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急之下,總統親自召見摩根,兩人開誠布公地商討公債問題。當摩根從總統那裏得知國庫隻剩下900萬美元存金時,便更加有信心讓政府答應自己的條件。他胸有成竹地對總統說:“除非我和羅斯查爾組成辛迪加,讓倫敦的黃金重新流入美國,不然誰都不能解救陷於破產困境的國庫。現在,我手頭就有一張1 200萬美元的支票沒有兌現,如果我執意要兌現,國庫就連那900萬都保不住了,如果你不同意我開出的條件,我就立刻拍電報兌現這張支票。”克利夫蘭雖貴為總統,但國家深陷危機,他還不得不對摩根笑臉相迎。摩根深知自己占了上風,於是他有意擺出一副高傲的姿態,甚至抽起總統討厭的雪茄煙,不慌不忙起來。
最終,總統被迫批準了摩根的“辛迪加”計劃。當天晚上,摩根就將足夠的資金交給了財政部,幫助財政部渡過了難關。而摩根及其合夥人僅在向政府承包的公債差價中就淨賺了1 200萬美元。摩根在與政府的交涉中,徹底摸清了國庫的虛實情況,“趁火打劫”,製定了高明而周密的計劃,讓自己贏得“心中有數”,這一招,為其日後的壯大打下了堅實基礎。
此後,摩根財團對政府的影響力一日千裏,其聲望更是全美皆知。
地主明救暗搶得民女
20世紀30年代,朝鮮有一位名叫何泰叔的農民。他的女兒在丈夫被日本人抓到中國服勞役後,心痛不已,便動身前往東北地區尋找丈夫。幾個月過去了,何泰叔始終沒有得到女兒的消息。他等啊等,終於有一天,賣油的小販捎來一封女兒的親筆信。但他看何泰叔不在家,自己又急著趕路,於是隨手將信放在何家門前的台階上便走了。何泰叔不識字,以為這封信不過是賣油小販隨便扔掉的一張廢紙,便從上麵撕下一條卷了煙絲,剩下的部分被他粘在窗上,補貼窗洞了。
不久,傳來了中國東北地區發生水災的消息。何泰叔擔心女兒的生命安危,決定向本村的大地主借一筆錢,好讓妻子去中國找女兒。不想,這個地主卻是有名的惡霸,早就想把何泰叔的女兒弄到手,見何泰叔有求於他,便心生一計,一邊很爽快地答應借錢,一邊騙何泰叔在借錢的契約上按上了手印。就在何泰叔的妻子準備動身之時,那個賣油小販又恰巧路過該村,於是順便問起何泰叔有沒有拿到女兒的信。何泰叔這才知道,那張用來糊窗戶的廢紙原來就是自己日思夜想的女兒帶來的消息,可是當他拿著這封殘缺不全的信四處奔走時,就是沒有一個人能把信讀懂。何泰叔沒有放棄,最後終於找到一個將信讀完整的人,知道女兒很平安,甚是欣慰。然而他馬上又陷入了無盡的痛苦之中,因為這個識字的人告訴他,他按過手印的借錢契約上赫然寫著:“何泰叔自願以20元將自己的女兒賣給本村地主。”
大地主對何泰叔的女兒早有所圖,最終借著何泰叔急於用錢而又大字不識,欺騙其簽下賣身契,這種“趁火打劫”的陰險行為之所以能施行,就是借了何急於想知道女兒下落之“火”。明著是救人,實則暗中搶人,乘人之危,取己所需,可謂狡猾至極。
在“火”中大顯身手
“趁火打劫”,從字麵上看,無疑會為正人君子所不齒。但在紛繁的現實生活中,完全可以把它引申到職場中來。例如單位出現別人無法解決的難題,或承擔重要工作的同事正好生病或犯了一些錯誤時,你如果可以在這些緊急的“火災”中依照自己的決斷,毅然行事,顯山露水,最終將這些問題解決得很好,那提拔重用落在你頭上的幾率就很大了。
在山東的一家半軍工企業裏,有一位姓王的電工班長曾受到過一次重獎。事情發生在某天早上6∶30。那天,一隻巨大的耗子突然竄到變電控製室,造成了嚴重的線路故障。正在生產的三個車間立刻陷入一片混亂之中,500多名三班倒的工人已經工作了整整一個晚上。他們的神經在這個時候已經很脆弱,如果處理不好,不但會造成設備報廢的巨大損失,還有造成人員傷亡的可能。
此時,車間主任和廠領導都還沒有上班,而王班長也沒有拉閘停電、處理緊急事物的權力。在這個危機時刻,王班長顧不得那麼多,果斷將閘拉了下來,並帶領值班電工開始緊急搶修。
等車間主任匆匆從家趕來時,全廠已經恢複了正常。車間主任立即把此事報告了廠長。廠長聽完,馬上召開班子會,宣布給王班長獎勵3 000元,並將他提升為工段副段長。
類似這樣的“趁火打劫”在職場上是屢見不鮮的,許多成大器者就是如此。他們肯動腦筋,能夠及時發現“火源”,準確出擊,敢於打破常規,義無返顧,直達勝利。當然,用計者也要充分認識到,如果“火源”和“火候”把握不好,就可能造成“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的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