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學會說話,好口才幫你打出一片天(3)(1 / 3)

一位新來的律師參加公司的一個會議,在會議中,領導說完話後問了一句:“《海事法》追訴期限好像是6年,對嗎?”大家都沒有說話,新來的律師見此,便率真地說:“當然不是,《海事法》沒有追訴期限。”

會議室內頓時安靜下來,領導覺得臉上無光,氣氛降到了冰點。最後會議草草結束,年輕的律師也因此未得到重用。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傷害別人的麵子,使對方下不來台,常常不會有好結果。對於一個聰明人來說,即使自己做得再好,也不會逞一時之強,以傷害他人麵子來抬高自己的身價。

那麼,如何才能不傷別人的麵子,避免傷其自尊呢?

(1)盡量不要使用刺激性的語言

有些人在情緒失控的時候,往往會口不擇言,說出一些傷人的話,像“你腦子進水了吧”、“你以為你是誰呀”這些話都屬於刺激性的話,這樣的詞彙往往會破壞別人的心態,傷害他人的自尊。所以即使再生氣也不要用刺激性的語言去傷害別人,盡量委婉一些,以免給他人留下心結,造成難以消除的後遺症。

(2)不要用居高臨下的姿態說話

要想做到尊重他人,就必須放低自己的姿態,平等對待每一個人。如果你總是用一種居高臨下的姿態去跟人說話,便會使對方的自尊心受到傷害,即使你是一片好心,也會被人當做驢肝肺。相反,如果你能以平等的姿態跟人溝通,對方自然會願意和你說話,對你產生好感。

(3)不要對人不理不睬

大多數吵架都是從沉默開始,朋友之間吵架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兩人無話可說,視若無人。其實,這是對對方最大的輕視,也是在向對方的尊嚴作出挑戰。有時候,最傷人麵子的並非言語,而是對其的熟視無睹、漠視。因此,當雙方的關係到了尷尬的境地,不要沉默,哪怕咳嗽一聲,也能打破這可怕的寧靜。

世人既然視麵子比金錢重,那麼在待人處世中,不妨給他人留足麵子,同時也為自己掙得了人情。皆大歡喜,又何樂而不為呢?

6即使你手握真理,也不應咄咄逼人

語言是一把雙刃劍,在傷害別人的同時,也會傷害到自己。很多人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喜歡用一些犀利的語言,以咄咄逼人的態度,去表明自己的觀點,希望能在語言上戰勝對方。但是在生活中,很少有人是任人宰割的小羊羔,所以咄咄逼人並不是件好事,因為這樣做並不能得到你想要的。一味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結果隻會適得其反。有一位心理學家曾說過:“犧牲別人去做一件有利自己的事已經不妥當,硬把這件事當做對別人的一種慷慨和施予,就是自欺欺人的行為。而且,到頭來必定是失敗的。”

任何人內心都有自尊,適當地給人台階下,才能求得人際的和諧。當一個人肆無忌憚地揮著道理的“鞭子”,闖入別人的內心領地,一味衝動地捅破這張網,結果隻會引起對方強烈的抵抗和反感。而使用委婉的語言,既不得罪人,又能達到目的的,才是聰明人該去努力的方向。若與人在語言上交鋒,應考慮到對方的自尊,即使道理在你這邊,也不要咄咄逼人。當你把對方逼到絕路上時,別忘了自己麵前也是懸崖。因此,收斂鋒芒,既能避免傷害他人,更能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當我們每次和別人意見相左時,就該問問自己應該采取什麼樣的策略才能達到目的。所以有時候我們可能會陷入一個兩難的境地:究竟是該咄咄逼人與人鬥爭到底,還是軟弱屈服、妥協讓步?作家三毛告訴我們:“從容不迫的舉止,比起咄咄逼人的態度,更能令人心服。”因此,你在說話之前,如果能先去掉霸氣、傲氣,換成和氣,那麼就能更好地與人相處,也能更好地收獲人緣。

“不輕易指責別人”,是美國前總統林肯最偉大的優點之一,這也是值得每一個現代人借鑒的地方。但是林肯年輕的時候比較狂妄,待人處世不夠謹慎,喜歡咄咄逼人。

那時,林肯一旦發現對方的錯誤就愛寫信指責,有時還會將這些信故意扔在路上,讓過路的人能夠拾起看到。一次,林肯手下的一位將軍因判斷失誤而錯失了一次取勝的良機,林肯知道後非常憤怒。他馬上坐下來,給這位將軍寫了一封信。林肯在紙上發泄完之後,抬頭望了一眼天空。他突然覺得:也許我有些操之過急了,我沒有在戰場上,而是在白宮裏安靜地坐著,我命令將軍去進攻是件提筆一揮的輕鬆事。但是如果我若和他一樣在葛底司堡打仗,看見那些血肉橫飛的慘狀,聽見那些受傷士兵的痛苦呻吟,目睹將士們死亡時的安靜,也許我也不會急不可待地下令去進攻。如果我遇到這樣的情況,也許我也會有將軍那樣的膽怯心理,並和他犯同樣的錯誤。即使他做錯了,但不管怎麼說,事情已經過去了,把這封信發給他讓他難過,又有什麼意義呢?我是發泄了胸中的怨氣,而將軍呢?他可能對我強烈不滿,竭力為自己申辯,自然也會指責我的不是;也可能就此消沉,萎靡不振,不管哪樣,我都傷害了一個指揮員的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