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香港政府為了刺激經濟,決定拍賣九龍灣的一塊政府官地。此消息傳出之後,很多地產商都對這塊官地產生了興趣,李嘉誠、胡應湘也在其中,而且他們誌在必得,都想爭得這塊“肥肉”。因此,他們馬上成了拍賣場上的對手,兩人根據相關批地條款,考慮了這塊地皮的發展潛質,計算出相應的建築費和地價,衡量了得失之後,帶著資料等待在拍賣會上一爭高下。
1987年11月27日的上午,拍賣會正式拉開帷幕,這塊官地的起價為2億港元,每口叫價為500萬港元。李嘉誠率先舉手,連加兩口,出價2.1億港元。這等於告訴競爭對手:他誌在必得,不惜一切成本。要知道,李嘉誠的實力雄厚,資金充足,一旦他決心拿下某塊地皮,其他的地產商肯定沒有任何希望。所以,很多競爭對手幹脆放棄叫價,隻等著看熱鬧,過了一會兒,山利興發展和美資財團合組的新公司舉牌,他們謹慎地加了一口,叫價2億1500萬。
話音剛落,李嘉誠連加五口,叫價2億4000萬。還未等其他人開口叫價,李嘉誠又加一口,叫價2億4500萬。這使那些小型地產商一個個徹底絕望,他們中有些人退出了角逐,有些人則在觀望。
“2億5000萬。”突然,拍賣場的另一角響起了聲音,李嘉誠循聲望去,發現是胡應湘,他正露著滿臉的微笑,李嘉誠知道,胡應湘就是他這次競拍的真正敵人,隻有他會與自己抗爭到底。
“3億。”李嘉誠不慌不忙地舉牌,連加十口。
“3億1500萬。”又一個競爭者加入進來。
胡應湘馬上叫價:“3億5500萬。”這一叫,拍賣場上馬上騷動了起來,更多商家隻好退出競爭。李嘉誠明白:雖說胡應湘是自己的敵人,但這樣漫天叫下去,吃虧的隻能是他。深思熟慮之後,李嘉誠派出了自己的副手周年茂,找到胡應湘密談了一刻鍾。果然,胡應湘不再叫價了,他宣布退出角逐。李嘉誠則微微含笑,看著其他對手繼續競爭……
李嘉誠深知,在生意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當他知道競爭對手的決策不明智時,他會以朋友的姿態提醒對方,使對方及時糾正錯誤,這種真誠為他人著想的做法,很好地贏得了對手的敬重。因此,李嘉誠從來不和競爭對手結怨,他用自己的仁慈和善良贏得了許多人的支持和幫助。
一個人的魅力,不在於他多麼有權勢和金錢,而在於他是否對人真誠。一個受大家歡迎,並願意與他人合作的人,一定是個善於表達自己真實情感的人。
8大胸懷、大氣魄,成就大商人
俗話說:“宰相肚裏可撐船。”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不僅得有高瞻遠矚的智慧、審時度勢的機智,還應有容人的度量和胸懷。而一個商人,也要和政治家一樣有著大胸懷、大魄力,才能夠海納百川,聚天下人才為己用。
然而,人的天性中難免摻雜著自私、狹隘、小氣的成分,略有成就便得意忘形,遇到一點小挫折就尋死覓活等等。心量太小的人是難以成大器的,一個人的心能裝下多大的世界,才能幹出多大的事業。越是大商人,越有大氣度,成大事者,也必有大胸襟。那些心胸狹隘、唯利是圖的商人,最後隻會落得個衰敗的命運。
隻有內心強大,世界才會遼闊。任何人想要在事業上有所作為,必須要有博大的胸懷,努力達到“心底無私天地寬”的境界。與這些大商人相比,有太多的人在市場經濟大潮中迷失了方向,急功近利、弄虛作假,甚至利欲熏心,然後成了不良商人的馬前卒。事實告訴我們,沒有博大胸懷的人,不但做不成大商人,甚至到最後還會毀掉自己,被人們所唾棄。是否寬容大度,是判斷一個人是否具有大商人潛質的主要標尺。
一個人的胸懷有多大,就決定著他能夠做成多大的事業。如果對某件事斤斤計較,心胸狹窄,往往很難成就大業。像《三國演義》中的周瑜就是個典型的例子,年少氣盛的他,雖有蓋世之才卻心胸狹窄,妒忌賢能,在屢次陷害諸葛亮而不能如願之後,被自己活活給氣死了,死前還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怨憤。所以大商家還需要有大胸懷,心胸狹窄之人隻會危害自己的事業,又傷了自身的元氣與身心,這實在不是一個成大事者應有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