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商戰中“不能莽撞而進”。大橋援引孫子名言:“塗有所不由,軍有所不擊,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爭,君命有所不受。”(《孫子兵法·九變篇》)認為,登山家狂言有山則登,司機見路就像賽馬一樣盡情地飛跑,鬥犬隻要發現對手就咬,所有這些行動確實表現出最大的勇敢和積極性。一個以作戰為本職的將軍似乎也應該具備這樣的精神。然而,事實上正是由於這樣的將軍所統率的軍隊不待敵人攻打自己就會潰不成軍。因此,“我們搞企業經營的人,麵對紛繁的工作,必須周密考慮安排。究竟什麼是馬上要做的?什麼是暫時可以不做的?應該如何去做?怎樣才能成功?”
(二)非軍人出身的日本企業家很重視兵法經營
在日本,不僅軍人出身的企業家,而且為數不少的非軍人出身的老企業家也很推崇《孫子兵法》。例如,日本麥肯齊公司董事長大前研一把《孫子兵法》稱為“最高的經營教科書”。聲稱:“沒有哪本書能像《孫子兵法》一樣為我們提供如此豐富的經營思想。它有著取之不盡的戰略思想,每次讀它,我都會湧出無限的想象力。”
再如,日本著名的鬆下電氣公司的老板——鬆下幸之助,重視掌握技術發展趨向,刻意創新,力求產品“適銷對路”。一旦定下決心就雷厲風行地貫徹,其作風真如孫子所說的“風、林、火、山”。1964年10月,鬆下決心不再推廣研究開發達5年之久、耗去巨額資金的大型電子計算機,因為他當時已完全意識到“小型化、大容量、高速度、低成本”是未來電子計算機的不可抗拒的發展趨勢。鬆下當機立斷轉向開發集成電路的家用電器,並創出了名牌。作為一個企業家,鬆下不僅發揚了孫子所說的“攻戰取勝”的主動性,而且也體現了經營主管人應有的冒險和創新氣概。企業家(entrepreneur)一詞源於法文,本指率領軍隊遠征的冒險者。富於開拓創新精神和敢為天下先的冒險精神(不是莽撞)乃是企業家應具備的素質。正如《戰爭論》中所說:“沒有膽量就談不上傑出的統帥……這種感情力量是成為傑出的統帥的首要條件……這種力量剩得越多,天才的翅膀就越硬,飛得就越高,因而冒險精神就越大,追求的目的也就隨之提高。”
當然,鬆下公司的成功和發展還有另一個原因,那就是它創辦了自己的企業文化。在一定意義上說,即對企業員工“令之以文,齊之以武”(《孫子兵法·行軍篇》)。通過營造企業的文化氛圍來加強對員工的管理教育。企業文化又稱組織文化,是一個企業內部人們所持有的價值標準、信念、態度、作風和行事準則的總稱。企業文化的價值標準包括對顧客服務、長期雇傭製度、相互信任、密切的個人關係等。“日本鬆下公司的成功有賴於其完善的企業文化。鬆下是日本第一家有公司歌曲和價值標準的企業”。還須強調,創立良好的企業文化既是推行80年代盛行的CI(Corporate image“企業形象”設計)戰略的基礎,而且是實現90年代流行的CS(Customers’Satisfaction“顧客滿意度”)戰略的保證。因為隻有通過企業文化養成高素質的員工隊伍才能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和生產出使“顧客滿意”的產品;當然,這類經營戰略融通了生產、質量、管理,市場等諸多要素。
八百伴超市公司可以說是遵循了孫子的“圍地則謀”的典型實例。八百伴原是個蔬果店,經營著以伊豆半島為中心的地方性的超級市場。麵對強大的國際性連鎖店的銷售,八百伴承受著沉重的競爭壓力,陷入敵人重圍,除突圍之外,別無他途。八百伴的董事長和田既遵循了孫子的“圍地則謀”的原則,又具體實戰了盛田昭夫的“間隙理論”。按,盛田是索尼公司創始人之一,他認為,麵對著的重重包圍的大圈圈(大廠商)之中,必然還存有一些空隙,亦即仍有一小部分的市場尚未被占領,隻要看準這些空隙,立即行動,再聯結無數的小空隙,必定可超過這些大圈圈的市場:為了生存與發展,和田立即著手計劃到國外開設地方性超市事宜。先在巴西,後在新加坡等地,逐步聯結起“間隙”。到80年代中,八百伴的國外分公司已擴展到12家,員工達6千人,年營業額達2.5億美元。90年代後,八百伴瞄準了我國上海浦東開發區,投資在浦東建立了大型的“八百伴超市”,由於我國有著廣闊的銷售市場,特別是改革開放所促成的較好的經濟增長勢頭,八百伴不僅在浦東“安營紮寨”,而且還將以此為“橋頭堡”,在中國逐步發展其連銷超市。
西方學者重視將孫子原則應用於企業管理經營學
(一)管理經營學
在西方,商界和管理學術界近期也很重視對《孫子兵法》的研究。美國的著名管理學家喬治在《管理思想史》一書中告誡管理者,“你想成為管理人才嗎?必須去讀《孫子兵法》”。在很多設有工商管理學碩士(MBA)學位的美國高等學府中也都將《孫子兵法》納入大學生的必讀教材。1984年我國學者李世俊等編著的《孫子兵法與企業管理》一書出版,開辟了孫子研究的新領域,“孫武也被描寫成管理理論的先驅”,1989年出版了加拿大學者陳萬華與我國學者陳炳華合著的《孫子兵法及其在管理中一般應用》一書。兩位作者分別為加拿大馬克馬斯特大學金融、工商經濟學教授和南開大學教授。他們認為,“《孫子兵法》不僅是一本論述戰略管理的書,而且是一本涉及成本管理、銷售學以及人生哲學和通過競爭取勝的書”。“盡管孫子談的是有關軍事問題,但其論述有著極大的普遍意義,他的理論和原則涵蓋著廣闊的時間和空間,因此完全適用於任何類型的商業活動”。該書根據“十三篇”結合現代商業活動特點,提出了《孫子兵法》在管理中一般應用的6項原則:(1)“最小最大”原則(Minimax principle),即以最小的人員和資本投入的成本取得最大的有效產出;(2)激勵原則;(3)時間和效率原則;(4)適應環境變化的原則;(5)情報原則;(6)組織原則。關於組織原則,孫子曰“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對此,諾貝爾獎得主H。A。西蒙(Simon)教授表示讚同,他認為,一個理想的組織就是該組織的全體成員表現出統一的意誌”。孫子的一條重要的組織原則是“治眾如治寡”(“勢篇”),即簡明扼要。“對此,西蒙教授也表讚同”。無獨有偶,我國學者楊先舉在1992年的論文中也提出了《孫子》在經營學方麵的6項原則,即“五事”原則;“全勝”原則“利動”原則;“先知”原則“勝戰”原則;“權變”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