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低調做人,該“方”則“方”,該“圓”則“圓”(4)(1 / 2)

西漢時期,匈奴的首領冒頓權勢不穩,處於弱勢。鄰國的東胡不斷對其挑釁,企圖找借口滅掉匈奴。

冒頓有匹千裏馬,它日行千裏,全身沒有一根雜毛,亮如黑綢緞,被視為國寶。東胡知道後便向匈奴索要,如果不答應,則給了他們攻打匈奴的理由,所以冒頓決定忍痛把寶馬拱手送給東胡。

東胡輕易地得到了千裏馬,便更加狂妄。聽說冒頓的妻子很漂亮,東胡國王便說要納冒頓之妻為妃。匈奴的大臣一聽此話,欲與東胡決一死戰。但是東胡比匈奴強大,一日發生戰爭,則會連累諸多百姓,於是冒頓又把愛妻送給了東胡國王。

冒頓表麵上對東胡畢恭畢敬,暗地裏卻在壯大實力,希望有朝一日能一雪前恥。

東胡國王得到千裏馬和美女後得意至極,又第三次向匈奴索要千裏的土地。但此時的匈奴已是實力雄厚、兵精糧足,老百姓安居樂業,遠遠超過了東胡。於是當東胡使臣來後,冒頓便一改往日的低聲下氣,他拍案而起,怒吼道:“我國土地,豈可割予他人!東胡國王霸我王後,索我土地,實乃欺人太甚!我們現在要滅掉東胡,以雪國恥!”最後他親自上陣,眾人同仇敵愾,一舉消滅了毫無防備的東胡。

在麵對恥辱和困境的時候,要冷靜地思考,三思而後行,不要因魯莽而意氣用事。要像匈奴國王冒頓一樣能屈能伸,保存自己的實力,而不是發動無謂的鬥爭,要成就大事業,必須得有這樣的胸襟和氣度。

在中國的曆史上,不乏能屈能伸的偉人,臥薪嚐膽的勾踐,忍受胯下之辱的韓信,等等,他們之所以能成就偉業,是因為他們能屈能伸,能忍常人所不能忍的恥辱和痛苦。

在曆史上,有許許多多這樣的人物,為達到自己的目標,實現自己的理想,在關鍵的時候能屈能伸,等待最好的時機,從而保全了自己。這說明了能屈能伸、能剛能柔,充分把握事情的分寸,是許多曆史人物成功的重要途徑。

當然,這一個“忍”字並非委曲求全,而是在保存實力,等待事情的轉機。因為人若太剛強,遇事就會衝動、不顧後果,最後容易受挫;人若太脆弱,遇事就易優柔寡斷,最後錯失良機。所以隻有能剛能柔,屈伸有度,才能在局勢不利的情況下脫身,這實為一種反退為進的策略。

王碩在英國讀完計算機博士後回國找工作,雖有著博士文憑,但小公司不敢要,大公司又怕留不住,他去了很多公司應聘都未果。最後王碩決定收起所有的學曆證明,放低姿態去求職。

正好,有一家公司正在招聘程序輸入員,這對於王碩來說可是太簡單了,但是他仍一絲不苟,細致認真地幹著。沒過多久,經理便發現這個新來的程序輸入員不一般,他竟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這時,王碩便笑著掏出了學士證書。經理二話沒說,給他換了一個對口的崗位。

又過了幾個月,經理發現王碩經常提出一些獨到的見解,對公司的發展很有幫助,這時王碩又亮出了碩士學位證書,經理看了後又提拔了他。王碩在新的崗位上幹得非常出色,經理覺得不可思議,便把他推薦給了董事長,這時候王碩才拿出自己的博士證書,董事長毫無疑問地重用了他。憑借著能剛能柔的態度和辛勤努力,王碩終於取得了勝利。

王碩的成功還在於他的屈伸有度,做人做事就要像王碩一樣,因為低姿態隻是一時的,暫時的忍辱負重是為了實現更遠大的目標和長久的事業。人有時候與機遇往往就差一步之遙,若是能忍受一時的困境,便能達到理想的境界。屈和伸其實就是準備和積蓄的階段,就像運動員跑步一樣,俯身是為了積蓄力量,把全身的力量凝聚到發力點上,然後一躍而起,達到最快的目標。

能屈能伸是一個人生活態度的表現,若達到了剛柔並濟的境地,那麼生活中遇到再大的困境和挫折都能解決,那麼離成功也就不遠了。

從很多地方我們都能看到這樣的論調:堅守原則、奮鬥到底,你最終一定能取得屬於自己的成功!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這並不是絕對的,堅守固然沒有錯,但如果不懂得拐彎,那就是傻。但現實生活中偏偏有那麼一些人,撞到南牆也不知回頭,看見大海也不知退步,還一頭紮進去。這種人我們隻能姑且稱之為愚昧。到達成功的最優方法是:能屈能伸,能剛能柔。

8見好就收,凡事留有回旋餘地

見好就收,凡事留一絲回旋的餘地這是一種智慧的處世哲學,意思是說為人處世的尺度要把握好,凡事不可做絕,給彼此都留有一絲餘地。不管做什麼都要掌握好分寸,適可而止,不可太過。若苦苦相逼,把一件事或一個人逼到了懸崖邊,那對雙方都不是什麼好事。凡事不做絕了,留一絲回旋的餘地,在未知的道路上將會更加安全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