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不能找有關部門反映嗎?不會找水電工人商量嗎?
科長:難嗬!
李:那好,請你出錢先找人擔吧!
科長:那樣無法報銷。
李:我個人出錢“報銷”,總行吧!
科長:這不合財務製度。
李:那好,現在手術室等水用,你是科長,我是科主任,我們一塊去抬水上手術室。
科長:……
李振權望著科長無可奈何的神氣,一轉身,向電工房跑去。他懇切陳詞,令電工師傅們感動。他們說:其實,隻要多安裝一條水管,問題就可以解決。
晚上回到家,李振權惦掛著白天發生的事,夜不成眠。“我們的某些領導,與群眾之間隔著一道厚厚的牆嗬。如此下去,四化豈不成一句空話!”下半夜,他披衣而起,拿出紙筆,給《羊城晚報》寫了一封信。他深信,與官僚主義作鬥爭,最好的辦法,是借助輿論的力量。第二天清晨,他要趕去外地會診,就請別人將稿子送到報社。
第三天早上,李振權回到醫院,許多人都向他擁來,欣喜地說:“水的問題解決了。”這同時,《羊城晚報》記者奉總編輯之命,親臨現場調查采訪,並發了消息。一時間,“水的故事”轟動了廣州醫療界。
親愛的讀者,當你聽了這件事,對我們即將上任的院長,大概會增加了一點了解。現在,讓我們再回到會場來吧。
坐在前排的李振權,態度平靜,神情安詳。如果你仔細看他,則會發現,他那濃眉微微擰緊,眸子閃動著一種鋒利的光彩。這表情,這樣子,我們好似在哪兒見到過嗬!
——在美國赫德森河中那座巨大的自由神像下,李振權凝視博物館門前掛著的兩幅反映華人十九世紀開發美國文明的大型畫幅時,展露的就是這種神情。
——訪美歸來的第二天清早,李振權趕到迎賓館,向衛生部顧問、中山醫學院老院長柯麟彙報。柯老對他說:“組織上準備將腫瘤醫院這副擔子,交給你來擔。”這時的李振權臉上,閃現的也是這種神情。
—— 一九六八年春,文化大革命風聲鶴唳。李振權偷偷去探望臥病在床的首任腫瘤醫院院長、中國第一個放射學教授謝誌光。身陷囹圄的謝老,興奮地向他講述陶鑄同誌如何關懷創建腫瘤醫院的故事。李振權聽著,臉上不也現出這樣的神情嗎?
—— 一九七二年秋,李振權從北京專程到天津拜候尚處逆境的老師——天津腫瘤醫院院長、中國第一個癌症外科專家、一級教授金顯宅。金老憤恨地向他訴說自己積累了四十年的資料,被洗劫一空……李振權聽著,臉上不也掠過這種神情麼!
民族的開拓精神,老院長的囑托,前輩的遺願,老師的愛國熱情,此刻,全化作殷紅殷紅的血液,在李振權的周身沸騰。他在眾目注視之下,快步走上講台,用渾厚的聲音,簡潔、明了地發表自己的“施政演說”:
“我們奮鬥的目標,是建設一座社會主義的現代化醫院;我們工作的目的,是解除病人癌腫的痛苦,拯救他們的生命;我們采取的方針,人方麵,‘團結、禮貌、競爭(指業務上)’;環境方麵,‘整齊、清潔、安靜、美觀’;設備方麵,‘引進、充實、更新’。提高服務質量,調動人的積極性,增加設備,增加病床,盡快滿足病人的就醫要求,這就是我們馬上要做的事。”
會場上一片寂靜。李振權的話,像陣陣和風,吹拂在與會者的心田……
“手術刀”·備忘錄
第二天一早,李振權來到了院長辦公室。
他拉開窗簾,整座醫院的輪廓都呈觀在他的眼底。他的內心翻卷著波濤。醫院的各種問題、矛盾、弊端,以及各種各樣的人,似乎都隨著他的到來,一齊擁進這間小小的辦公室裏。身為一個老外科大夫,他在手術台前拿了三十年的手術刀,是那樣精明、利索。可是,眼下他覺得,自己手上拿著的卻是另一種刀子——改革者的刀子,解剖的對象是整個醫院嗬!
那該從哪裏下手呢?
他想到了自己曾當過主任的頭頸科。“文化大革命”中,這個科提拔了一個有“造反派”脾氣的領導,他曾激烈地反對過李振權。像這樣的同誌,該怎麼辦?
他又想到了放射科。這是全院人數最多、聯係和牽涉麵最廣的一個部門,可多年來那裏秩序混亂,有章不循,一到放療時,你拉你的病人,我拉我的病人;尤其是見到港澳病人,常常是蜂擁而上;中午休息時間,也擅自開機為自己熟悉的病人放療;機器時停時轉……像這樣的單位,又該怎麼辦?
醫院有的人,主張“一鍋端”。
這樣做能解決問題麼?李振權站在窗前想著,不停地踱看步。一會,他燃起一支煙。隨著一股煙霧的騰起,他眼前又仿佛出現了那混亂的、煙塵滾滾的年代。對這個特殊年代給醫院留下的“後遺症”,李振權有自己的看法和想法:不能把這些問題的產生,完全歸結於個人的責任,而主要是一條極左路線,是十年動亂帶來的。如果“一鍋端”,隨手打下去一批,又重新換上一批,怎麼能實現安定團結呢?高明的醫生,能化腐朽為神奇,化被病菌侵襲的細胞為健康的細胞。總之,隻要有可能診治,就不宜簡單割除,這是上策……
“李教授,學院黨委剛才又來電話,問各科室的班子調整搞得如何了?”醫院一位領導這時走了進來,說。
李振權雙眼望著對方:“我這些日子都在考慮這個問題。我想,應該采取與人為善、治病救人的態度,對同誌寬大為懷。”他建議:繼續留用頭頸科的那位領導,並同時考慮提拔一個一貫表現較好的主治醫生參加領導工作;他還提出暫時兼任放射科主任,用過渡的辦法,對放射科的領導班子進行改造。這位領導聽了,嘖嘖稱讚:“你治理醫院的這一刀,下得好!既治了病,又不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