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峰到家後便給邵東打電話,問他合同談得怎麼樣了。邵東遺憾地說客戶暫時不需要這批貨了,不過以後需要時會再聯係田峰的。出於對邵東的信任,田峰也沒有給客戶打電話確認一下,這筆大單子便這樣白白流失了,而邵東卻如願以償地賺到了這筆不義之財。
最後,客戶知道了這件事,他覺得邵東不講誠信,做生意不厚道,這樣的人誰敢和他合作?於是不再合作了。漸漸地,田峰也不給他介紹生意,邵東的家具廠生意漸漸落沒,最後不得不關門。
商場中的人一定要從這個故事中學到一個道理,那就是過河拆橋的人,最終隻會害了自己。生意要做,錢也要賺,但是見利忘義的事永遠不能幹。
在五光十色的生活中,我們肯定會麵對各種各樣的名利誘惑,但是我們還要學會“有所為,有所不為”。如果你的利益是以傷害別人為代價,恐怕以後也很難在社會上立足。因為沒人願意和見利忘義的人交往、合作,這樣為人處世,日後注定會被世人所唾棄。
7把誠信作為你的人生資本,厚道一些不吃虧
俗話說:誠信是金,黃金有價,而誠信無價。可見,誠信比黃金更貴重,誠信作為一種高尚的品格,不僅能為人們帶來財富,更能廣結益友,擴展人脈。在為人處世中,若能恪守誠信,你就能贏得別人的信任,從而擁有知心朋友。
“誠信”二字看似簡單,卻不易做到。現實生活中,言而無信、欺騙隱瞞的事太多了。很多人的心都已經被利益所填滿、被爾虞我詐所汙染了。其結果就是,人與人之間不再相互信任,而是帶著猜疑的目光去審視一切,到最後誰也不可能成功。
信譽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法寶,也是個人立身的本錢。李嘉誠說,信譽是不可以用金錢來估量的,它是一個人的金字招牌,是無形的資產。如果一個商人想要出人頭地,必須要懂得經營和挖掘自己的無形資產,把無形資產變成有形資產。
1977年6月,李嘉誠獲得了地鐵修建權,然後又大量購買大坑虎豹別墅的地皮,然後在這塊地皮上興建一座大廈。這一行為遭到了遊客們的非議,大家紛紛指責李嘉誠興建的大廈與整個別墅風格不同,破壞了整個布局的和諧,影響了原有的人文景觀。
當李嘉誠得知這一情況後,當即叫停了在那塊地皮上興建的工程,他表示要保留原別墅的原貌。李嘉誠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知道公眾輿論的威力,如果一意孤行,就會成為公眾的敵人,必然損害自己的形象,降低自己的信譽。如果失去了公眾的支持,就等於失去了顧客,也就意味著自斷財路。
李嘉誠的這一舉動被彙豐銀行的沈弼看在眼裏,他認為李嘉誠是一個有氣魄的商人。從此之後,他和李嘉誠越走越近,這為促成彙豐銀行與李嘉誠日後的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李嘉誠事業發展的過程中,沈弼提供了不小的幫助,他就是李嘉誠成功路上的貴人。
企業能否在市場中站穩腳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企業能不能樹立誠信的形象。這就要求企業能夠為消費者著想,服務於消費者。作為一個精明的商人,不可太計較眼前利益,而應該以大局為重,維護企業良好的形象,以求未來獲得更大的收益。
在這方麵,李嘉誠做得特別好,他注重經營和挖掘自身的無形資產,重視名氣的培養,他認為隻要企業打出了名氣,生意就會興隆起來,財源就會滾滾而來。加之李嘉誠經營有方,因此,他的企業有了名氣之後,生意越做越大,名氣越來越響,一切都進入了良性循環,生意自動找上門來。
孔子說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意思是做人不講信用,怎麼可以呢?可見從古到今,誠實守信一直都是做人的根本。誠信就像是房上的屋梁一樣,屋梁要是斷了,整個房子就麵臨著倒塌的危險。在這個經濟發達的社會,誠信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金錢丟了可以失而複得,而誠信一旦丟失,就再難找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