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情緒管理與挫折應對(3)(2 / 3)

(三)自我生活管理

與中學相比,職校生活相對要自由一些,職校學生會有不少鍛煉自己的機會。在職校,有很多學生社團,有很多學生活動。為了增長知識,提高能力,大家都積極地投身於各種活動之中。但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參加社團活動會占用大量時間,這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同學的學習。每年,我們都能在職校發現這樣一些同學,他們工作積極,熱心為老師、同學服務,校園活動到處都有他們的身影,但一到期末考試,他們往往會有幾門學科不及格。社會工作的出色與學習成績的落後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些同學往往很苦惱,很困惑,產生比較強烈的受挫感。

和中學相比,職校在管理上相對要寬鬆一些,同學們有比較多的時間安排自己的生活。但習慣了被老師、父母約束的孩子,一旦進入一個相對寬鬆的環境,起初往往會有不知所措的感覺。不會安排自己的課餘時間,要麼什麼事都去做,卻一件事也沒做好;要麼完全不知道該做什麼,空虛無聊。這兩種情況都會影響同學的情緒,使同學產生挫折感。一些在中學成績不錯的同學,在進入職校後發生了很大變化,成績一落千丈,情緒低落,這往往與不能適應職校生活有關。

(四)自身定位

進入職校,意味著人生的重大轉變,中職學生一定要找準自己的人生定位。成為技能型人才應當是中職學生的目標,但目前,社會上對中職學生還存在一定的偏見,這種偏見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職校學生,一些學生因而感覺灰心,看不到希望。思想常常處於搖擺不定的狀態,既不能離開學校另尋出路,在學校又不能安心學習。心有不甘,想上進卻又缺少實際行動,內心常常憂慮不安。

(五)就業

某些中職學生因知識和能力的欠缺或對就業不了解而產生恐懼心理,也有的中職學生對就業的目標定得太高而難以實現,在就業過程中屢次失敗,從而產生較強的挫折感。

四、積極應對挫折

絕大部分中職學生處於青春發育期,他們活潑好動,思維活躍,對外部世界充滿了好奇和希望;他們富於理想,愛好探索。但難免碰到困難和障礙。如果克服了這些困難,便產生成功的愉悅和滿足,反之,就產生挫折感。如果不能從挫折中及時走出來,挫折會對人構成嚴重的威脅和沉重的打擊。挫折在人們的生活中是不可避免的,能否經得起挫折不僅取決於個體經受挫折時的心理狀態,對挫折的認識、評價和理解,還取決於個體對待挫折的態度以及應付挫折的行為方法。中職學生在遇到挫折時,可以從以下方麵來進行調整,以不斷增強自己的挫折承受力,更好地應對挫折。

(一)正確對待挫折

挫折具有雙重性,既有消極的一麵,也有積極的一麵。個體經受挫折之後,通過總結經驗教訓,尋找自身的不足,可以更好地促進個人的發展,同時還能夠磨煉性格和意誌,增強創造力和智慧,增長知識和才幹。當個體受到挫折後,要冷靜客觀地分析自己的目標、方法、阻力和助力,找出造成挫折的真實原因,對挫折做出符合實際的準確歸因。

(二)改善挫折情境

挫折情境是產生挫折和挫折感的主要原因,如果挫折情境得以消除或改善,挫折感自然會隨之發生變化。對挫折情境的改善需要注意以下問題:盡可能采取及時有效的防範措施,預防挫折的產生;當挫折發生之後,認真分析原因,不斷努力改變那些可以改變的挫折情境;努力減輕挫折引起的不良影響,盡快從挫折中脫身。

(三)調節抱負水平

每個人都在追求一定水平的目標,但目標水平的高低和他所確定的標準是否合適是一個關鍵。抱負水平過低,個體的身心潛能處於被埋沒的狀態,會產生由空虛、苦悶、不滿足感所造成的挫折感;抱負水平過高,個體力不從心,達不到自己希望的目標,就會產生失敗感,打擊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因此,確定適度的抱負水平是避免挫折,獲得自信,使自己得以順利發展的一個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