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中蘊涵的智慧總是讓人在極度迷茫的時候,突然眼前一亮,重新找到人生的航標和前進的力量。為了領悟人生哲理,許多人都費盡心機,殊不知,一則短小平凡的故事中,竟也蘊涵著深刻的哲理。本章的每一則故事都似涓涓細流,在你心田緩緩流淌,使你獲得心靈的洗禮,在品味中得到人生啟迪與愉悅感悟。
凡事一儉,則謀生易足;謀生易足,則於人無爭,亦於人無求。
泥鰍巷的吳老爹早年喪母、中年喪妻,人生的三大不幸他就碰上了“二大”。
但街坊上的人都認為,吳老爹雖未碰上“晚年喪子”這最後一個不幸,但亡妻給他留下了未成年的兩兒一女,要把這三個孩子撫養成人,也叫他夠受的了。
別看吳老爹是個收破爛的,就是那個破爛擔收來了兒女們的溫飽、收來了兒女們從小學到中學到大學的畢業文憑。
滿街坊的人都羨慕吳老爹,直誇吳老爹好福氣,好些人還嫉妒得眼紅紅的。
兒女們成材了,一個個都安了新家,爭著把含辛茹苦把自己養大的爹爹接到自己身邊去享清福。
可是,吳老爹受不了,他消受不了那份清閑,更舍不得他的破爛擔。
吳老爹總是在每個兒女那裏住上幾天後就回到了自己的小屋裏,有滋有味地打發著他自由自在的日子。
吳老爹在小屋裏一住就是十年。
這時的吳老爹已經是個70歲高齡的老翁了,但他的身子骨還相當硬朗。
凡是到過吳老爹家裏的人,都會驚奇地發現,老爹家裏幾乎找不出一件東西不是處理品。
在他家裏,不管是鍋盆碗盞,還是桌椅床櫃,或者衣帽鞋被,甚至連吃的東西好多也是處理品。
也難怪,吳老爹用很少的錢收來的那些被殷實人家處理掉的破爛中,有不少東西都還能用,他怎麼舍得當廢品賣給收購站呢?當然就自己留下了。
如果收回的破爛中有自己用不著而又可以用的,他就處理給那些小家小戶,也能賺上幾個錢補貼家用。
收來的衣服中,隻要不是太破,吳老爹就會洗淨了補一補,自己穿。
對於那些好一點的衣服,吳老爹總是請大娘大嬸幫著改小了,給孩子們穿……
吳老爹就是這樣細打細算才把這個四口之家維持下來的。
吳老爹連買米、買菜也是多買便宜貨,說穿了,還是買的處理品。
兒女們走上工作崗位後,吳老爹肩上的擔子輕多了,銀行裏也有了個小本本。但偶爾添件把衣服他還是去商店買處理布,穿的鞋也是“大放血”商店裏買的。
兒女們成家後,日子都過得不錯,結婚時的黑白電視換了大彩電,大兒子就把黑白的處理了,不是把舊貨賣給了別人,而是給老爹搬來了。
吳老爹有了電視,就像過著神仙的日子,慢慢地,他的知識麵也寬了。
以前人家笑他滿屋子的處理品,他沒話答,而今如果有人笑話他,他就有話說了:“處理品又怎麼啦?你沒看過動物世界?老虎吃剩的,野牛、老鷹又還啄,老鷹飛走後,螞蟻又趕緊來啃,就連動物的糞便都有屎殼郎來處理,它們不都活得很好嗎?這叫什麼來著?喔,對了,趙忠祥說,這叫食物鏈!你懂麼?”
嘿,就這麼幾句話還真把人家的嘴給堵上了,從此再也沒人敢笑話他了。
就在吳老爹度過他77歲生日的那一天,他因為高興,多喝了兩杯酒,出門時不小心摔了一跤,第八天就不行了。
可誰會相信呢?臨終時,吳老爹對兒女們說:“去……打聽,打聽……哪……哪裏有……有……處理的骨灰盒……”
“爹……”兒女們大哭起來。
他們怎麼也沒想到,爹的最後一件大事竟然是要把自己給“處理”掉……
作文技巧
層層遞進的寫作手法增強了文章的藝術效果
文章通過吳老爹的3次層層遞進的節儉行為,一步步地刻畫出了吳老爹節儉的性格。這種“斜升式”的情節鏈使文章產生了既豐富又單純的審美效果。
智慧心語
節儉是一種美德,簡樸的生活能讓人遠離物欲的侵擾,過一種更為純粹的生活。節儉與否和貧富並無直接的聯係。也許,窮時節儉是不得已的,隻為度過困難,但富時節儉是主動的,是對自己一種有意識的磨煉,是一種“居安思危”的好作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