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一諾千金——寧可破產,不失信用(3)(1 / 2)

如今生意場中,競爭異常激烈,別人講信用,而你不把信用當回事,客戶自然會流向那些守信的商家,到最後,你就會被大眾拋棄,還談何賺錢呢?李嘉誠深諳此道,他說:“在作每一個承諾之前,必須經過詳細的審查和考慮。一旦承諾,便要負責到底。即使中途有困難,也要堅守諾言,貫徹到底。”

李嘉誠是這麼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認為,做生意要以誠信為先,否則,會錯失很多發展事業的機會。他說:“很多生意是別人找我做的,一定不能拿別人的信任開玩笑。一個講求信譽的人,比起一個誇誇其談、不求上進的人,必有更多機會。當你建立了良好的信譽後,成功、利潤便會隨之而至。”

早年李嘉誠經營塑料花時,由於策略上的失誤,導致公司很多產品滯銷,公司的財務出了嚴重的問題。這個時候,唯一的辦法就是裁員,以降低公司的成本。在李嘉誠看來,作出裁員的決定是痛苦的,這無異於砍了他的手足。但是如果不裁員,公司就難以生存下去,隨時都可能倒閉。

最後,李嘉誠忍著劇痛,把自己的決定告訴了員工:“隻要公司情況好轉一點,就希望大家回來,我仍然可以給每個人找到合適的工作。”很快,公司渡過了危機,李嘉誠把那些裁掉的員工又召回來,恢複他們的工作。這一舉動讓那些員工大吃一驚,因為他們認為,當時李嘉誠在裁掉他們的時候許下的承諾,不過是一句安慰,他們根本沒有放在心上。想不到李嘉誠說到做到,兌現了承諾。這讓員工充滿感激之情,因此,他們回到公司後更加努力地工作,以報答公司的恩情。

李嘉誠曾經說過:“做人要誠實可靠,避免說大話。要說到做到,不放空炮,做不到的寧可不說。”在他眼裏,誠信是生存和發展的法寶,是不可以用金錢來估量的。一生之中,最重要的就是誠實守信。他曾經說過:“我現在就算再有多十倍的資金,也不足以應付那麼多的生意,而且很多都是別人主動來找我的。這些都是為人守信的結果。”

毫無疑問,誠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經商成功永恒不變的法則。在《聖經》中,有這樣一句關於誠信的話:“誠實人必多福,想要急速發財的,不免受罰。”誠實、守信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也是立足於天下的根本。

6過河絕不拆橋,害人者終將被害

經商可以賠本,可以倒閉,可以破產,因為破產之後,隻要條件允許,實力具備,還可以東山再起。但是,如果失信於人,過河拆橋,那麼你的本錢就徹底輸光了,你以後的生意就沒法繼續做下去,到頭來隻剩死路一條。

《李逵負荊》中說:“你休得順水推船,偏不許我過河拆橋。”字麵意思是:自己過了河,便把橋拆掉。所以現在用過河拆橋來比喻當某些人達到目的後,就把幫助過自己的人一腳踢開。中國向來是禮儀之邦,“仁德”二字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極為重要的瑰寶,而“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更是君子的行為準則之一。因此,很多人對過河拆橋之人都深惡痛絕。但是古今有太多“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事發生。

西漢劉邦,在建國之初,將諸多立功立業的大將們悉數殺光。盡管這種過河拆橋的做法,能夠達到某些目的,但這種殘忍的手段,還是讓人無法苟同,最終被貼上不道德的標簽。

生意場上也是如此,但凡見利忘義者,生意必然做不長久。那些過河拆橋、損人不利己的人,其實都是目光短淺之人,他們總是被眼前的利益所惑,就想著自己的好處,而斷了別人發財的路。他們根本就沒意識到過河拆橋的行為,其實也把自己的退路給堵死了,雖得到了眼前短暫的好處,但卻斷送了以後的利益。一個人賺錢的大門由自己掌管,是開啟是關閉全在自己。過河拆橋的人就等於是自己親手關上了通往財富之路的大門,這就說明了一個道理:害人終害己。所以說過河不拆橋,其實也就是給自己留了一條退路,給別人留了一條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