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飯局,中國生意人交往的最佳闡釋(2)(1 / 3)

一個人的成功與否,與網絡交際有著莫大的關係,要想獲得成功,就必須將自己置身於一個合適的“人情場”之中。而飯局就是這“人情場”中的紐帶,是將人與人關係拉近的最有效的方式。確實,每一個社交高手,都知道飯局隻不過是一個平台。飯局裏,大家圍在一起吃飯,其實就是一個熟悉的過程,一個相識相知的過程,是為以後的合作打基礎。每一個深諳世故的人都知道:“飯”隻不過關係自己的生存質量,而“局”卻決定了一個人的發展前景。在溫飽已經不是問題的前提下,“局”就變得遠比“飯”重要。所以我們應該學會用“飯”來穩定自己的“局”,不管怎樣都要讓自己成為“局內人”。

因為設宴的目的主要是為了人脈和人情,自然少不了邀請一些陌生人。若想成為一個合格的局中人,應該事先做足功課了解對方的需求和輩分,特別是一些重要的宴請,一定要先對對方有個初步的了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遊刃有餘。因此,無論你從事什麼職業,處於什麼位置,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控飯局,那你未來的發展道路難免會多出許多不必要的坎坷。

一個人,不僅要融於這強大的“人情場”中,還要掌握飯局的藝術,這樣你就可以左右逢源,青雲直上。

吳紹是一家公司的普通職員,在市場部工作。因為自己的經理和人事部的經理有“過節”,所以兩個部門的人即便私底下關係很好,也絕不會在一起吃飯。

一次,公司領導決定從市場部和人事部中挑選一名員工出國培訓。大家都心知肚明,隻要有了出國培訓的機會,回來便有機會成為公司的高管。於是大家都開始辛勤工作,努力博得領導的好感。吳紹在努力工作的同時,也在揣度領導的心思:為什麼偏偏要在市場部和人事部挑選員工呢?而且出國回來後,有機會擔任高管職位,可能老板看中的不僅僅是能力,還有管理,於是他便開始籌劃一個飯局。

中午,吳紹和自己市場部的人一起吃飯,了解經理最新的情況。下班後,他又秘密地邀請人事部的同事參加一些飯局。來往幾次,他便了解了這二位經理之間的矛盾。也知道這二人其實都想和好,但礙於麵子,都不願開這個口。

於是在一次下班後,吳紹分別邀請兩個經理參加自己的生日宴會。席間,吳紹借醉酒賣傻,最終讓兩個部門的經理一杯酒泯恩仇。

最後,當其他同事還在埋頭工作時,領導便決定派吳紹出國培訓,因為領導看出他很會“辦事兒”。

吳紹很懂得飯局中的人情世故,他在知道市場部經理跟人事部經理關係已經很僵時,隻會秘密地邀請人事部的經理參加飯局,以免得罪自己的經理。隻有通過手段,將二人拉進自己的“局”內,一切就好辦了。所以聰明的飯局高手們都深知“吃飯事小,出局事大”的道理。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吃飯已經不再隻是為了果腹,而成為了社交的重要方式。在人脈、關係、資源越來越被看重的今天,飯局的橋梁作用也愈加凸顯。因此,懂得飯局中的奧妙,方可步步為營,招招取勝。

4點菜其實沒有那麼簡單

如何升職一直是職場中的熱門話題,到底如何才能快速升職呢?電影《杜拉拉升職記》中告訴我們,升職要奉行兩個原則:“努力工作”、“把老板的公司當成自己的公司”。不過,現實總是比藝術表演更骨感,想升職除了要“天資聰穎、吃苦耐勞”外,還要學會一門必不可少的小手藝:點菜。也許觥籌交錯前的鋪墊,往往比吃喝的過程甚至努力的付出更影響你的前途。點菜看起來是件很平常的事情,可裏麵也有講究、有竅門、有學問。一樣的錢,可以點出不同的菜,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果。花一樣的錢,點出的菜,如果菜式沒特色,主賓沒印象,眾人沒感覺,那就是花錢沒效果了。怎樣使商務宴請既有麵子又不浪費,這真得好好動動腦筋。

如果你留意觀察,你會發現公司裏總有這樣一種人,他們是“氣氛調節器”。不論工作能力如何,領導出席宴會總是喜歡帶上他。這樣的人物往往有以下幾點過人之處:會點菜、酒量好、口才好,有他在場,氣氛總是特別融洽,而這樣的人總會比那些悶頭做工作的人更快升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