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蘇聯向我轉讓的飛機類型,並不是最先進的轟炸機型,因此,我國的航空工程人員,根據國家的經濟力量和空軍作戰部隊的要求,不斷對轟-6進行改進。改進型的轟-6於1963年試製出樣機並定名為轟-6甲。轟-6甲的研製過程,鍛煉了中國的航空技術人員,並開始了中國研製轟炸機的曆史。這種機型在改進的過程中,其技術水平和設備質量不斷提高。到70年代,該機上裝備了第二代自動領航係統、電子計算機、多普勒雷達、自動駕駛儀等。提高了飛機的自動化程度。特別是中國研製成功核武器之後,經過進一步改裝而製造出來的新型轟-6丁飛機,能夠完成核彈的掛載與投放任務。
中國新型戰鬥機在研製轟-6飛機的過程中,我國的航空工程人員,根據上級的指示,同時開始了另一種輕型轟炸機的研製工作。這就是轟-5飛機。該飛機屬戰術轟炸機,噸位小,載彈量低,是近距離戰術武器。中國哈爾濱飛機製造公司於1963年接受該項任務,在研究過程中,參考了前蘇聯的伊爾-28飛機,但在許多關鍵技術上有突破。到1966年,研製出第一架雙發動機噴氣式輕型轟炸機。填補了我國轟炸機種的一項空白。轟-5研製成功並裝備作戰部隊之後,同樣麵臨著一係列的改進和技術水平的提高問題,經過幾十年的努力,轟-5飛機出了好幾種改進型,在每一步的改進中,都有技術上的明顯提高。
轟-5飛機
中國航空工業哈爾濱公司,於1963年接受了研製和開發輕型轟炸機的任務。其參照機種是前蘇聯生產的伊爾-28型轟炸機。
伊爾-28轟炸機是前蘇聯40年代末的產品,該機於1947年研製成功,1950年投入使用。是該國第一代輕型噴氣式轟炸機。伊爾-28轟炸機全長17.65米,高6米,翼展21.45米,機翼麵積60.8平方米。空重12890公斤,最大載油量6600公斤,最大起飛重量21200公斤。最大平飛速度每小時900公裏。實用升限12300米,爬升率為每分鍾900米。最大航程2260公裏。機上主要武器裝備是,通信電台、轟炸雷達、光學瞄準具、敵我識別器、護尾器等。攜帶武器狀況是,可攜帶4顆400公斤或12顆250公斤炸彈,也可攜帶小型戰術核彈。機翼下有8個掛架,能夠掛火箭彈、炸彈;機頭兩側和機尾炮塔各裝HP-23機炮2門。整機最大載彈量為3000公斤。該機具有20世紀50年代的先進水平。
我國研究人員在吸收伊爾-28設計經驗的基礎上,創造性地進行了設計研究。因為,該項目立項時,中蘇關係早已經破裂,前蘇聯領導集團連已經簽訂的合同都單方麵撕毀,沒有合同的東西怎麼可能讓中國得到呢?所以,隻能參照其機型和一些零散的材料,不可能獲得伊爾-28轟炸機的準確材料和數據。中國的航空工程人員,幾乎從零開始,經過3年的努力,瞄準伊爾-28的標準,研製出了我國第一架輕型轟炸機,該機於1966年9月首次試飛成功,並定名為轟-5型轟炸機。經過飛行試驗,證明設計合理,符合戰術要求,獲得批準後,次年投入批量生產並開始裝備部隊。
轟-5飛機的外形和結構特點是,機身呈流線形,表麵阻力小。機翼是懸臂式單翼,兩個側翼下對稱裝兩台發動機。尾翼由懸臂式後掠的高置平尾和單垂尾組成。采用可以收放的三點式起落架。動力係統有2台渦輪噴氣式發動機組成。飛機全長17.77米,機高6.2米,翼展21.45米。最大起飛重量23200公斤,最大載油量6600公斤。最大平飛速度900公裏/小時;實用升限12500米,最大航程2400公裏,最大續航時間4小時15分。
機載主要裝備是:航行駕駛係統的磁感羅盤、高度表、地平儀、自動駕駛儀、無線電導航係統的無線電羅盤、無線電高度表、信標接收機。通信係統的指揮電台、通信電台、機內通話器等。武器裝備主要有:2門23毫米口徑機炮裝載於前機身和尾炮塔處;中機身下部設有彈艙,彈艙內可掛1000公斤至3000公斤的各種炸彈,也可掛2枚魚雷。在改進型的轟-5機上,增加了可懸掛各種機載導彈的裝置。
轟-5的性能達到了前蘇聯伊爾-28的各項主要數據。有些地方甚至超過了伊爾-28.所有轟-5的設備,從發動機、材料到武器裝備,都是中國自己研製出來的。轟-5的研究與製造,使我國的飛機製造工業邁上一個新台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