態係統是指在一定空間內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過物質的循環、能量的流動和信息的傳遞而互相作用、互相依存所構成的一個有自組能力和自我調控能力的生態學功能單位。地球上存在許多大大小小的生態係統,大至整個生物圈,小至某個池塘等。但正是因為生態係統除生物成分外,還包含有非生物成分,因此通常不把它作為生物世界的一個基本結構層次來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