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麵兩種途徑是相對穩定的發展形態,後麵三種則更具變化特征。路徑3表示扭轉或複原的發展,即以前消極的發展模式在青少年時期得到了扭轉。出現這種情況可能是重要生活事件或自我意識的覺醒所帶來的積極轉變。路徑4表示下滑的發展,這類個體在繼相對成功發展的童年發展時期後表現持續下滑的狀態。出現這種模式的原因一般是在青少年時期周圍環境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如有的青少年在經曆了家庭結構的變化如父母離異或再婚後,表現出長期的消極反應。路徑5表示在青少年時期有暫時的偏離正常發展或適應不良,如在經曆了青春期的衝突、叛逆,出現了一些發展性問題後,又重新回到了正常的軌道。
從上述發展路徑的探討中我們可以得知,青春期是一個充滿了變數的時期,同時也是可以去糾正以往發展中遺留問題的一個充滿了可能性的時期,暫時偏離正常軌道也是這一發展過程中常見的形態。隻要我們自身能永遠保持積極的心態,不斷致力於協助自我成長,那麼終究有一天,我們會達到良好的適應與發展狀態。
(二)青春期主要的心理特點
處於危險期的青少年有著各方麵積極與消極的心理特點,其發展也不平衡,往往造成各種各樣的內心矛盾。因此,青春期的心理特點主要表現於矛盾衝突性,是一個幼稚與成熟、開放與封閉、獨立性與依賴性、主動性與被動性等錯綜複雜地交織在一起的時期。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發生著很大的變化,情感情緒也相應表現出多變、豐富和矛盾的特點。
具體來講,一方麵青少年的身體已經進入青春發育階段並日趨成熟;另一方麵由於知識、經驗的缺乏,還表露出相當程度的幼稚性。這一時期的思維特點也是如此,雖然批判性和創造性日益明顯,但表麵性和片麵性依然存在。這就使得他們在遇到困難或挫折時,很容易不顧現實、易走極端。
在獨立性與依賴性方麵,青少年個體在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高漲的同時,又對成人有著相當的依賴性。青春期的孩子既希望得到更多自主、自由的權利,又需要父母的支持和指導。他們渴望成人尤其是父母和老師的理解,並在他們迷茫的地方給予有力的幫助,提供可行的建議。然而,處於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個體對於自主和尊重的需要也非常強烈,因此,倘若為人父母者,為人師者不能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對待他們,不能根據青少年的成長而相應的調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則會阻礙青少年向他們所信賴的成人敞開自己的內心,並容易引發衝突。
青春期的開放與閉鎖心理主要表現在趨於關閉封鎖的外在表現和日益豐富、複雜的內心活動並存於同一個體,可以說封閉與開放並存是青春期心理的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標誌。閉鎖心理問題主要是對處於消極情況下的心理而言的,青少年傾向於在消極情緒控製之下,封閉與外界的任何心理。但事實上,身心的巨大變化和對內在、外在世界探索的強烈興趣,又在驅使他們不斷尋找可以安全表達的對象,因此這一時期的青少年對於真摯的友情是異常看重的。可以說,真正的朋友與自己共同分擔了挫折與煩惱,共享了成功與喜悅,見證了所有成長路上的喜怒哀樂。
此外,由於內在的身心變化和外在的學業、交往等壓力,使得青春期的個體內心煩躁不安、情緒波動較大。這種動蕩的情感有時外露、有時內隱;一個微笑可以使情緒飛揚、徹夜興奮,遇到小小的挫折也可能導致青少年失望歎氣甚至悲觀頹廢。
最後,性發育的迅速成熟與性心理相對幼稚也給青春期的個體帶來了相當的困擾。當前,有的學校存在忽視生理衛生、青春期性健康教育的現象,學生們也因此失去從正當渠道接受正確教育的機會。受認知能力和個性發展的限製,在教育引導不及時、不得力的情況下,青少年就容易出現與性有關的心理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