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劇《商道》裏,有句經典台詞:“做生意不是賺取金錢,而是賺取人心!”從古到今,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氣者得財氣。沒有誰能脫離社會而獨自存活,也沒有哪一項事業隻靠孤軍奮戰就能獲得成功。想要達成交易、做成買賣,就必須積累人氣,廣結人緣!
1吃虧是福,想做生意就要大方一點
中國有句古話:“吃得虧中虧,方得福外福;貪看無邊月,失落手中珠”。做生意就是要有這種心境,要敢於吃虧。如果隻想著掙別人的錢,而沒有為客戶服務的意識,那麼這筆生意永遠都不會成功。
有位大老板,文化程度不高,也沒靠山,但在生意場上一直順風順水。有人問他:為什麼會成功?他說:“秘訣隻有一個,那就是在與每個合作人分利的時候,我總是把大頭讓給對方,自己隻拿小頭。”正因如此,客戶都願意與他長期合作,而且還會介紹一些朋友給他,擴大他的客戶圈子。可見,自己吃點小虧,讓別人得利,往往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別人的積極性,反過來促進自己事業的發展。
上麵的案例,充分印證了鄭板橋的一句話:“吃虧是福。”吃虧,看似意味著舍棄與犧牲,其實背後包含著無窮的智慧和卓然的風度。很多人就因為不願吃小虧,結果錯失了很多大的機會。
有一對好兄弟,一起做生意。在分配利益時,為了50元錢互不相讓,誰都不肯吃虧,最終二人拳腳相加,都傷得不輕。現實生活中,我們總認為自己應該得到更多,吃虧是絕對不行的,殊不知,正是這種不肯吃虧的鬼祟心理,成為我們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這年頭,誰都想占便宜,誰都不願吃虧,可試問:做生意不就是圖財嗎?不管是老板,還是生意場上的合作夥伴,隻要願意犧牲小的利益,吃些小虧,就能留住人才,抓住機會,在競爭中占得先機。正所謂:“將欲取之,必先予之。”做人做事做生意,就是需要這種吃虧的精神,隻有舍小利才能得大益,會吃虧的商家,往往有經商之福。
35歲的休斯頓在鬧市區租了一間小房子,準備從事水果批發生意。在此之前,休斯頓隻是一個小公司的倉庫管理員,沒有任何從商的經驗。
但出人意料的是,不到三個月,休斯頓的水果批發生意就已經異常火暴。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店裏的水果始終處於全市最低價。薄利多銷本是很多商家采用的經營手段,但令業內人士吃驚的是,休斯頓的水果批發價格之所以低,是因為所有水果都是以零利潤出售的。也就是說,休斯頓不僅賺不到錢,而且每個月還要賠上房租和水電費。
大家都笑休斯頓無知,竟然會做這麼賠本的生意。但休斯頓從未把這些質疑放在心上,始終堅持以“零利潤”的理念經營生意。後來,休斯頓又將自己所有的積蓄拿出來,做起了首飾加工業和服裝幹洗業。令人詫異的是,無論是水果批發、首飾加工,還是服裝幹洗商店,休斯頓的顧客都是最多的。
一年後,休斯頓關了所有的店麵,開了全市唯一一家“中國什錦店”。美麗的中國什錦,頓時吸引了大批消費者的眼球,加之品種多、質量好,不到半年,休斯頓就開了5家分店,生意照樣十分火暴。
有人對此眼紅,也開了幾家類似的店麵,但客戶就是不買賬。其實休斯頓從創業之初,就想做什錦生意,但想要讓當地居民認可中國什錦,除了產品的質量和價格外,還必須得到他們的信任,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於是,休斯頓先以零利潤的經營方式賺取民眾的信任。雖然自己吃了點虧,但時間一久,消費者的潛意識裏自然會形成這樣的自我暗示,那就是:休斯頓出售的東西,價格肯定是最優惠的。在業內人士看來,休斯頓就是個任人宰割的“二愣子”,可在消費者心裏,“休斯頓”三個字早已成為最實惠的品牌代言。
有人說,休斯頓的生意做得好是因為幸運。其實他的成功,完全是由於自己的經營智慧和對人性的掌握。休斯頓的“零利潤”經營看似愚笨,但卻是他通過對市場運作和對消費者心理的精確分析,得出一種智慧的經營策略,那就是眼前的虧損隻是暫時的,個人的品牌和長期的回報才是真理。
做生意不是賺就是賠,誰都想多撈一點。而吃虧這種傻事,誰也不願意幹。有這種想法的人,隻看到了事物狹窄的一麵,他們眼中隻有金錢,而沒有看到長遠的利益,因此覺得自己吃虧了。其實,眼前的吃虧隻是暫時的,凡用心純良之人,日後必會得到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