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得糊塗”曆來被推崇為高明的處世之道。大智若愚向來比表麵精明更要適應紛雜的社會與人際關係。要做到此點,非得要有足夠的經曆、經驗、見聞、修養、見識、心態、心機才行,不然將是四不像。
人生都道聰明好,難得糊塗方為真。清代著名畫家、文學家鄭板橋,曾揮毫寫下“難得糊塗”,這四字箴言是他麵對喧囂塵世,在內心迸發出的憤激之詞。在他看來,人的一生忙忙碌碌隻為爭名奪利,到頭來又能如何,不如糊塗一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計較得失,還能使心靈得到安寧。
難得糊塗並不是真的糊塗,而是飽經風霜之後的從容豁達,是大徹大悟之後的寧靜心態。在紛繁複雜的社會,自身光芒四射的人最需要學會的社交技巧就是低調做人,不過分炫耀自己的聰明才智。
當事情進展不順利時,我們不妨暫且放一下,先想想如何找到解決的辦法,以靜待變,冷靜地分析事態的發展,等到條件成熟時再采取有針對性的行動,這樣可以減少機會成本,提高成功的係數。遇到一些不方便做的事情,我們不妨佯裝不懂,以理智的糊塗來化解可能發生的種種矛盾。當我們遭遇困境,麵對流言蜚語以及各種打擊時,不妨采取漠然處之的態度,不慍不火,不正麵應對,把全部的精力潛心於事業,韜光養晦爭取最後成功。木秀於林,風必摧之,麵對外界的嫉妒和造謠生事等,我們不要爭辯,要以靜製動,以減少對立麵,以理智的心態把寶貴的時間投入更高的追求之上。··
難得糊塗不是摒棄原則,如果事關國家民族集體利益、個人氣節時絕不應該糊弄過去,而關乎一己私利時就不必要斤斤計較,與人針鋒相對了,豁達一點,退一步海闊天空。這就需要智慧的積澱和長期的修養,還要多思考、多總結,以積極的心態、冷靜的思考,明智的抉擇來處理複雜多變的事物。
誠然,我們不能否定智慧的價值,也不應把聰明和糊塗對立起來。努力提高自己,用知識武裝智慧的人很多,而真正的智者,確是大智若愚,從不鋒芒畢露。人如果達到聰明的境界之後,再故作糊塗則更難。若一個人對於世事皆洞察入微,他也會看到人性中的很多弱點,難免會因此而在為人處世上處處挑剔,難以容人。對於不正直的人來說,他甚至可能會因此利用人性的弱點為自己謀取私利,敗壞社會綱紀法度。因此,從過於明察苛求的聰明轉入寬以待人的糊塗是更高一層的境界。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大概才是鄭板橋先生難得糊塗的真實目的所在。
糊塗一詞看似針砭,卻含義頗深,人們隻有在經曆世事滄桑之後,才能變得成熟和從容。這種糊塗與不明事理的真糊塗截然相反,它是人生大徹大悟之後的豁達,談笑間淡泊名利和恩怨。心中有遠大誌向的人,對細枝末節就應該采取忽略的態度,著眼大方向,為全局考慮,才能成為中流砥柱。我們要做淡泊名利、寧靜致遠的人,以豐富的內涵與深厚的底蘊,和一顆處變不驚的心對待人生,泰然安詳。在紛繁變幻的世道中,能知人間風雲變幻,處事輕重緩急,舉重若輕,四兩撥千斤。
小事愚,大事明。我們不應該對什麼事都斤斤計較,成語“呂端大事不糊塗”說的正是小事裝糊塗,而在關鍵時刻,才表現出大智大謀。該糊塗的時候,就不要顧忌自己的麵子、學識或地位。這樣才能在生活中左右逢源,擺脫煩惱的束縛,不為人事所累。
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種優秀的品質,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善於求大同存小異,團結大多數人。他們有寬廣的胸懷,豁達而不拘小節,大處著眼而不會目光如豆,從不斤斤計較,糾纏瑣事,所以他們才能成大事、立大業,使自己成為不平凡的人。
不過,要真正做到不較真、能容人,也不是簡單的事,需要有良好的修養,需要有善解人意的思維方法,需要從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地考慮和處理問題,多一些體諒和理解,就會多一些寬容,多一些和諧,多一些友誼。比如,有些人一旦做了官,便容不得下屬出半點毛病,動輒捶胸頓足,橫眉立目,屬下畏之如虎,時間久了,必積怨成仇。想一想天下的事並不是你一人所能包攬的,何必因一點點毛病便與人生氣呢?可如若調換一下位置,挨訓的人也許就理解了上司的急躁情緒。“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能寬容別人,遷就別人的個性或是習慣,將會給你帶來更多的朋友。
一半鴿子一半蛇,做人最起碼的規則就是:在原則問題上決不退讓。但是為了達到目的,你必須有鴿子的純真和蛇的狡黠。鴿子的溫順是表象的,並不意味著同小人同流合汙,而是一種麻痹小人的手段,最終的目的還是要貫徹自己的原則。
裝愚可以掩蓋自己的聰明,更可以掩護自己的失誤。中國人喜歡“藏拙”,把自己不行、不能的地方藏起來,不讓人發現,而最好的藏拙辦法就是裝愚。愚笨似乎總是一個可以並且應該得到原諒的缺點。一個人已經愚笨了,對他還能有什麼要求?特別是處於某種輕重不得的尷尬局麵時,裝愚也許是最佳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