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哥阿的大網發揮了重要作用,李國幾乎全軍覆沒,至於最後逃出去那點,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如此勝仗足以讓那哥阿揚眉吐氣。他事先製定的計劃非常完美,對手不知不覺落入他的口袋,遺憾的是鄭家沒有來,要不然可以一舉兩得。
但是,如果鄭家來了,勝負未可分也。不過此時,勝者為王,那哥阿用一場勝利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也讓清皇那邊認識到目前他的重要性。這是最主要的,他是那個無人可替代的將軍,不論什麼時候,他有這個資本。
如果要讓手裏可打的牌更多,那麼就要多做些貢獻。圍了這麼久沒打,該有個了斷了。如果孫望再拿下,那他的地位就更穩固了。南方三個強大的對手,如果去其二,剩下那個離死也就不遠了。那哥阿的眼裏充滿了光,是勝利的光,也是希望的光,更是得意的光。
除了做好外圍的防禦外,所有的兵力被那哥阿集結起來,浩浩蕩蕩的隊伍將孫望的城圍得水泄不通,勢必要拿下這座城。並且有尚可和耿忠帶著各自的人馬作為策應,要想插個翅膀飛出去都難,更別說突圍了。
自打城外廝殺以來,孫望就一直在關注戰事。他是多麼希望援軍能夠打敗城外的敵人,但是他也是投機主義者,他不肯拚一把,錯過了最好的機會,隻能眼睜睜看著援軍大敗,餘下的逃命而去。而現在,也沒有後悔藥了,對方已經將所有的兵力壓上來了,隻能說,這仗比以前更難打了。
孫望檢查了自己的隊伍,看了看城外的大軍,頓時有點接不上氣來,這相差比較懸殊啊。如果對方從四麵八方同時發動攻擊,就很難守了。如果隻有一個位置的攻擊點,還可勉強守守,但現在自己說了不算,得看對方的招數。
那哥阿現在的策略是速戰速決,已經圍了這麼久了,不能再拖了。於是,他派出四路人馬,從四麵同時發起進攻,時間就定在子時。隻見時間一到,炮聲大作,四麵的人同時發起了進攻。城內頓時亂作一團,各個城門都在請求增援。孫望手裏的兵有限,顧了這頭顧不了那頭。
即便是他派出自己的衛隊作為機動部隊,也解決不了此時的問題。也就幾個時辰,竟然城破了,那哥阿的一隊人馬打了進去。有一個方位能破,其他方位就快了,緊接著,其他位置都破了,那哥阿的大軍順利開了進去。
街上全是清兵,一家屋一家屋的查看,但凡留在城裏的百姓,都跪地求饒。孫望的手下一看大勢已去,也紛紛放棄抵抗,很快守城的士兵死的死,傷的傷,降的降。投降的士兵把那哥阿帶到了孫望府,那些前朝遺老們大多不願意投降,就自盡了。留下的就地降了。整個府邸亂作一團,家人們和下人們都躲在牆角瑟瑟發抖。
被包圍了的孫望府就像待宰的羔羊,死氣沉沉,甚至大氣都不敢出。大家遠遠看著凶惡的士兵,就立馬低下了頭,生怕被拉出去斬首。而那哥阿也有交待,進城後隻要投降的,一律免死,所以士兵們也不輕易動手。
直到那哥阿來到孫望府,兩位將軍麵對麵,勝者總是有底氣,敗者無可奈何,任人發落。這是曆史的必然。成王敗寇,孫望也要為自己的決策而付出代價,在能夠拚搏一把的時候他選擇了沉默,李國大傷元氣,現在輪到他了。
“孫將軍,別來無恙啊,如今這局麵,閣下還是歸順我朝吧”!那哥阿上來也不說廢話,直接就是勸降。
“士可殺,不可辱!我就是拚了這顆腦袋,也不會投降的”。孫望還是一身的傲骨。
“早就聞將軍深明大義,果然不同凡響。佩服佩服”。那哥阿以退為進。
“我是漢人,斷不能降了你,壞了名聲”。依然是義正言辭。
“就算你不為自己想,也要為家人想想啊”。那哥阿望了望那堆縮在牆角的人,他知道,那裏麵一定有孫望的家人。
這一下子就拿捏住了孫望,他陷入了沉思。一向以忠示人的孫望也感覺到了絕望,如果降了,保得全家人性命,但從此就沒了忠節名氣。但如果不降,大概率全家都要掉腦袋。這個選擇題怎麼做都是錯的。
孫望的選擇是曆史難題。他的前麵是耿忠、尚可等人,也可能是那些剛剛自盡的遺老們,無論哪一種,也隻是這天地間一栗,人生短短幾十年,為名為利或為家人,為自己,都是一道選擇題。而如今,他將為這道題做出沒有答案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