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經營競爭戰略
在現代商戰中,企業競爭戰略主要考慮三個自變量、即市場變動,競爭者的戰略行為,自身資源條件。第一個自變量是客觀環境,第三個自變量可視為企業本身的“硬件”,而第二個自變量則可視為“軟件”。用《孫子兵法》開發軟件,即完善企業本身的戰略行為不僅可行,而且具有廣闊的前景。
戰略是環境的函數。戰略就是既要適應環境,又要有效地抵禦環境的威脅,謀求自身生存和發展的方法。孫子曰:“知彼知己,百戰不殆。”所謂“知己”,即評估自身的韮要優勢和劣勢;所謂“知彼”,指界定值得開發的環境機會及必須避免的危險所在。前者針對組織的內部環境而言,後者指組織的外部環境。
在戰略管理學(Strategic Management)中,實現“知彼知己”的方法主要是SWOT分析。所謂SWOT(Strengths,Weak ness。Opportunity and Threats)即指“強弱、機遇和風險”。“強弱”指優勢和劣勢,是與競爭者相比,組織在某些領域或某競爭手段上的強項或弱項;“機遇”能帶來重大的利益,但它較多地來自創新。而“風險”則指外部的威脅,會損害甚至斷送組織的利益,它經常涉及競爭對手。通過SWOT分析法形成的基本策劃是實現戰略管理的有效途徑,也是製定經營戰略的重要依據。
(三)美國學者談孫子“營銷學”
研究經濟的美國學者約翰·阿利(John Allee)進一步從營銷學的角度,把SWOT分析法和《孫子·虛實篇》聯係在一起:
有趣的是,《孫子》的虛實之分以及他倡導的以實擊虛的效果與現代“強弱,機遇、風險”(SWOT)分析方法的效果如出一轍。SWOT分析法是營銷中流行的策略性方法。這種方法給出公司強弱的領域,給出市場的機會與風險。應用實力去追尋機遇的觀點可以說是《孫子》的再版。這完全是換一種說法說出了我們計劃要做的事情。
阿利在研究《孫子兵法》與銷售戰略的關係中,特別重視“地形”、“詭道”和消費者諸要素。消費者心目中的需要和欲望是現代銷售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地形”可指動態的市場條件。而“詭道”是銷售的必由之路。阿利認為,“銷售者,詭道也”。他在分析了孫子所述11項詭計在商業中的應用後,指出“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在現代銷售中的含意是:尋找機會在消費者最意想不到的時候向消費者進行宣傳。開展別人意想不到的推銷服務。要富於想象力,發現可以向消費者推銷而他們又毫無準備因而不會拒絕的東西。阿利接著指出,詭計是一門藝術。但認為它有更廣泛的含義。
詭道是銷售學的一個重要部分,正如競爭是生活的重要部分一樣。在叫做銷售學的這門學科內神奇方麵和世俗方麵是密不可分的。沒有必要對此提出指責,更不要不好意思,情況就是這樣。
顯而易見,孫子所說“詭道”的本意是“隱蔽真相”和“出其不意”。作方一種競爭行為,“詭道”與違法的欺詐或“以次棄好”的推銷,毫不相幹。
關於《孫子兵法》與現代商戰的關係,阿利認為,步入市場經濟的中國對此尤須重視。
在整個書中,孫子向我們指明如何利用土地(市場)提供的有利機會,如何運用做買賣的實際訣竅,以及如何智勝競爭對手。這些論述越來越具有現代意義。隨著中國本身也進入混合市場經濟,這部書對中國越來越切合實際需要。《孫子兵法》雖然古老,卻可能成為未來的藍圖。
(四)英國學者談孫子原則在現代商戰中的應用
在香港回歸中國之後,了解一下香港大學英國學者的觀點,對研究孫子與現代商戰的關係,不無裨益。他們認為,中國自己的傳統著作中充滿了管理方麵的聰明見解。孫子提出的“五事”,在現代管理學方麵也有相應的提法:
孫子提出的“五事”管理學的相應提法(1)道,道德背景政治、道德、法律環境(2)天,氣候條件經濟氣候(3)地,地形市場與競爭(4)將,指揮官管理人員(5)法,軍事學說、條令方法、資源及本單位紀律。
孫子宣稱掌握這五個因素人將獲得勝利,而“不知者不勝”。應當說,這五個因素可分成截然不同的兩個大類。前三個因素——“道”、“天”和“地”,是人生的外在條件,一個領導人必須研究和認識它們,卻無法改變和控製它們。他隻能利用那些最有利的特點,在製定計劃時把它們考慮在內。後兩個因素——“將”和“法”,則是內在的,一個領導人可以在其企業內部培養、改變和創造它們。
情報搜集,至關重要。這關乎決策和商業活動的成敗。但他們認為,在當今世界,許多材料都可以公開地從新聞媒介、展覽、日常的外交往來和貿易交往中得知。關鍵在於籌措經費、招聘人才,來搜集、研究、分析以及最後利用大量公開材料,成功地進行市場研究。
關於“詭道”,他們認為是“遇到了一個複雜的道德問題”,不能排除在競爭中公關人員利用暗示的方法進行欺騙宣傳,也不能排除對手的商業諜報活動。因此,有必要保護商業秘密,包括各種商業思路和想法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