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六章(2 / 3)

更重要的,黎達蘇創造了一種現代新型的人——“珠江鋼琴人”。

“珠江鋼琴人”體現一種企業麵貌和道德規範,進入了現代文明和現代文化精神的高層次。黎達蘇是“珠江鋼琴人”的典型,靈魂,又是不斷趨於完善的創造者。可是,在西德法蘭克福國際博覽會工,他發現珠江牌鋼琴的售價較之世界名牌產品低出300美元至400美元時,他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感情受到了傷害。

在距廣州鋼琴廠七公裏的漁尾橋分廠的大牆上,鑲嵌著五個金光閃閃的大字:闖、實、嚴、勤、趕。

闖——不怕風險,勇闖新路;

實——實事求是,腳踏實地;

嚴——嚴明治廠,嚴格管理;

勤——勤勤懇懇,奮發向上;

趕——趕上世界同行業的先進水平。

這是“珠江鋼琴人”企業文化精神的寫照和概括。核心是競爭意識、進取意識和開拓意識,“趕上世界同行業的先進水平”。

作為它的補充,“珠江鋼琴人”還提出了十六字的職業道德條令。核心是服務意識、合作意識和禮貌意識。

誠心服務,和諧合作,謙虛有禮,精益求精。

黎達蘇十分和諧地將這兩種有時看似互相排斥的意識融為一體,表現了一種很高的哲學意識、社會意識、人生意識、文化意識與文化素養。

可是,誰能相信,黎達蘇隻有小學三年級的文化程度?更誰能相信,黎達蘇竟連基本樂理也不懂?可就是他,創造了一個目前擁有職工1500人,廠房麵積9萬多平方米,固定資產近億元,鋼琴年產3萬台實力的這樣一間大型的現代化企業。

奧秘在哪裏?

黎達蘇不是那種目光短淺的人,也不是那種急功近利的人,更非在成就與榮譽麵前居功自傲以至停滯不前的人。他不斷地在運作,在擴大生產,在提高產品質量。由此,他的目光不僅盯住了國內市場,更引向了世界市場。可以說,黎達蘇在思考自己的鋼琴生產時,世界市場是他的主體參照係。因而,他在進行競爭和開拓的把握與駕馭時,處處顯得高人一等。他在下屬與群眾,在自己的廠長的權威性麵前,總有一種肅然起敬之感。

在同階層的企業家、經理們看來,黎達蘇已經功成名就,某些具有小生產者意識的人,也開始陶醉於鋼琴廠的名聲、名望的慶賀之中。黎達蘇卻提出了三年任期責任目標:

到1990年形成年產鋼琴5萬台的生產能力。成為國家一級企業。進入國際先進鋼琴企業的行列。產品質量要趕上韓國“三溢”鋼琴和日本“雅瑪哈”鋼琴的同檔次水平。實現國家在“七五”期間建成我國生產出口鋼琴的主要基地的要求。

黎達蘇在發表宣言,更在行動。行動是智慧的高度醞釀與凝聚的果實。在現代商品競爭社會,獨家經營必然走向聯合經營,個體經營必然走向集團經營,單一組合必然走向優化組合,才能積累更為雄厚的資金,才能建立更為充分的原材料基地,才能建成更為嚴密的專業協作、集約、生產型企業,才能在更廣闊的範圍掌握信息情報,才能更加拓寬競爭市場。

1988年3月,黎達蘇組建了以廣州鋼琴廠為主體企業,珠江牌鋼琴為主導產品,鋼琴係列產品出口創彙為主要目標的珠江鋼琴集團公司。成員單位為34個,跨15個省、市、自治區的六個行業。他親自任董事長兼總經理。這是一個跨地區、跨行業、綜合性、多功能的鋼琴生產經營聯合體,一改過去單純的生產型企業,為供應、生產、銷售、金融、科研、教學、宣傳、外貿、服務、資源開發集於一體的生產經營型企業。相互的優勢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與補充,互利的原則得到充分的體現,一個良好的公共關係得以建立,生產才能進入一個新的境界。

現代中國改革的進程,不僅被宏觀控製失調所困擾,更被原材料、交通、能源、通訊的匱乏所掣肘。生產的基礎是原材料,否則如無源之水。鋼琴生產和重要原材料之一是木材。黎達蘇的選擇是:木材供應充足,無後顧之憂,又要質高、價廉。

經過考察,黎達蘇親自選定了三個點。早於1986年前後,就分別與吉林三岔子林業局、白河林業局建立了木材加工廠。1988年,又與四川川南林業局建立了濟山鋼琴零部件組裝廠,新增設了一個木材供應基地。為進一步提高鋼琴的木質水平,還將與台灣海歌木業有限公司談判,建立一間木材廠。

為了提高鋼琴部件的生產能力,黎達蘇采取向有關廠家提供技術、投資改造、擴大再生產能力的手段。1977年—1988年,先後建立了廣東南海裏水鋼琴部件廠,與廣州人民鑄造廠、廣州新中華家私廠、貴州貴陽兵工廠、江蘇常熟文具廠建立於部件生產關係。

黎達蘇並不限於局部的調整和改造,他要將直接生產鋼琴的基地,由主廠而國內,由國內而世界。1987年建起的深圳華珠聯合鋼琴廠,年產量1000多台。澳門鋼琴企業有限公司,年產量2000台。1988年,開始籌建香港穗港珠江鋼琴有限公司,廠房已買下,年產量1200台。美國是世界鋼琴主要銷售的國家之一,為了將珠江牌鋼琴打進這個國家的市場,今年3月底,黎達蘇親自飛赴舊金山,將在那裏買下一家農場的產權,建立維修點,擴大珠江牌鋼琴的信譽。泰國一家銀行的代表,已於3月中旬抵達廣州,黎達蘇將與之談判在泰國本土建立一間鋼琴材料廠與組裝廠,以爭奪東南亞市場。

在五十、六十、七十年代,珠江牌鋼琴隻能作為國內名廠生產的鋼琴的配搭品才能勉強銷售出去。1986年元月,黎達蘇在西德法蘭克福舉行的國際博覽會上,發現珠江牌鋼琴售價,較之世界名牌產品——西德的“斯坦韋”、韓國的“三溢”、日本的“雅瑪哈”琴,低出300美元至400美元。黎達蘇的民族自尊心與民族感情再一次受到傷害。他發誓:珠江牌鋼琴的這段曆史,將在他手裏結束。1989年,已經看到了這種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