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 年,一群俄國專家來華傳播“巡回展覽畫派”的繪畫藝術。負責接待的同誌熱情地用“勤勞、智慧”等語彙稱讚俄羅斯民族,但俄專家們卻搖著頭笑了,並毫不掩飾地說:“俄羅斯民族是智慧的,但是它很懶惰。”在這個事例裏,智者出場了,這些俄國專家,這些毫不掩飾自己民族缺點的人,他們無疑是人類的智者!
不尋找自己的缺點,不敢承認自己的缺點,所以中國會有“浮誇風”,所以中國人會有很多好大喜功、喜愛拍馬奉迎的蠢人。而這些帶著巨大成就來中國的俄國專家,人家沒有喜滋滋地接受中國拍馬式的誇獎,人家是“毫不掩飾”地抖摟出自己的缺點,甚至他們爆出自己的缺點也沒有費多少勇氣。
是的,敢於承認自己的缺點已經是智者的一種習慣。而這對於極度愛麵子的中國人恐怕要鼓足很大的勇氣才能做得到的。
發現自己的缺點,承認自己的缺點,才能避免缺點帶來的負麵的效應。
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是個智者,他是個有很多缺點的人,他說話口吃不夠強壯不夠漂亮,但他從不掩飾自己的這些缺點,他用堅強的意誌征服選民最終競選總統成功。三國關羽是一個幾乎近於完美的英雄人物,但晚年卻做出了不智之舉。他刮骨療毒之後,武功百日之內不能自如成了他的一個弱點,但他不願承認自己技不如人,一味狂妄自大,終於敗走麥城。看來,智與不智、成功與失敗的區別就在於你敢不敢承認自己的缺點啊。
所以,當我們麵對自己的缺點時,要敢於正視,克服困難,一步步地走上成功。
努力幫助別人捍衛尊嚴
如果你是個不在乎尊嚴的人,那麼你肯定沒有好人緣;如果你是個隻顧自己尊嚴,卻不顧別人尊嚴的人,那麼你總有一天會在“尊嚴”上吃虧。
在現代社會裏,一個懂得交際藝術的人,即使他知道自己的觀點是完全正確的,在說服別人接受他的觀點的時候也會力求保住對方的尊嚴,並以此為切人點讓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結果,別人自然會認為他是寬容的、明智的紳士。
講下麵這個故事的,是一個白發蒼蒼的老護士,她曾獲得全國“勞模”稱號。
那時,她還是一個不諳世事的小姑娘,剛分到這所婦幼保健醫院。那天,一對年輕夫婦抱來一個發高燒的一歲小男孩,需住院輸液。也許是孩子病得太虛弱了,她在給孩子額頭套針的時候,老是找不到那細小的血管,急得滿頭大汗。病床上的孩子不停的哇哇啼哭,孩子的父母在一旁也不停地唉聲歎氣。那位父親甚至粗暴地說:“你怎麼搞的?不行,我們就轉院。”那位父親的話似銳利的鋼針,刺得她的心一陣陣的巨痛,眼淚忍不住地奪眶而出。淚水滴落在套針的手上,那隻手愈發地顫抖不停。孩子聲嘶力竭的哭聲揪扯著她柔弱的心,她多麼希望能有神人相助幫她套上那頑固的針頭。
正在她騎虎難下的時候,護士長被那孩子的父親叫來了。護士長看了看可憐掙紮的孩子和淚流滿麵的她,又看了看輸液器後對她說:“是輸液器有問題,快去換一個吧。”她迅速拿來一個新的輸液器。護士長輕車熟路地一下子為孩子套上了針頭,還責備她說:“你也不仔細檢查一下,輸液器有問題,還白費功夫。”旁邊的年輕父母聽護士長這麼一說,便沒再抱怨。她也擦幹淚水,輕輕地舒了一口氣。
下來後,護士長把她悄悄叫到一邊,語重心長地告訴她說:“輸液器是沒有問題的。你以後要苦練基本功啊。”那一刻,她的淚水似決堤的洪流滾滾而下。她由衷地感激護士長的良苦用心,給了她一次成長的尊嚴。
從那以後,她苦練基本功。上班練,下班也練。母親被她的苦心所感動,主動成了她的“模擬”病員。眼看著母親的雙臂被她蹩腳的套針技術紮得鮮血淋淋,有時疼得冷汗直冒,她的心也在一陣陣地滴血。後來,她幹脆悄悄將自己作為了實驗品。當汗水和淚水成串落下的時候,她的眼前不由自主地映現出護士長那期待的目光;當嬌嫩的手臂被紮得布滿了蜂窩般密集的針眼,當疼痛如海潮般不斷襲來的時候,她的耳邊便一遍又一遍地響起護士長那親切的話語。
就這樣,沒幾年,她便成了院裏有名的“一針準”,成了人人欽慕的業務骨幹,進而成為了全國勞模。她說,是護士長給她的那份成長的尊嚴激發了她不斷上進的決心。她永遠感激那位護士長。
那些認為自己掌握著真理,拚命找別人過錯和缺點來說服別人,甚至威脅別人的人是粗暴無禮的蠢人。即使他說的是事實和真理,也沒有人會接受這種溝通方式,因為他已經深深地傷害了別人。
在雜誌界,能受邀參加一年一度的雜誌評審工作是一項殊榮。很多人對此向往已久,但是很少有人能這麼幸運每年都在應邀之列,充其量連續參加一兩次,以後就再也無緣了。但是,沃恩卻是最幸運的一個,他每年都會收到邀請函,參加此項工作,大家對他羨慕不已。
他在年屆退休時,有人問他其中的奧秘,他才微笑著告訴人們自己的“訣竅”。
“其實,要說專業眼光,坦率地講,我並不是特別在行,而且我的職位也不高,不足以成為別人重視我的原因,我相信,我之所以每年都會被邀請,就是因為我捍衛所有人的尊嚴,這看起來是件小事,可是它產生的影響卻是難以想象的。”
“並不是所有的雜誌都辦得很出色,但是在公開的評審會議上我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多稱讚、常鼓勵、少批評。畢竟每一份雜誌都有它的優點,而對於不足之處,我就會等會議結束後在私底下找來雜誌的編輯人員溝通,指出他們的缺點。”
盡管雜誌有名次先後,但沃恩讓所有人都有麵子,也就難怪承辦該項活動的人員和編輯都尊敬他、喜歡他,他能每年當評審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別人的尊嚴與自己的尊嚴一樣重要,捍衛別人的尊嚴就等於為自己多交了一個朋友,有朝一日,在需要的時候,別人同樣能會自己挺身而出。要敢於捍衛別人的尊嚴。
即使是對手,也值得尊重
一位動物學家在觀察生活於非洲奧蘭治河兩岸的動物時,注意到河東岸和河西岸的羚羊大不一樣,前者繁殖能力比後者更強,而且奔跑的速度每分鍾要快 13 米。他感到十分奇怪,既然環境和動物都大致相同,何以差別如此之大呢?為了解開這個謎,動物學家和當地保護協會進行了一項實踐,在兩岸捉到 10 隻羚羊送到對岸生活,結果送到西岸的羚羊發展到 14 隻,而送到東岸的羚羊隻剩下 3 隻,另外7 隻被狼吃掉了。
謎底終於揭開了:原來東岸的羚羊之所以身體強壯,隻因為它們附近居住著一個狼群,這使羚羊天天處於一種競爭環境中,為了生存下去,它們越來越有戰鬥力,而西岸的羚羊長得弱不禁風,恰恰就是缺乏天敵,沒有生存能力。
可見生活中出現一個對手,一些壓力或一些磨難,的確不是壞事,正是對手給了自己壓力,就等於給了自己動力。有時,對手就是你向上的動力,要尊重自己的對手,不能產生嫉妒、自大等有害心理,那是腐蝕你精神的鴉片啊。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競爭對手,挫折是一種財富,經曆了挫折我們才會更加成熟。對手其實也是朋友,有對手,生活才更加多彩,人生才會更有意義。然而現實生活中,有些人是怎樣對待對手的呢?有的打擊報複,有的橫眉冷對,有的冷嘲熱諷,有的背後捅刀,更有甚者,對自己的對手大開殺戒,搞出命案。
如果說,你是一枚硬幣的這麵,那麼對手就是硬幣的另一麵。因此,尊重你的對手,尊重彼此之間的遊戲規則,就是尊重你自己。
在 20 世紀 70 年代的美國新聞界,《華盛頓郵報》和《華盛頓明星新聞報》是一對競爭最激烈的死對頭。
1972 年,水門事件最初被《郵報》披露。為了以示懲罰和恐嚇,總統尼克鬆表示隻接受《新聞報》獨家采訪,而把《郵報》記者趕出了白宮。
就在這時,《新聞報》卻發表了一個大大出乎白宮意料之外的社論:它不會作為白宮泄憤的工具來反對自己的競爭者,如果《郵報》記者不能進入白宮,他們也將停止采訪該機構。
這樣的對手,這樣的競爭,20 年後說起來還不禁讓人悠然神往,肅然起敬。好朋友難找,而好對手似乎更難尋。
尊重你的對手——如果是一個好的對手,你更要珍惜它,甚至熱愛它。
生於安樂,死於憂患。一個一帆風順的人經不起風雨的洗禮,溫室裏的花朵經不起霜打雪凍,過於平穩的生活或工作容易使人滋生惰性,正是這惰性會吞食你的進取心。人無遠慮,必有近憂。超越對手就是我們的目標,因為有對手,我們就感到了危機,我們就要奮鬥,就要創新。正視對手,尊重對手,接納對手,方顯你的豁達和高尚,也會讓對手佩服你、敬重你,使你的人格升華。
仔細想想,你的對手不是你的敵人,而是你學習的對象。說到底,我們的對手不是別人,而是自己,你在幫助對手,超越對手的同時也是在超越自己,山越高,征服它就越能體現自身的價值。你生命的影子無處不在,對手也無處不在。朋友,善待對手,尊重對手吧。
甘於在不如你的人麵前放下麵子
人都是有臉麵的,但太顧及臉麵很多時候隻能是讓自己有苦說不出。“死要麵子活受罪”,正是對此種心態的極佳寫照。在我們生活中有許多這樣的人,他們不懂得如何拒絕別人,放不下自己的麵子,“打腫臉充胖子”。本來是自己能力之外的事情也一味逞強,生怕被人瞧不起,說到底還是虛榮心在作怪。
在現實中,總有一些人為了麵子奔波一生,最後留給自己的還是煩惱一堆。其實,他們輸的不是他們的個人能力,也不是他們的行為技巧,而是這個不名一錢的薄薄的臉麵。隻要換一個角度,他們的人生和事業就可能同時有所飛躍!
因為成就我們人生的不是這些毫無價值的麵子,而是靈活的百轉思維。
隻要自己想得通,換一個活法,一切都可能走得通
小品《有事您說話》是對那些要“麵子”的人的諷刺:郭冬臨是廠裏的一名普通職工,他希望別人能夠高看自己一眼。但他並沒有在工作中努力,而是一味地幫人家辦事。大家覺得他挺熱心,有什麼事都求他,對此他即使辦不了也為了顧全麵子而答應下來。為了替科長買火車臥鋪票,他先謊稱自己鐵路上有熟人,然後再連夜冒著寒風去火車站排隊,要是排不上再自己搭上錢從票販子手裏買高價票。最終事情辦完了,拿到票的科長喜笑顏開,連誇小郭有本事,可他背後的辛酸隻有他自己知道。他這樣做就是想讓別人認可自己,不願承認自己比別人差,怕傷及同事的感情或是得罪上司。可到頭來自己得了“麵子”卻累壞了身子,還讓家人為之落淚。
其實麵子什麼都不是。但並不是說麵子不需要保護,因為它很薄,很容易被刺破。這就需要培養一種坦然的心態,能拿得起,同時還要能放得下。
能否得到別人的認可和欣賞,不僅僅是看你幫了別人多少忙,能做出什麼其他人辦不到的事,更主要的是看你能否在自己的領域做出一番成就,能不能做個有個性的人,不唯他人馬首是瞻,敢於承認自己的缺點,不為了那虛無的“麵子”而丟失了人的本色。
如果我們能夠正視麵子,認識到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比麵子重要的東西還有很多,放下那些沒有價值的麵子,我們的生活就不會有那麼多的痛苦。
一名博士生畢業後分到一家研究所工作,成為研究所學曆最高的人,於是不免有些沾沾自喜,心裏瞧不起別人,連學曆沒有他高的所長也沒太放在眼裏。
一個星期天,他到研究所後麵的小池塘去釣魚,正好正副兩位所長也在釣魚,位置坐在他的一左一右,他隻是微微點了點頭沒有說話,心想這兩個本科生,有啥好聊的?
不一會兒,正所長放下釣竿,伸伸懶腰,蹭蹭蹭從水麵上快步如飛地走到對麵上廁所。博士吃驚的眼睛瞪得像乒乓球一樣大:“水上飄?不會吧?這可是一個池塘呀!”
正所長上完廁所回來的時候,同樣還是蹭蹭蹭地從水上飄回來。怎麼回事?博士想不明白,又不好意思去問,心想自己可是博士啊!
過了一會兒,副所長也站起來,走幾步,蹭蹭蹭地飄過水麵上廁所,完事後,同樣又從水上飄了回來。這下子博士更是吃驚的嘴巴都合不攏了:“不會吧,難道我到了一個江湖高手雲集的地方?敢情研究所不是研究所,改少林寺了?”
半個小時後,博士也內急了。這個池塘兩邊有圍牆,要到對麵廁所非得繞十多分鍾的路,而回單位上又太遠,怎麼辦?
博士憋了半天後實在堅持不住了,又不願意去問兩位所長,於是硬著頭皮起身往水裏跨:“我就不信連本科生都能過的水麵,我堂堂一個博士都不能過。”
卻隻聽“咕咚”一聲,博士生栽到了水裏去了。
兩位所長將他拉了出來,問他好端端的為什麼要往水裏跳。他這才不好意思地問:“為什麼你們能走過去,我卻掉進水裏了呢?”
兩位所長相視一笑:“這池塘裏有兩排木樁子,由於這兩天下雨漲水,正好淹在水麵下了。我們都知道這木樁的位置,所以能踩著樁子過去。你想過去,怎麼不問一聲呢?”
這個故事說明,學曆無論多高也隻能代表過去,隻有學習力才能代表將來。尊重有經驗的人,尊重領導,尊重年長的人,尊重比自己有更多經曆的人,學會放下麵子,謙虛好問,才能少走彎路。
如果不問,博士不知道原來問題這麼簡單,有些對自己來說是天大的難題,在別人那裏也許就是一層窗戶紙。三人行,必有我師,放下自己的麵子,其實是為了更好地成長與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