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匹馬拉車,生產隊是匹高頭駿馬。
縣委一聲號令,沒有多長時間,全縣三千零六十二個生產隊中,已經有一千九百多個隊有了自己的工副業,總收入達到八千九百一十六萬元,占三級工副業總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四,今年以來,生產隊的企業又增加了四百六十七個,從事工副業的人員增加了五千二百多人。社隊企業的總收入,一九七八年二億一千四百萬元,一九八○年三億七千一百萬元,比一九七八年增加一億五千六百萬元,增長百分之七十三。今年上半年,社隊企業的總收入達到二億五千四百多萬元,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七十一點九。現在全縣從事社隊企業的勞力十一萬多人,占全部勞力的三成。隊辦工副業的利潤可供分配部分,一九七八年一百零五元,一九八○年提高到一百二十六元。今年還會有較大增長。
工副業,真正成了南海經濟皇冠上的一顆閃光的明珠!
第三章西樵山·西樵人·西樵風格
西樵山水美,西樵人的心靈更美。
——作者手記
7山,變得更加挺秀俊美
當我們神馳了差不多半個南海之後,暫時還是先回到西樵山來,看看這嶺南佳境,近年來自身究竟有些什麼變化。
如果你攀上西樵山頂的大科峰巔,極目遠眺,但見四十裏群山如波濤起伏,綠浪逶迤,接向天邊。遠處,北江如帶,沃野良田,官山圩巷,全然在目。腳下,西樵二十四大景星羅棋布其間。山,綠雲繚繞,薄霧纏綿;水,飛流千尺,瀑聲不絕;崖,險煞千仞,獨柱青天;岩,如削如琢,寒藤攀援;名花異卉,古刹新樓,點綴其間。如果不是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巧匠,又有誰能將天下的名山勝水,都濃縮在這緊湊的畫圖裏?
西樵地處魚米之鄉,但曆史上卻並不是富裕的地方。自從人類史前時期,這裏發生的三次火山噴發,造就出這山河勝景以來,多少年代過去,驕岩枉立,泉水空流。遠的不說,就是到了國民黨統治時期,這裏的風景仍備受摧殘。樓宇失修,林木濫伐。“空有山鳥啼勝景”,“獨是杜鵑帶血開”!
曆史的長河,隻有流到人民的時代,它的每一朵浪花才能真正煥發出光彩!今天,西樵七十二峰穿起了嶄新的綠裙;三十六洞變得更加幽深;二十八處大小瀑布和二百零七處清泉,都更清越地彈撥著琴弦。西樵的山水也要為南海的富裕出力嗬!方圓幾十裏山塢,一座座旅舍在破土,一間間飯莊正建成,一個個風景點在開辟……
那天,當我們乘車沿著山道盤旋而上,但見昔日的那條簡易的黃土公路兩旁,堆滿了沙石,道路維修工人正在緊張地鋪著水泥瀝青。一塊塊水泥預製板貼著陡岩,壘起了堅固的防雨坡牆和蜿蜒的排水暗渠。推土機轟鳴著,喚醒了那人跡罕至的陡坡密林。擋路的山脊鏟去了,上山的大路越來越平坦。車窗外的夕陽,照著一條新路逶迤而去。就像在綠野中展開的一條黃緞,飄向遠方。可以想見,不需多少時日,遊人將可以驅車在一片新的天地中暢遊。七十二峰,峰峰都將撩起她迷人的麵紗;二十四景,景景都將添進遊人的笑顏;二十八處大小瀑布,條條都將溶進人們的歡聲……
憧憬麼?幻想麼?並不。如果你想再領略一下這座名山在如何不斷改變著寂寞之狀,如何在為南海之富出力的話,那麼,就請先到山頂的天湖來吧!
站在這白雲摩肩的高山大湖前,你一定會驚歎這天工與人工合作的神力。千萬年來大自然留下的佳境美景,又怎能比得上人工攔截的天湖的氣勢呢?最高峰下,三麵群山滴翠的幽穀裏,一條幾十米長的堤壩,攔住了從幾條山溪彙來的清流,蓄成了這水麵方圓一二裏的高山大湖。陽光下,就像是西樵老人從懷裏抽出的一麵碩大的明鏡,在熠熠閃光。
自古以來,這裏除了白雲挽留泉水,空穀掠過鳥鳴,最多間或留下一串遊人的腳印之外,又有誰會想到她還會有更大的創造價值呢?
是去年一個薄霧繚繞的清晨。南海縣的縣委書記梁廣大同誌站在天湖邊。這位率領著全縣人民朝思暮想朝著一個“富”的頂峰攀登的人,此刻,敞開著上衣,踏著晨露,沿著荒草萋萋的湖邊慢慢朝前走著。他不時同身邊的同伴——縣委會裏那班像他那樣善於設計剪裁山水的大師們,交談著,合計著,不時伸出手來指指點點。眼下,青的山,綠的水,清的泉……一幅幅嶄新的畫圖早已深深地烙進了他閃著亮光的寬闊前額裏。
過了些日子,經過縝密規劃的天湖工程動工了。一條擴寬了的新公路,繞著湖岸向前伸延,給藍緞子般的湖水鑲上了一條金黃的花邊。一塊塊打磨得又光又滑的大理石碑,鑿刻著紅豔豔的名字,立在了湖濱、山坳,宣告著一個個風景點的誕生。
到了一九八一年十月五日晚,西樵山勝地升起了一束束節日的焰火。“天湖公園首期工程完成”的新聞,刊登在粵港的幾家大報上。十月六日,傍湖而築的觀龍樓,隱沒在林蔭深處的碧雲旅舍,同時舉行了剪彩儀式。占地七百多平方米、高八米的觀龍樓雕龍畫鳳,觀禮廳坐滿了六百多名嘉賓。一千多名港澳同胞應邀前來參加了這次活動。他們中有港澳知名人士何賢、鄧肇堅、馬萬祺、陳伸先生等。港澳的《文彙報》、《大公報》、《新晚報》、《澳門日報》等,都派了記者前來采訪。湖中,九條龍舟競渡,歡樂的鑼鼓喧天。天湖,你何曾有過這樣盛大的節日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