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迪·格林伯格是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一名學生,桑迪從小就成績優異,但家裏很窮,不過哥倫比亞大學有很高的助學金。桑迪的室友家境貧寒,也為得助學金而來,二人可以說是對手。
在大二那年,桑迪突然患上眼疾,看東西越來越模糊,由於忙於學業,沒及早治療,桑迪的一隻眼睛徹底失明。桑迪陷入絕境,因為他現階段基本不能再看書,而這所學校競爭激烈,成績若不好就會畢不了業。桑迪的室友決定幫他,於是每天晚上給桑迪讀課本。最後,桑迪不僅以優異的成績畢業,獲得了福布賴特獎學金,還進入牛津大學深造。有了500多美元的獎學金,桑迪得以繼續著他的學業。與此同時,桑迪的室友也考入了研究生學院。
一天,桑迪接到室友來電,他說:“桑迪,我真的不喜歡念研究生,我感覺壓抑極了!”
桑迪問:“那你打算怎麼辦呢?”
“唱歌才是我真正熱愛的,我有個高中同學會彈吉他,我們想合作出張專輯,但需要500美元。”
桑迪二話沒說,把所有的積蓄都給了這位室友。
在桑迪的經濟幫助下,他的室友在1966年發表了一張叫《寂靜之聲》的歌曲專輯,同名單曲在美國音樂排行榜上連續獲得冠軍。他叫亞特·加芬克爾,和他合作的音樂家名叫保羅·西蒙。
這個故事讓我們記住了“成就別人也就是成就自己”的道理。所以不要吝惜我們的善心,因為我們最終也會成為“善心”的受益人。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抱怨人際關係複雜、知音難尋,殊不知,造成這種局麵的原因之一,就在於我們平日考慮自己過多,幫助別人太少。人氣是需要積累的,一個人如果平時不注重人際關係維護,那麼很難擁有好人緣。
常言道:與人方便,與己方便。有時我們幫助別人隻是舉手之勞,卻能因此得到意外的機會和收獲。如果我們能對別人施以援手,難保不會遇到生命中的“貴人”。所以我們要舍棄一些自私自利的念頭,多幫助別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7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氣者得財氣
韓劇《商道》中,有這樣一段經典的台詞:“做生意不是賺取金錢,而是賺取人心!”
商業的本質,坦白了說,就是賺錢。做生意的人很多,而真正賺到錢的又太少。那些賺不到錢的,恰恰是因為其不懂做生意的緣故。有句話說:得人心者得天下,得人氣者得財氣。要做好生意,首先靠的就是人脈。沒有豐富的人脈,無論做什麼都將舉步維艱。曾任美國總統的西奧多·羅斯福說:“成功的第一要素是懂得如何搞好人際關係。”人脈是一種潛在的無形資產,是一筆財富。它不像隨處可用的金錢,但沒有它,確實很難聚積到財富。
曾有人向美國的2000多位雇主做過一個問卷調查:“請問貴公司最近解雇3名員工的理由是什麼。”其中,有三分之二的回答是:“因為他們不會與別人相處。”人都是群居動物,一個人的成功隻能來自於他所處的人群及所在的社會,隻有在這個社會中有良好的交際能力,才可能為事業開拓一條寬廣的道路,如果不能遊刃有餘地與別人相處,則難免會到處碰壁。這就說明了一個定律:得人氣者得財氣!
成功學大師卡耐基經過長期研究得出結論說:“專業知識在一個人成功中的作用隻占15%,而其餘的85%則取決於人際關係。”美國石油大王約翰·D洛克菲勒說:“我願意付出比天底下得到其他本領更大的代價來獲取與人相處的本領。”可見很多的成功人士,都深深意識到了人脈對事業成功的重要性。
所以說,無論從事什麼職業,都要處理好人際關係。你的人脈越廣,賺錢的路子也就越多。當一件事你辦不了的時候,可能朋友一個電話就輕輕鬆鬆解決了。歸根到底,創建一個豐富有效的人脈圈就是通往成功的捷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