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風破浪以對逆流,勢必險阻繁多、步步維艱,在逆流中苦熬著忍受一浪高過一浪,也很可能是原地踏步,顯然甚不理智,甚至於一不小心遭遇惡浪,弄得舟毀人亡,最終費力事不成,隻能空歎息,豈不是得不償失、因進反退?
倒不如收帆停槳,任其隨波逐流、因風搖蕩,哪怕航船正在向既定目標一步步後退,也隻管“閑庭信步”,等逆流變緩、風往前吹,再優雅地揚帆起航,一路順風,直達目的,將那阻人前行的逆流拋諸身後,豈不悠哉、快哉?
明朝正德年間,朱宸濠起兵反抗朝廷。王陽明率兵征討,一舉將他擒獲,立了大功。當時深受皇帝寵信的江彬很嫉妒王陽明,認為他奪走了自己大顯身手的機會。於是就散布流言說:“原來王陽明和朱宸濠是同黨,後來聽說朝廷派兵征討,才抓住朱宸濠以自求解脫。”他想嫁禍王陽明並將其抓住,作為自己的功勞。
在這種情況下,王陽明和張永商量說:“如果退讓一步,把擒拿朱宸濠的功勞讓出去,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假如堅持下去不妥協,那麼江彬就會狗急跳牆,做出傷天害理的無恥勾當。”
於是,王陽明把朱宸濠交給張永,讓他重新報告皇帝說:“朱宸濠被抓住了,這完全是總督軍江彬的功勞。如此一來,江彬就沒有話可說了。”
王陽明稱病到淨慈寺休養。張永回到朝廷後,大力稱頌王陽明的忠誠和讓功避禍的高尚事跡。不久,皇帝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免除了對王陽明的處罰。王陽明以退讓之術,避免了飛來橫禍。
如果說以王陽明退讓之術,保全了自身,那麼,翟方進則以退讓之術轉化了一個對手,為自己化解了一個敵人。
清河人胡常和汝南人翟方進在一起研究經書。胡常先做了官,但名譽不如翟方進好,所以心裏總是有些嫉妒,與人議論時老是不說翟方進的好話。翟方進聽說了這件事,就想出了一個應付的辦法。
胡常時常召集門生,講解經書。每到這種時候,翟方進就派自己的門生到那裏請教疑難問題,並認認真真地做筆記。
時間一長,胡常就明白了,這是翟方進在有意推崇自己,於是心中十分不安。後來,胡常在別人麵前再也不去貶抑翟方進了,反而讚揚翟方進的種種優點。
劉洋畢業後到一家集團公司工作,公司領導非常器重他,一進入公司就讓他負責華東地區的銷售。而他也抱著知遇之恩的心態,整天拚命地工作。憑著過硬的專業知識和聰慧的頭腦,他很快在華東地區打開了局麵,在短短的一年時間裏便成為公司裏業務量最大的銷售員。
但就在他春風得意準備在來年大幹一場,爭取把自己的銷售業績再上一個台階的時候,卻意外地接到公司的通知,公司決定讓他去負責西北地區的銷售。
他知道那個所謂的西北地區,公司的產品在那裏沒有什麼知名度,派出過幾任的銷售代表,都因業績欠佳而铩羽而歸,最後都一蹶不振地離開了公司。或許這是公司即將辭退自己的信號?他想與其到時丟盡顏麵地走還不如現在自己主動炒公司的魷魚。
思考了三天後,他懷揣著一張辭職書惴惴不安地走進了公司總經理的辦公室,他也想在走之前把自己的不滿向公司領導發泄一下。
進入辦公室,還沒等他開口,總經理讓他坐下並給他倒了杯茶,說先要給他講個故事:亞馬遜河的入海處,是一片寬闊的洋麵。一天,有一艘外國輪船經過這裏,發現船上的淡水吃光了,隻好向另一艘船求援,要求給一點淡水。對方船員用旗語告知:“淡水就在腳下!”他們將信將疑,很不情願地打了一桶上來,喝後方知果然是淡水。原來,亞馬遜河的水流大而湍急,故而把入海口的海水衝淡了。
講完這個故事,總經理沒有再說什麼,隻是微笑地看著他。遲疑了片刻,他拿出辭職書,當著總經理的麵撕個粉碎,便踏上了去西北的路。
到達西北之後,劉洋憑著他的努力和幹勁,使西北片的銷售業務大有起色,他工作的積極性也越來越高。因為他相信,有努力才會有收獲,有奮鬥才會有成果。而西北也並不像那些以前的失敗者所說的那樣一無是處,那裏其實也充滿著商機,隻是未被發掘而已。
退讓有一種辦法是表麵上作出讓步,實際上卻暗中進了一步實際上卻反而前進了一步。退讓,更多地可以以退為進。
有時候看似自己吃虧了,看似失去了,其實是另一種得到;有時候看似得到了,其實是一種失去。眼光要長遠一些,不要隻看眼前的小利,眼前的一點得與失,要知道,笑到最後才笑得最好。做事要有放長線釣大魚的心態和眼光,以退為進,前路更加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