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書燕的對策是從整治旱坡地、提高效益開始。改種晚花生為早花生,再種一造地瓜,同時推行間種、套種,“五子登科”。
結果:全縣糧食產量最高。
在一個“以糧為綱”,以致狹隘解釋為以稻穀為主的年代裏,陳書燕當然要招致“陽奉陰違”、“兩麵派”的指責。
但農民擁護他,擁護他靈活變通的政策。
六七十年代,農民的最高生活需求是吃飽飯。
對於人類在自身內部世界以及外部世界的其他更多更豐富的要求,曆史還沒有提供這種啟示,整個社會也還沒有這種意識的覺悟。
然而,陳書燕總要突破時代的局限和鉗製,他具有思想與智力的超前性。
他利用碣北公社與碣石鎮交界的地域便利,首創工副業。大力興辦糖寮廠、粉製品廠、豆製品廠、酒廠、農機廠、竹器廠、磚瓦灰窯廠等。
占全社總收入的50%。
這在當時是一個可觀的數字。對於相“左”相右、正確或中間狀態的思想認識,都會看成是“驚人”之作。
陳書燕商品經濟思想萌芽的最早源流,是否從這裏開始?
為人民造福的領導者,人民將加倍回報。盡管他們自己並不這樣要求。
在曆史的某一個特別時期,人民選擇自己的領袖和領導者,民主的權利可以發揮決定性的或較重要的作用。
1975年,陳書燕調碣石鎮委書記,並出任陸豐縣委常委。
碣石鎮海岸線長達600多公裏。曆來是邊防要鎮。也是潮汕地區三大港之一。全省七大漁港之一。農、工、商、交、漁、鹽齊全。
但是,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資源並沒有被充分開墾出來。這裏依舊貧窮、落後。
治安混亂。幹部貪汙腐化。歪風邪氣盛行。
幾任黨委書記不但沒治住,自己反而下台了。上級領導指令:非陳書燕去不可。
陳書燕懂得恩威相重的治政方針。樹立正氣,首先得硬碰硬。
他一治封建迷信拜把結幫活動。所有成員,限期造冊登記。先黨內後黨外。分清情節輕重與認識態度,區別對待和處理。
行幫活動迅即土崩瓦解。
二治幹部貪汙盜竊,欺壓強搶百姓。他抓住三個典型惡性案例,依據黨紀和國法,撤職的撤職,判刑的判刑。
黨員帶頭,幹部帶頭,全鎮的社會風氣迅速好轉。
陳書燕站穩腳跟後,經濟發展計劃相繼出台。
一抓興辦鎮辦工廠鎮辦企業,街道工業超前實施“產值、利潤、工資”掛鉤。工業產值,五年翻三番,安置閑散勞力6000多人。
“四人幫”一倒台,又搞出口貿易,來料加工,輕紡合作。產品90%以上出口。
二抓精鹽製作,港口以鹽為主,多種經營。漁業工貿並舉。第一代“梅花牌”精鹽享譽全國。
三抓旅遊建設。在旅遊業尚未複蘇初期,陳書燕就大膽倡議修複曆史古跡玄武山的元山寺和玄山塔。既作為吸收外資、三來一補的手段,又自創利潤。綜合效益達千萬元以上。
四抓城鎮規劃。劃地二十多萬平方米,解決了四百多戶幹部、職工、居民的住房。
陳書燕在任期間,碣石鎮經濟產值全區第一。出口創彙名列第二。實現了萬噸港的目標。
陳書燕在回顧出任物資公司總經理之前這段經曆後,總結了三條從政方略。自認為立於不敗。
一、吃透政策,結合實際,用準、用活、用足政策;
二、走一步,看一步,想一步,最後決戰一步;
三、始終抓經濟建設,時刻不忘普通百姓的利益。
粗看起來,這三條並不玄妙。但是,真正做起來做出成效卻不容易。
在現行體製還不完善的情況下,加上不時受到“左”的或右的幹擾,一個局部的領導者和管理者,既要堅持原則,又要尋找自由度,將聰明才智發揮到最大限度,不僅需要經驗,也需要新的操練和創造性。
企業精神、企業格局、企業法律、企業活力、企業向心力、
企業文化,是創造和建立現代新型企業的六大要素
關於新時期改革、開放最大成就的評價,陳書燕認為:是農村政策成功。穩定了八九億農民。
陳書燕有著25年農村工作的經曆,建樹不小。
他那種不隨波逐流,善於獨立思考、敢作敢為的高尚品格,更表現了一個真正共產黨人的理想、信仰與追求。
他的人生信條:
先嚴立德,後嚴立罪
然而,當1982年初選拔他來開發汕頭經濟特區時,依然遇到了強勁對手。
汕頭市委決定:要在揭西綿湖、揭陽榕城、潮安庵埠、陸豐碣石四鎮(後三個為汕頭地區三大名鎮)的鎮委書記中,選拔兩個到特區工作。
當時,陳書燕的條件十分不利。
人怕出名,豬怕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