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這時,一位獸醫帶給哈默一個好消息:據他診斷,“埃裏克王子”患上了陽萎病,但隻是心理上的,完全可以利用其精液進行人工授精。這個消息讓哈默心花怒放,他立即打電話給奧布萊恩:“萊斯,老朋友,把你的王子賣給我怎麼樣?”“我很樂意這樣做。”奧布萊恩的回答出奇的爽快。“那好,你打算開什麼價?”“10萬元。”奧布萊恩給了哈默重重一棒。他不由大吼起來:“你瘋了嗎?我剛聽說這頭牛不能再交配了,而且也已經有一年多沒有交配過了。”“那你為什麼還要買呢?”對方也不甘示弱。“我知道你想幹什麼。大學裏已經派人來講過,‘埃裏克王子’還可以做人工授精的種牛呢。”看到奧布萊恩已經洞察出了自己的心理,哈默有些氣餒了。他當即用很委婉的語氣和對方討價還價:“我也隻是碰碰運氣而已。誰也不能證明它是不是真能生育,不是嗎?這樣吧,‘埃裏克王子’已經為您服務這麼久了,我一分錢不少,照你買來的原價給你,怎麼樣?”“10萬元!一分都不能少。”奧布萊恩絲毫不讓步。情急之下,哈默隻好咬咬牙,把價錢加高1倍多:“這樣吧,我們折衷一下,我出7.5萬元,不過您得讓我做次試驗。”奧布萊恩稍微沉吟了一會,接著說:“好吧,你來吧!”哈默帶著獸醫去了,試驗結果十分滿意。於是他掏出7.5萬元的支票交給奧布萊恩。奧布萊恩接過支票看了看,又把它還給哈默:“錢不夠。”“怎麼?不是講好7.5萬元的嗎?”“不,我沒有同意7.5萬元成交,我隻是同意你到這裏來做試驗。”哈默生氣至極,轉身就走。奧布萊恩在背後得意地笑出聲來。
第二年12月份,最負盛名的芝加哥國際牲畜展覽會開幕了。此時的哈默,盡管在養牛界已經很有名氣,但遺憾的是,他的牛從未得過芝加哥展覽會的世界冠軍。這次,哈默帶了一頭“埃裏克王子”的後裔母牛來參展,還是牛犢時,他就以5 000元的高價把它買了回來,同時還聘請了一些技術精湛的專家來飼養。哈默胸有成竹,養牛界的許多同行也認為冠軍非它莫屬了。然而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這頭母牛隻得了亞軍,而冠軍被“埃裏克王子”的另一個後裔搶走了!哈默備受打擊,於是回到賓館,他再次撥通奧布萊恩的電話:“萊斯,我願意出你要的10萬元。”最後,這筆生意還是以比奧布萊恩當初買入價高6.49萬元的價格成交了。奧布萊恩心滿意足。
以精明著稱的哈默,這次在強硬的對手麵前,也不得不甘心就範。奧布萊恩早就看準了哈默對“埃裏克王子”的情有獨鍾,不斷地埋下伏筆,沉穩出擊,利用哈默急切購買“埃裏克王子”的心理“趁火打劫”,抬高價格,等待時機,終於在哈默輸掉比賽之後,成功將對方收入自己的圈套。
摩根漁利白宮
在商戰中,“趁火打劫”是經營高手的慣用計謀。有兩種方式可循:一是“趁火打劫”,即利用有利的客觀條件獲益。二是“縱火打劫”,即以更為高超和嚴密的計劃,在法律許可的範圍內,通過讓對手陷入困境,逼其就範,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世界上許多著名的財閥都是“趁火打劫”的高手。他們“打劫”的對象不僅限於大公司,有時甚至連政府都被列入他們的謀算名單。
約翰·摩根是19世紀末美國著名的債券投資天才。1873年,他與幾位大銀行家聯手,購買了美國政府33億國庫券的一半。很快,德雷克塞爾—摩根公司便成為美國實力最雄厚的投資銀行,將美國政府的債券市場控製在自己手中。1884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年底,市場上掀起了搶購黃金的風潮,美國財政部的黃金開始大量外流。當時華爾街盛傳,美國政府計劃放棄以黃金支付貨幣的做法,以控製黃金外流。雖然格羅弗·克利夫蘭總統親自出麵辟謠,但拋售美國證券兌換黃金的做法仍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致使國庫告急。
為了緩解困境,避免因金庫空虛可能帶來的民眾恐慌,美國政府決定立即籌集一筆至少1億美元的巨額資金。這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一般的財團根本無力承擔。加上真正能洞悉國庫實情的人並不多,一時間,沒有人願意主動出麵為政府解燃眉之急,更沒有人能看到其中可以獲取的牟利。摩根是個例外。由於長期與政府打交道,他非常了解政府此時已經到了無計可施的地步,於是他成功說服了另一位銀行家,共同組成了一個辛迪加(一種壟斷組織形式),用以承辦黃金公債,表麵上看是解救財政危機的大義之舉,實際上是要借機牟取暴利。由於摩根提出的條件過於苛刻,未獲得國會批準,“辛迪加”計劃並沒有順利實施。無奈之下,財政部長卡利史爾計劃通過發行5 000萬美元的公債來緩和緊急形勢,但由於全國都處於金融恐慌的狀態,各大銀行自身難保,沒有人回應財政部長的號召。卡利史爾隻好使出殺手鐧,提出以超出麵額的117點公開募集5 000萬美元公債。這一做法破壞金融界的規矩,侮辱了投資銀行,於是摩根私下操作,讓這位財政部長的紐約募款之行以失敗而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