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氣決定財氣,會做人才能賺大錢(3)(1 / 3)

嚴闊的孫子心想,這麼多年過去了,常威爺爺還會記得嗎?但是他決定前去一試,結果當麵一提,常威便說:“你爺爺有100萬貫錢寄放在我這裏,你隨時可以拿去用。”

嚴闊的孫子著實吃了一驚,認為常威弄錯了。常威回答:“沒有錯,興許是你爺爺在重病之際,頭腦不清醒,說錯了而已。”嚴闊孫子拿著錢,揮淚而去。

人與人之間正是因為有了真誠,才有了互相信任的沃土,也才有了關係的和諧。我們不僅要對朋友真誠,對待異己更需要加倍地付出真誠,這樣才能化敵為友。

正直是一種高貴的品質,是一個人的精神脊梁,也是一個人為人處事的根本。正直者心地坦然,可以輕易化解事業上的挫折。對於一個商人來說,正直則是一種崇高的境界,也是做人的準則。正直就像一塊純淨的玻璃,你不管放在哪裏,它都無比潔淨、無比透明。

6善舉帶來人氣,助人就是助己

俗話說:“朋友多了路好走。”這句話中包含了淺顯的經濟學知識,因為朋友就是資源,就是無形的資產。一個人的朋友越多,他所擁有的資源、無形資產也就越多,當他在資源配置時,就能做到遊刃有餘,獲得最大的收益。

在有些人看來,要幫助別人,自己就一定會有所犧牲,別人得到了,自己則會失去。其實很多時候,幫助別人並不意味著自己吃虧,正如愛默生所說:“人生最美麗的補償之一,就是人們真誠地幫助別人之後,同時也幫助了自己。”當我們把別人腳下的絆腳石搬開時,或許正好也給自己鋪平了道路。這是一句很樸實的話,卻道出了人與人之間因果循環關係的真諦。在這個重利輕義的物質世界,大多數人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對物質的追求早已讓人忘記了付出,忘記了怎樣去幫助別人。

如果我們在平時能多行善舉,熱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事,或許有一天,當你遇到困難,舉步維艱的時候,昔日那些被你幫助過的人將會伸出援助之手,這就叫“善有善報”。

在影片《天行者》裏,男主角葉秋在寺廟還願的時候,老和尚說了這樣一句台詞:“助人如助己,還人心願如還自己心願。”這是一句很有哲理的話,既道出了一個王者為人處事的風格,也說明了作為一個商人所必須具備的世界觀和精神境界。其實這句話的道理也簡單,就是人要多付出,而不隻是索取。因為隻有人人都善待別人,伸出援助之手,整個社會的關係才能和諧。如果把這句話正確運用到生意合作之中,將可能收獲到另一種利益:人氣。

提到景泰藍,就不能不提香港“景泰藍大王”陳玉書先生。在一次訪談中,陳玉書先生談到他在創業初期的一件事。

有一天,他正在公園裏散步,累了就坐在座椅上休息。旁邊是一位女士和她的孩子,孩子想蕩秋千,但女士身單力薄,蕩起秋千來很是吃力,玩得氣喘籲籲。陳玉書見此便主動上前幫忙,幫他們推秋千,女士和她的孩子玩得很開心。臨走時,女士給陳玉書留了一張名片,說以後若需要幫忙就可以來找她。原來,眼前這位女士竟是香港某公司總裁的夫人。

沒過多久,陳玉書在拓展銷售市場上遇到了困難,他便試著給那位女士打了一個電話,沒想到總裁夫人二話沒說,立刻就幫他弄到了一張貨運簽證。這筆生意不僅讓陳玉書賺了一大筆錢,而且成了他開創事業的一個起點。

人們常說:機遇總是偏愛有準備的人。所謂的“準備”,不僅是實力上的積累,還包含一個人真誠助人、不計得失的心性和行為。因為成功的機遇,有時恰恰就掌握在需要你幫助的人手裏。如果上述例子中的陳玉書先生,在麵對陌生母子蕩秋千吃力的情形時,並沒有伸出援手,而是袖手旁觀,恐怕他就會失去一次大好的成功機遇。

俗話說:人心換人心。沒人願意與自私自利的人為伍,那些能夠與人為善,真誠去幫助別人的人,“人氣指數”一定是節節攀升的。雖然有時候幫了別人,別人不一定能馬上反過來幫你,但是總有一天,你積累的這些人氣會在某個時刻助你一臂之力。助人和助己,就像力學中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一樣,你幫了人家多少,其實就等於幫了自己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