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一諾千金——寧可破產,不失信用(3)(2 / 2)

我們都聽過東郭先生的故事,東郭先生救了一匹狼,狼最後卻恩將仇報,當然最後狼還是被農民打死了。這也正應了那句老話: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所以無論做生意還是做人,我們都不能做忘恩負義、過河拆橋的人。我們要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追求金錢無可非議,不過“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才是每個生意人求財的正確觀念。

張行和李亮是發小,兩人一起畢業,進了同一家單位。李亮比較靦腆,人很熱情。張行則能說會道,特別會討好領導和同事,兩人給同事們留下的印象都不錯。

沒過多久,公司總部給了他們部門1個出國培訓的名額。一般來說,出國培訓也就意味著得到重用。消息一出來,張行就向李亮表達了自己想充分學習和鍛煉的意願。李亮表示理解,並和同事說了一些張行的好話,希望大家可以支持他……結果大家都心照不宣地投了張行的票,大度地把機會讓給了他。

經過一年的培訓,張行學成歸來。大家都很熱烈地歡迎他,可張行卻像換了一個人,他覺得自己回國後可能要到總部任職,便有種高人一等的感覺,對同事愛理不理,就連對昔日好友李亮也是不冷不熱。對比張行前後迥異的表現,李亮很是傷心,同事們也對他的忘恩負義感到憤怒。

最讓大家氣憤的是,在總部的人前來做民意調查時,張行對李亮以及同事們的能力表現出不屑和質疑,並極力證明自己的優秀。在以後的日子裏,大家都對張行過河拆橋的行為所不齒。最後張行不僅沒被調到總部,連在本部門的工作都開始舉步維艱,因為沒有一個人願意和他合作共事。

故事中的張行得到朋友和同事的支持和幫助,應該對大家心懷感激才對,但他為了自己的“飛黃騰達”,便把這些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拋諸腦後。張行這種過河拆橋的不道德行為隻會讓人心寒和憤慨。最終,他也為此付出了代價,不僅失去了去總部的機會,更使自己的人際關係遭到破壞,工作陷入了被動。

生意場上最怕的就是見利忘義、過河拆橋的人。這樣的人,一旦借助他人的力量達到目的後,便會露出本來麵目。但當他們再次遇到生活上的大風大浪時,便再也找不到站出來幫自己搭橋過河的人了。所以出賣別人而得到的財富或利益是不能長久的,這類人日後不但成不了大事,還會因自己的不良名聲而無法在行業中紮根立足。

一個有頭腦、有遠見的生意人是絕不會做過河拆橋的傻事的,更不會不擇手段地吃獨食。他們明白害人終害己的道理,他們重視自己的名譽和與別人建立起的良好、長久的合作關係。所以年輕人從一開始就要懂得誠信合作的道理,這樣才能迎來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利益。

田峰和邵東各開了一家家具廠,因為兩人平時關係不錯,所以田峰就經常給邵東介紹生意。

一次,田峰接到一個國外的大單,數量很多。田峰想:如果自己獨自生產這批家具很難在規定時間內交貨,若叫上邵東,兩人一起生產,利潤對半分,豈不兩全其美。於是他把這事告訴了邵東,約定第二天一起簽合同。但是田峰的父親突然住院,他便趕了回去,把簽合同的事交給了邵東。

第二天邵東便早早地到了約定的地點,經過一番商談,兩人談妥了貨物的價錢,並簽了合同。在回去的路上,邵東起了貪念,他心想:如果我自己生產這批貨,豈不是能賺更多的錢?想到這,邵東激動不已,他回去後就叫所有的員工加班加點,努力趕出這批家具,然後自己獨吞這筆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