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固著
固著是指個體在受到挫折後,采取刻板的方式盲目重複某種無效行為,盡管情況已經變化,這種行為並無任何結果,但是刻板式的反應仍在繼續進行。從外部特征來看,固著與正常習慣有許多相同點,但是在遭受挫折時,二者的區別就明顯地表現出來了。如果習慣的行為遭受挫折或懲罰,那就會改變習慣行為;而與此相反,固著行為不但不會改變,而且還會反常地強烈起來。這是因為,人們在社會生活環境中一而再、再而三遇到同樣的挫折,又一時難以克服,就可能慢慢失去信心而形成刻板化的反應方式,一再重複同樣而無效的行為。另外,過多過嚴的懲罰和指責,也可能導致固著行為。
(五)冷漠
冷漠是指當個體遭受挫折後,所表現出來的對於挫折情境漠不關心與無動於衷等情緒反應。這是一種十分複雜的行為表現方式。冷漠行為的發生同個體過去的經驗密切相關。如果個體每次遇到挫折後采用攻擊方式就能夠克服困境,那麼他以後就會繼續采用攻擊的方式;反之若因采用攻擊而招致更大的挫折,那麼他就會采用相反的方式,即逃避或以冷漠的態度來對待挫折。冷漠並非不包含憤怒的情緒成分,隻是個體的憤怒被暫時壓抑,以間接的方式表現出來而已。這種現象表麵顯得冷淡退讓,內心深處則往往隱藏著很深的痛苦,是一種受壓抑的情緒反應。心理學家吉布萊發現,冷漠反應多在以下情況出現:(1)長期遭受挫折;(2)情況表明已無希望;(3)情境中包含著心理上的恐懼與生理上的痛苦;(4)個體心理上產生了攻擊與壓抑之間的衝突。
(六)逃避
逃避是個體不敢麵對自己預感的挫折情境而逃避到比較安全的環境中去的行為。
主要類型有:
(1)逃向另一個現實。例如,有的人在生活中碰了釘子或者追求的目標、理想一時不能實現時,便心灰意冷,沉迷於賭博、煙酒之中。
(2)逃向幻想世界。這時個體企圖以自己想象的虛幻情境來應對挫折,借以脫離現實。幻想能使人暫時脫離現實,使人在受到挫折後減輕焦慮和不安,從而有助於提高麵對挫折的容忍力,但幻想本身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長此以往則會降低個體適應現實生活的能力。
(3)逃向生理疾病。這是個體為了避免困難而出現的生理障礙。如參加高考的學生考試當天發燒、生病。這種疾病的發生是無意識的,與裝病不同。
三、中職學生遭遇挫折的主要來源
中職學生挫折的形成歸納起來有兩大原因:一是個體內部原因,包括才智因素、非智力因素、品行因素、身心素質因素等。二是個體外部因素,包括自然環境因素和社會環境因素等。
進入職校,使許多同學開始嚐試從對父母和家庭的依賴中擺脫出來的獨立生活。新的環境、新的起點、新的需要迫使大家必須靠自己去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對所有同學而言,這都是一個難關。逾越這個難關,絕不是一帆風順的,必然會遇到許多挫折。中職學生常見的挫折主要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麵:
(一)學習
職校的學習與中學的學習有很大的區別,中學學習是打基礎,偏重知識學習。而職校學習很不一樣,更看重實際能力的培養。這使許多學生在進入職校後很不適應,中學習慣的那一套學習方法不管用了,暫時又難以找到自己得心應手的方法。著急、煩惱、焦慮,從而產生挫折感。
另外,中職學生來源廣,大部分學校在錄取學生時並不依據成績,學生成績參差不齊,且選擇專業不根據自身情況而憑興趣選擇,有一定的隨意性,這也容易使學生產生挫折感,進而產生厭學情緒。
(二)人際關係
職校學生大多住校,生活在一個大的集體之中。在這樣的環境中,同學們個性不同,來源不一,學習壓力大,相互競爭比較激烈,缺乏人際交往的意識和技巧,同學之間可能會有一些小的摩擦與衝突。職校學生遠離父母,本身就容易產生孤獨感,如果再與同學的關係處理不好,就會產生強烈的挫折感。
另外,職校學生正處於身體成熟期,渴望友誼、渴望愛情,一些同學在進入職校後可能已有了自己心儀的對象。但職校學生在心理上還不夠成熟,感情波動比較大,要處理好與異性的關係也是一個大的挑戰。職校期間,必須以學業為重,學習和就業壓力較大。如果處理不好與異性的關係,就可能成為職校學生強烈挫折感產生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