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低調做人,該“方”則“方”,該“圓”則“圓”(3)(1 / 2)

中國有句古話叫:“吃虧是福。”有人覺得占便宜是件很滿足的事,其實吃虧才是真正的福氣,而通常占便宜會招致禍害。有時候,吃虧不僅是種福氣,也是種風度。一個處處不肯吃虧的人,容易驕心日盛,一旦有了這種驕狂的態度,則難免侵犯到別人的利益,導致禍災。

東漢時期,皇帝命人趕來一群羊,每位學士賜一隻。但是羊大小不等,肥瘦不一。正在大家左右為難時,一位姓甄的大學士站起來:“一人牽一隻吧,我先牽。”

有人不高興了:“先挑的把大的挑走了,小的給誰呀?”然而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甄學士牽走了一隻最瘦小的羊。於是學士們互相謙讓,牽上一隻羊各自高興地回家了。這件事傳出後,人們還給甄學士起了個有趣的別名,叫“瘦羊學士”。

故事雖小,但甄學士甘願吃虧的態度卻一直被後人傳為佳話。會吃虧的人也會知足常樂,這本身就是一種難得的幸福。

其實這五點綜合起來,就是外愚內智的全部精華。外愚內智是種智慧,一個真正的智者會時刻保持冷靜,有大氣度和寬容心。隻有善待這世間的一切,才能做到待人寬容、處世從容。而修煉成了外愚內智的大智慧,自然會感到心靈的自由,獲得一種內心的愉悅和平靜。

6揣摩人的秉性,靈活地與人相處

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世界上每個人的脾氣性格各有不同,有些人表現得態度積極,待人溫和,但卻心底陰暗,城府極深;有些人雖然表麵看起來死板傲慢,但卻內心善良。針對這種種不同的人,隻要我們摸透了他們的秉性區別對待,便可使以後的交往更加順利。

另外,當我們在感歎“社會不公、小人當道、懷才不遇”時是否想過,可能正是由於自己不夠靈活而導致了處世僵硬?由於自己過於“剛毅”而導致人際關係緊張?由於自己“自恃清高”而無法與人接近呢?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說明我們沒有深刻透徹地摸清他人的秉性,從而導致了自己在與人相處時不夠靈活。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徹底地改變自己,做一個“圓滑的老實人”!

在《紅樓夢》中,同樣是才貌雙全的奇女子,薛寶釵卻比黛玉得人心得多。薛寶釵能夠得到大多數人的喜歡,正是因為她比黛玉多了一項很重要的優點——懂得揣摩人的秉性,圓滑做人。

出自名門望族的小姐薛寶釵,沒有現代女子的“公主病”,卻溫柔懂事,待人知禮,處處為人著想。她對大觀園所有的人都很用心,很知禮數,不僅僅是對賈母、王夫人及眾姐妹,對下人也是如此。總之,她特別會做人。圓滑的度掌握不好,就是奸詐。但寶釵有著其他小女人沒有的胸懷,在下屬麵前,她溫柔待人,沒有架子,沒有居高臨下的傲氣;在朋友堆裏,她像一個特別能幹的大姐姐,能幫朋友把事情漂亮地搞定,但又絕對不用擔心她背後玩陰的;而在長輩麵前,她又知書達理,禮貌而又謙遜。這一點,正是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

揣摩人的秉性,是一種處世哲學,雖不高深,卻並非人人皆可悟其精義,得其要領。因為處世圓滑,不但需要閱曆與智慧,而且要有不問是非之心,善和稀泥之技。

武則天時期,“大周朝”宰相蘇味道,因處世圓滑而博得“模棱手”的雅號,他有一句名言,深入淺出地道出了其中奧妙:“處世不欲決斷明白,若有錯誤,必貽咎譴。但模棱以持兩端可矣。”誰若能按照蘇味道的教導處世,即使一時難以達到他的境界,也算進入“圓滑”的初級階段了。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要保持得和諧友好,退一步海闊天空,學會麵對複雜的問題,冷靜地抓住人際關係中的契合點,不加入其中的紛爭當中。友好相處,不計較雞毛蒜皮,和關係緊張的朋友或同事能夠化敵為友,投入活潑生動、富於朝氣的大集體中,我們不僅會得到更多的幫助,還會留下許多美好的回憶。凡事以和為貴,才能使我們在人生中收獲更多寶貴的經驗,在社會上亦是如此。

清朝一代文豪紀曉嵐,曆經了雍正、乾隆、嘉慶三個朝代更迭。他對為人處世就有非常獨特的見解,值得我們後人細細思量。在其著作《閱微草堂筆記》中,他提到與人相處之道時說:“處世圓滑、內心中正、不同流合汙而為人謙和。”

這個意思就是說處理具體事情的時候,可以適當掌握尺度,依情況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但是內心一定要誠實忠厚,做人要保持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