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低調處世,做人拒絕張揚(1 / 3)

做人之難,難於從躁動的情緒和欲望中穩定心態;成事之難,難於從紛亂的矛盾和利益的交織中理出頭緒。低調做人,低調行事。這就要求把自己調整到以一個合理的心態去踏踏實實做人、做實事、做好事,就是樹立信念、敢想敢拚、以誠待人、公正處事、努力學習、成熟思考、積極行動、持之以恒。如此則事必成!做人和做事往往都是相互聯係的,隻有彼此相互配合才能一步一步走下去。

為人謙遜內斂不張揚,也不消沉,保守。而不張揚本身,是很有自信,內心深處蘊藏著勃勃生機和無限活力,處於低穀不頹廢,遇到困難不退縮,一帆風順不得意,成績麵前不炫耀,永遠保持踏踏實實、平平常常、自自然然的生活和格調,以成熟、理性、豁達、自重、睿智處世做事。

淡泊寧靜,過有品位的生活

人當有高遠的理想,壯誌淩雲、氣衝霄漢,正如諸葛亮以“寧靜以致遠,淡泊而明誌”為座右銘一樣,人要有淡泊名利的心境。在人們看來,壯誌淩雲和淡泊名利似乎自相矛盾。著名的劉禹錫的《陋室銘》和陶淵明的《歸園田居》講的都是淡泊名利、歸隱山林、淡化理想的名篇。但這兩點其實並不矛盾,而且還是一個和諧統一的整體,將低調做人、高調做事完美的結合在了一起。

淡泊名利,無私奉獻,我們要有更加寬闊的胸懷和更加高遠的誌向。個人的名利得失比之於壯麗的社會事業,是微不足道的。古代先賢尚且可以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情懷,我們現代人更應有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精神境界。

“我是一個普通教師,教學平平,工作一般,不夠推薦院士條件,我要求把申報材料退回來。”1999 年,馬祖光得知學校把為自己申報院士的材料寄出後,就十萬火急地給中科院發出這樣一封信。他的理由是很多比他優秀的學者還沒有成為院士,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話發自內心。

2001 年,新的院士評審規則要求申報材料必須由申請者本人簽字,馬祖光卻拒絕簽。申報期限最後一天,原校黨委書記隻好以校黨委名義到他家做工作。

“我年紀大了,評院士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應該讓年輕的同誌評。我一生隻求無愧於黨就行了。”馬祖光還是不同意簽字。

“你評院士不是你個人的事,這關係到學校,是校黨委作出的決定。你是一名黨員,應該服從校黨委安排。”李生接著他的話題聊起了學校的黨建工作,這激起了馬祖光對入黨以來的美好回憶:“我這一輩子都服從黨組織的安排……”李生趕緊接過話頭,“那你再聽從一次吧!”

“迂回戰術”奏效了。馬祖光勉強簽了字,半天不吭氣。申報後,馬祖光當選為中科院院士,他說:“第一是黨的教育和培養,第二是依靠優秀的集體,第三是國內同行的厚愛。”

這裏有一個小插曲。中科院審閱馬祖光的院士推薦材料時,產生了疑問:作為光學領域知名專家,馬祖光的貢獻有目共睹,可許多論文中他的署名卻在最後,為什麼?

哈工大光電子技術研究所博士生導師胡孝勇說:他為別人做了大量準備工作,花了大量心血。他依據每個人的特點,把爭取來的很多課題分出去,讓別人當課題組長。馬老師沒有半點私心。

哈工大光電子技術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王月珠說:馬老師從德國回來後,把自己在國外做的許多實驗數據交給我測試。測試後完成的論文他改了三四遍,我便把他的名字署在前麵,他一口回絕,最後他的名字還是排在最後。

幾乎每一篇論文的署名都有這麼一個過程:別人把馬祖光排在第一位,他立即把自己的名字勾到最後,改過來勾過去,總要反複多次。

克己奉公,淡泊名利。正如馬祖光所說:“事業重要,我的名不算什麼!”

正確對待名利,一個人無論取得了怎樣的成績,都應該清醒地看到:個人的力量和作用是有限的。不計名利得失,不計榮辱進退,吃苦在前,享受在後,把自己的一切獻給國家和人們。

宋朝的楊家將是家喻戶曉、眾所周知的。楊繼業在麵對外敵遼人入侵時,曾經對楊四郎說過一句話:在民族大義麵前,個人的榮辱得失是微不足道的。是呀,在執著的最高理想——保衛祖國麵前,有什麼比民族大義更為珍貴的呢?楊繼業最終懷著一顆愛國之心死在了李陵墓前,給後人留下了慷慨悲壯、充滿民族氣節的詩句:“願得此生長報國,何須生入玉門關。”

李白曾在《將進酒》中說:“古來聖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聖賢之所以會寂寞,因為他們誌存高遠而淡泊名利,因為他們高調做事卻低調做人。空虛者是沒有理想、無所期盼的;落寞者是有理想有期盼而不能實現的;苦悶彷徨者是能實現而不能把握的。這些,都是他們不懂人生所要經曆的幾大境界,也不能正確適度地處理理想和現實的關係造成的。

性格豪放者心胸必然豁達,壯誌無邊者思想必然激越,思想激越者必然容易觸怒世俗和所謂的權威。所以,社會要求成大事者能夠隱忍不發,淡泊名利。

寬容是君子的座右銘

寬容別人,其實就是寬容我們自己。多一點對別人的寬容,其實,我們生命中就多了一點空間。有朋友的人生路上,才會有關愛和扶持,才不會有寂寞和孤獨;有朋友的生活,才會少一點風雨,多一點溫暖和陽光。其實,寬容永遠都是一片晴天。

寬容就是在別人和自己意見不一致時也不要勉強。從心理學角度,任何的想法都有其來由。任何的動機都有一定的誘因。了解對方想法的根源,找到他們意見提出的基礎,就能夠設身處地,提出的方案也更能夠契合對方的心理而得到接受。消除阻礙和對抗是提高效率的唯一方法。任何人都有自己對人生的看法和體會,我們要尊重他們的知識和體驗,積極吸取之間的精華,做好揚棄。

要學會低調地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具備“不計前嫌、寬以待人”的品質,不要用勢利眼和有色眼鏡看人、看社會。也不能因外界或個人情緒的影響,對人對事表現得時冷時熱。在實際生活中,絕大多數人都願意接觸與自己愛好相似、脾氣相投的人,這在無形中也就可能冷落了其他一些人。因此,要想低調做人就要適當地調整情緒,增加與自己性格愛好不同的人的交往,尤其對那些曾反對過自己的人,更需要經常與他們交流,防止造成不必要的誤會與隔閡。

如果領導能夠對下屬的過錯既往不咎,就會以自己的寬容贏得下屬的忠誠。

三國時期,諸侯割據稱雄,各個勢力長期混戰,力量此消彼長。曹操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強大起來,成為唯一能和袁紹相抗衡的力量。

不過在當初,袁紹的實力比曹操大得多。曹操手下的不少謀士都與袁紹有書信上的秘密往來,因為他們害怕曹操被袁紹兼並以後自己沒有退身之路。

官渡之戰結束後,在清理戰利品時,曹軍從袁軍大營裏繳獲了一大摞書信,都是曹操的部下寫給袁紹的密件,那些寫了信的人見秘密即將敗露,一個個膽戰心驚,不知如何是好。正當眾人緊張萬分之際,曹操卻當著眾人的麵,把那些信全部燒掉了,並對他們說:“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以前我們就像是雞蛋,而袁軍就像是石頭。我也在為自己的退路擔心,我的屬下這麼做,我完全能夠理解。”

那些提心吊膽的人見曹操如此寬容,又目睹那一大摞書信在烈火中化為灰燼,個個如釋重負,感到空前的輕鬆,同時都流下了感激的淚水。

那些給袁紹寫過信的人,從此成了曹操忠實的謀士,他們爭相出謀劃策,為曹操的稱霸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作為上級,隻有和下級搞好關係,贏得下級的擁戴,才能調動下級的積極性,從而促使他們盡心盡力的工作。俗話說:將心比心,你想要別人怎樣對待你,那麼你就要先怎樣對待別人,隻有先付出愛和真情,才能收到一呼百應的效果。因此,付出一份寬容,收獲十份真誠,當領導者用寬容之心對待下屬時,就能激發下屬的潛能,並能贏得下屬的忠心和擁護。

三國時期的蜀國,在諸葛亮去世後任用蔣琬主持朝政。他的屬下有個叫楊戲的,性格孤僻,訥於言語。蔣琬與他說話,他也是隻應不答。有人看不慣,在蔣琬麵前嘀咕說:“楊戲這人對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話了!”蔣琬坦然一笑,說:“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氣秉性。讓楊戲當麵說讚揚我的話,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讓他當著眾人的麵說我的不是,他會覺得我下不來台。所以,他隻好不做聲了。其實,這正是他為人的可貴之處。”後來,有人讚蔣琬“宰相肚裏能撐船”。

寬容就是不計較,事情過了就算了。每個人都有錯誤,如果執著於其過去的錯誤,就會形成思想包袱,不信任、耿耿於懷、放不開,限製了自己的思維,也限製了對方的發展。即使是背叛,也並非不可容忍。能夠承受背叛的人才是最堅強的人,也將以他堅強的心誌在氛圍中占據主動,以其威嚴更能夠給人以信心、動力,因而更能夠防止或減少背叛。

低調是強者最好的外衣

古人雲:大丈夫能屈能伸,一個人要懂得退讓的道理。就像打拳時,退回一步,不是膽怯,而是為了下次出拳時更有力。攀登人生的高峰就像跳高,如果沒有一刹那間的下蹲積聚力量,怎麼能縱身上躍呢?做事不能由著自己性子來,不能僅憑自己主觀意誌行事。此路走不通時要換一個方向,不能一條道走到黑。更不能不撞南牆不回頭,也不能不見棺材不落淚。一旦鬧到事情不可收拾的地步,就沒有後悔藥可吃了。

當然,除了在得意之時,不要張揚外,即使在失意的時候,也不能在公開場合向其他人訴說種種上司的不對,甚至還要牽連其他同事也犯了同樣的錯誤怎麼不被懲罰。要是這樣的話,不但上司會厭煩你,同事們更加會對你惱怒,你以後在單位的日子肯定不好過。所以,無論在得意還是失意的時候,都不要過分張揚,否則隻能給工作帶來障礙。

王紅是個精明能幹的女子,年紀輕輕便受到老板的重用,每次開會,老板都會問問王紅,對這個問題怎麼看?王紅的風頭如此之勁,公司裏資格比她老、職級比她高的員工多多少少有些看不下去。

王紅觀念前衛,雖然結婚幾年了,但打定主意不要孩子。這本來隻是件私事,但卻有好事者到老板那裏吹風,說王紅官欲太強,為了往上爬,連孩子都不生了。這個說法一時間傳遍了整個公司,王紅在一夜之間變成了“當官狂”。此後,王紅發覺,同事看她的眼神都怪怪的,和她說話也盡量“短平快”,一道無形的屏障隔在了她和同事之間。王紅很委屈,她並不是大家所想的那麼功利呀,為什麼大家看她都那麼不屑?

在職場中鋒芒太露,又不注意平衡周圍人的心態,有這樣的結果並不奇怪。王紅並非是目中無人,隻是做人做事一味高調,不善於適時隱藏自己的鋒芒。

被同事孤立的滋味不好受,被孤立的原因也是五花八門。但每個感到孤立的人都可以想一想,為什麼被孤立的是自己,而不是別人呢?除了遇上一些天生善妒的小人,大部分時候,自身的一些缺點都是導致被孤立的主要因素。在單位裏,飛揚跋扈的人、搬弄是非的人、打小報告的人、愛出風頭的人,往往都是被孤立的對象。假如你被孤立了,趕快檢查一下,看自己是不是這類人?

在職場上,一大忌諱:過於表現,過分張揚自己。每當自己工作有成績而受到上司表揚或者提升時,不少人往往會在上司沒有宣布的情況下,就在辦公室中飄飄然去四下招搖,或者故作神秘地對關係密切的同事傾訴,一旦消息傳開來後,這些人肯定會招同事嫉妒、眼紅心恨,從而引來不必要的麻煩。

有一位留學美國的計算機博士,畢業後在美國找工作,結果接連碰壁,許多家公司都將這位博士拒之門外。這樣高的學曆,這樣吃香的專業,為什麼找不到一份工作呢?

萬般無奈之下,這位博士決定換一種方法試試。他收起了所有的學位證明,以一種最低身份再去求職。不久他就被一家電腦公司錄用,做了一名基層的程序錄入員。這是一份稍有學曆的人就都不願去幹的工作,而這位博士卻幹得兢兢業業,一絲不苟。沒過多久,上司就發現了他的出眾才華:他居然能看出程序中的錯誤,這絕非一般錄入人員所能比的。這時他亮出了自己的學士證書,老板於是給他調換了一個與本科畢業生對口的工作。過了一段時間,老板發現他在新的崗位上遊刃有餘,還能提出不少有價值的建議,這比一般大學生高明,這時他才亮出自己的碩士身份,老板又提升了他。

有了前兩次的經驗,老板也比較注意觀察他,發現他還是比碩士有水平,其專業知識的廣度與深度都非常人可比,就再次找他談話。這時他才拿出博士學位證明,並敘述了自己這樣做的原因。此時老板才恍然大悟,於是就毫不猶豫地重用了他,因為對他的學識、能力及敬業精神早已全麵了解了。

人生如棋,有時不妨先理智地後退一步,結果卻能化險為夷,出奇製勝。人生如航船,聰明機智的舵手,遇彎就彎,遇直快行。遇彎不轉舵就會觸礁。做人應當有彈性,選擇了彈性,就意味著選擇了快樂。蘆葦能屈能伸,所以能在狂風暴雨中生存下來;榆樹想始終挺直腰杆,結果被狂風吹折。當然,遇彎停滯不前,也達不到航行的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