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十九章(3 / 3)

開發新品種,注重發展中間體藥品。

濱化學製藥廠新開發的丁胺卡那黴素、利福平、麥迪黴素、醋酸麥迪黴平糖漿等四個品種,填補了國家、省、市的空白,成為全省醫藥行業中保持產值、創彙,稅收和銷售額略有增長的少數企業之一。

園發聯合發展公司將屬下部分服裝生產廠轉為生產珠繡、毛織和工藝品,產品90%進入國際市場,產值、創彙比1988年同期翻一番。

在外資的引進上,既由總公司負責引進,又由於公司參與引進。充分發揮兩極公司引進的積極性,引進項目具有產值高、出口比例大、高科技、投產速度快的特點。

中日合作華明醫藥公司引進了八十年代最先進的阿黴素凍幹劑生產線。阿黴素是抗癌藥物,填補了國內空白,可以為國家節約大量外彙。

在整治中,物資公司審度、完善自己,靈活、適時的調整,迅速扭轉了生產、經營的困難局麵。效益是明顯的。

下麵是物資公司1989年的各項經濟指標:

工業產值:103872萬元,超額全年任務1077%;

營業額:60300萬元,超額2156%;

利潤:2219萬元,超額5126%;

出口創彙:1456萬美元,超額83%;

上繳稅收:2232萬元。

陳書燕提出1990年的目標:貿易利潤與實業利潤平衡。像飛機的雙翼一樣,平衡、協調發展。純利潤達千萬。

關於弈棋、書法、氣象、法律的智力效應

陳書燕曾是一個未念完高中的農村學生。是一個曾擔任過鄉文書、財經大隊長、鄉黨總支書記、縣糧食局人事幹部、公社四清分團政治部副主任、公社書記、縣委常委兼鎮委書記等職務的基層領導者。是汕頭經濟特區八大公司的總經理之一。

他總在不斷求索,總在不斷進取,總在不斷攀登新的台階。

如果純粹從“人”的角度考察,陳書燕不是單一的,不是一個符號,不是一部規則的機器。

他的成功,取決於他的實踐能力。取決他將實踐上升為理性和宏觀意識的能力。取決於反叛“潮流”的大無畏奉獻和犧牲精神。

他的天賦不低,內涵豐富,有時甚至出語不凡。

這是一位智者。高智能者。

智者,高智能者,多是興趣愛好廣泛,知識淵博深厚,善於在不同知識學問之間,找到事物的聯係,找到共性,找到普遍的價值法則與法律。

融會他人,也融會自己,這就是現代智者、高智能者成功的“奧秘”。

陳書燕青少年時代喜歡下棋。

1954年,他14歲時在普寧一中念初中,參加全縣性的象棋比賽,他獲縣第一名。

1975年,汕頭地區象棋冠、亞軍在公社招待所門口擺擂台。他一上陣,先輸後贏成了和局。當時人家還不知道他是剛上任的碣石鎮鎮委書記。

他說:下棋最少會看三步,高手要看五、六步以上。

弈棋必須先摸清對方棋路、格局。自己則要審時度勢,運籌全局,思路、計劃、步驟、策略都要心中有數。還必須有應變與臨場發揮的能力。

陳書燕是汕頭經濟特區書法學會名譽會長。玄武廟對聯:“文明參天地。翰墨貫古今”,就是出自他的手筆。

他自認師從板橋體,又獨創一格。靈秀精變中蘊藏著凜然浩茫之氣。揮毫之中氣韻生動。

陳書燕個性強,性子急,有鋒芒,有棱角。書法幫助他陶冶性情,開闊胸襟,在複雜情勢下能冷觀靜察。獨思慎行。

1973年,陳書燕根據自己氣象學的書本與經驗知識,從局部,從動物、植物、雲、風、海潮等異常反映,斷言節氣會出現大變化,便及時告誡農民多種麥類。少種地瓜。農民終於平安躲過曆史上這場少見的霜凍災害。

農民說:陳書燕是農民的貼心幹部。

陳書燕還是汕頭市法學會常務理事。正像他會下棋、書法、氣象一樣,不是徒有虛名。

他參與主編和編著的《中國經濟特區法概論》,洋洋22萬字,廣東人民出版社1988年正式出版,印行兩萬冊。

法的觀念,法的實踐,已成為陳書燕個體生命的血液。

“以法治企業”。特區立法要借鑒和參考外國經濟法規,特別是關於經濟特區的法規與判例,注意國際慣例的參照與利用。

他還喜歡看籃球比賽。主張企業管理“按國際慣例打球”。

他還愛看商戰企業家的傳記文學、曆史書籍。在那裏,領略一代驕子的辛酸與磨難……

當寫完全文這最後一節文字,我希望知道我的讀者由此引起的聯想和思索。

1990年4月1日於廣州東山湖畔

注:此文應解放軍昆侖出版社之約寫成。報告文學·奉獻與索取的差值奉獻與索取的差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