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和氣才能生財,買賣不成人情在(1)(2 / 3)

宋就安撫百姓說:“他們扯斷我們的瓜秧是不對,我們再跟著學,那不就太狹隘了?萬事以和為貴,你們就這樣做,從今天起,每天晚上都去給他們的瓜秧澆水,讓他們的西瓜也長得好,但是你們這樣做,一定不可以讓他們知道。”

聽完宋就的話,梁國的百姓回去就照辦了。之後,楚國的人發現自己的西瓜長勢一天比一天好,仔細觀察,便發現是梁國的人夜裏悄悄為他們澆水。楚國的邊縣縣令聽到這件事後,便把這件事報告給了楚王。楚王聽完也感於梁國人和睦的誠心,於是備重禮送梁王,既表示自責,也以此酬謝。從此,這兩國由敵國變成友好鄰邦。

這種方法既符合“和氣”原則,又和平地解決了問題,實為最有效也最簡單的方法。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缺點,也都會犯錯誤,即便是作為受害人,也不要輕易與人翻臉,而要以博大的胸懷去寬容對方。

有時候,以和為貴不僅是人與人之間關係的潤滑劑,更是人生事業成功的法寶。若大家都秉著“以和為貴”的處事原則,善於解開一切矛盾,很快便能與對方化敵為友。以“和”為人生觀,也能讓你在收獲人脈的同時,收獲財富和成功的人生。

2心平氣和,做生意要有好心態

一位資深的石油商人在給自己的員工講生意經時,說了這樣一番話:“當一個人剛開始創業的時候,有點像突然沉溺在湖中央的人。如果這時你能保持冷靜,你就可以遊到岸邊,至少在漂浮時有人來救起你。假如你失去冷靜,那你就完蛋了!”

所有做生意的人,都應該把這段話牢記心中。不管什麼場合,都應該保持心平氣和、從容不迫的態度。那麼即使有突發的情況,也能夠應付自如。為什麼一些大人物在麵對突發變故的時候,仍能鎮定自若?那是因為他們懂得,越慌便越無法思考。此時隻有心平氣和,沉下心來,才能想到應對的策略,從容地解決問題。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在心情舒暢的狀態下,中樞神經係統往往處於最佳狀態。但是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我們越來越計較自己的得失,也越來越急功近利。在這樣的氛圍中,我們更需要平複我們的內心,使我們的大腦不要失去正常的思考能力。

一個高明的商人,就像一個優秀的橄欖球員。哪怕當球意外落到他手中的時候,他也並不手忙腳亂,驚慌失措,而是能夠持平靜的心態,想辦法掌握或對付新情況。戰國時期的子文是楚國的令尹,他三次做官任令尹之職,卻從來不喜形於色,即使是三次被免職,也照樣心平氣和。在許多場合,若抑製不住怒氣,會失去解決問題的最好機會,到最後可能還要付出高昂的代價——可能是失去一個好朋友,失去一批客戶,乃至失去長期合作的機會。

每個人的際遇都不同,機遇好的可施展抱負,成就一番事業,沒有機遇的雖才華橫溢,卻終究一事無成。好的機遇,和人的心態息息相關。假如你心浮氣躁,無法靜下心來,又如何要求別人安心地與你合作呢?心態樂觀積極,也許是商場中最好的一門修養經。

一記者曾問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是什麼促成了他今天的成功,他回答了很多,其中有一點就是心態。做生意如果心浮氣躁,沒有心平氣和的態度,那麼做什麼都將難以成功。說到這,洛克菲勒還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在法庭上,他曾漂亮地擊退了一位有名望的律師。當時,律師拿出一封信,以嚴肅的口氣問道:“洛克菲勒先生,你收到我寄給你的信了嗎?”

洛克菲勒平靜地回答:“收到了!”

“你回信了嗎?”

洛克菲勒麵帶微笑,心平氣和地回答:“沒有!”

隨後,律師接連拿出20多封信,一一詢問洛克菲勒。而洛克菲勒始終都是嘴角泛著笑意,用幽默的語氣一一給予了回應。法官耐不住了,問洛克菲勒:“你確定收到了嗎?”

“是的!先生,我十分確定。”洛克菲勒鎮靜地答道。

隻見律師麵紅耳赤地怒斥道:“那你為什麼不回信?難道你不認識我嗎?”

洛克菲勒依然麵帶微笑地回答他:“我當然認識你呀!先生。”

這時,律師已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在庭上不斷咒罵,而此時洛克菲勒依然不動聲色,好像對方所講的事情跟自己一點關係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