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驅逐艦(3 / 3)

經海軍使用,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艦上的防空火力明顯不足,很難對付噴氣式飛機的攻擊;反潛武器也不先進;指揮員的指揮位置設計沿用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方式,不太適應現代戰爭需要;電子裝置更需要改進等。設計研究部門根據實際能力,對使用單位提出的問題進行了解決,使該型艦隻的性能有所改進。

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了對旅大級驅逐艦的改裝工作,把後甲板的後主炮拆除,加裝了一個可容納兩架直升機的機庫和起降平台。為該艦區域反潛和直升機引導導彈進行超視距攻擊提供了條件。另外加裝了新型艦載三坐標雷達,提高了對空探測能力。80年代末,又在後副炮位置上增加了“響尾蛇”防空導彈和探測裝置。為了提高驅逐艦的指揮自動化程度,加裝了自動化指揮係統和電子戰裝置。90年代以來,該級別的艦隻,在武器裝備上進一步現代化,用4聯裝C-801反艦導彈代替了原來的“海鷹-2”號導彈。用全自動、全密封的雙聯37毫米口徑火炮代替了原來的敞開式火炮。加裝了幹擾火箭發射裝置和電子戰天線。經過改裝後的旅大級導彈驅逐艦,雖然艦體是舊式的,但是,其戰鬥能力卻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現代化。

“哈爾濱”號導彈驅逐艦

這是我國20世紀80年代自行研製的導彈驅逐艦。該艦於1986年批準立項,經過8年的努力,到90年代中期才生產出成型的艦船。

“哈爾濱”號導彈驅逐艦滿載排水量為4200噸,全長142.7米,寬15.1米,吃水深度5.1米。主機采用柴油機-燃氣輪聯合動力裝置。以經濟航速(18節)巡航時,使用2台MTV12V1163TB83型柴油發動機,總功率為8843馬力;投入戰鬥或高速航行時,使用LM2500型燃氣輪機,總功率可達50000馬力,最大航速31節,在航速為15節的情況下,最大續航能力為5000海裏。

該艦的武器係統主要有:C-801反艦導彈8枚;8聯裝海紅旗-7防空導彈發射器一架;雙聯100毫米口徑自動火炮1門;雙聯裝37毫米口徑全自動火炮4座;3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器2具;MK36六管幹擾火箭發射器2具,26管火箭發射器2具。“哈爾濱”號驅逐艦配備了較強的對空、對艦、對海、對地火力裝置。

新型導彈驅逐艦艦上的其他重要裝置還有,新型對空警戒雷達、對海搜索雷達、導彈製導雷達、炮瞄雷達、電子對抗設備、艦殼聲納、拖曳聲納等。反潛直升飛機2架。

作戰指揮係統和巡航指揮,實現了自動化和電子化。指揮控製中心有顯示全艦及周圍情況的大型顯示屏,各戰位都設置了電子化操作台。輪機可在無人值守的情況下正常工作。

該艦的設計考慮到了艦上官兵的生活質量,居住艙建成了幾人一間的小兵艙。每個兵艙有兩個自動水壺,分別供應冷、熱水。全艦統一空調,既可提供冷氣,也可提供暖氣。能為艦上官兵提供舒適的生活環境,有利於在非戰鬥狀態下恢複體力,保持身體健康。

“哈爾濱”號導彈驅逐艦交付海軍使用以來,受到國內外有關人士的注意。特別是該艦參加我軍在東南沿海的聯合登陸演習之後,其戰鬥力和裝備情況,更是使人關注,並引起了國外的評論與猜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