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低調處世,做人拒絕張揚(2 / 3)

糊塗一時,成全一世

清代畫家鄭板橋一句“難得糊塗”道出了人生的大智慧、大哲學。職場中,適時裝糊塗包含著大智若愚的智慧光芒,可以使職業人在職場中自由遊走。工作中不能糊塗,平時可以適時裝糊塗。

中國人向來是很精明的,越是精明的人越知道聰明人處世難,容易招致妒嫉、非議,甚至為聰明而喪生。曹操因為妒嫉楊修的才能而殺了他;隋煬帝因為妒嫉王胄的詩才,也把他殺了,還吟著王胄的詩句“庭草無人隨意綠”,洋洋自得地說:“你還能寫出這樣的好詩嗎?”所以,從老子開始,中國人就深悟了“大智若愚”的道理,越是聰明,表現得越是愚笨,以便在別人的輕視和疏忽中找到自我發展的空間。

據說,在舜未登上天子位的時候,他的異母弟弟象,為圖占家業,幾次要謀害他。昏聵的父親和後母也總是偏心、縱容象。有一次,父親和後母找舜,說穀倉頂壞了,要他爬上去修理。當舜一上到倉頂,父、母、弟弟就抽了梯子,放起一把火想要燒死他。幸虧他撐起大鬥笠,乘著一陣大風往下一跳,才得脫險。

另一次,父親和後母讓舜去掏井。那井很深,剛把舜吊到井底,上麵的人就收了繩子,推下幾大堆泥土去,以為這一回舜死定了。象很高興,沒想到,當他來到舜的臥室時,卻看見舜正坐在床上彈琴。這是咋回事?原來那井底還另有一個出口,舜是從那裏脫生的。這一下,象驚呆了,他悔恨、羞慚不已,上前向哥哥道歉。舜呢,顯得若無其事的樣子,他微微一笑,說:“我並不計較。”

在戰國時,有一次,萬章與孟子談論到這個故事中的舜。

萬章認為,舜或者是糊塗,或者是偽善,二者必居其一。孟子則不同意這種看法。

萬章說:“怎麼不對?兩件事裏,都表現出舜並不知象要害他,這豈不是糊塗?”

孟子說:“怎麼不知道!隻不過舜對弟弟,比較寬厚、仁慈罷了。”

萬章說:“依您之見,舜是心裏憂心忡忡,表現得卻像沒那麼回事,這豈不是強顏為歡,是十足的偽善嗎?”

孟子直搖頭:“不,這怎麼叫偽善?既然象已承認自己錯了,有悔改之意,舜又怎能不高興?這不叫偽善,叫寬宏大度啊。?

“糊塗”一時,能讓人得到一種安寧,一種輕鬆。這難得的糊塗,對家庭來說是理解、包容、平等;對社會來說,就是寬容、大度、愛心。睜大眼睛看自己,對自己所做的事情聰明一點;眯著眼睛看別人,對別人的看法糊塗一點,也許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難得糊塗”,而“難得糊塗”的最高點,應該是每個人都有一個寬如大海的胸襟。

難道聰明不好嗎?聰明很好,但聰明很累。培跟說:“生活中有許多人徒然具有一幅聰明的外貌,卻並沒有聰明的實質。這是小聰明,大糊塗。”現實生活中有許多人,看起來非常聰明,可凡事斤斤計較,凡事隻知進,不知退,凡事都要丁是丁,卯是卯,活起很累。如此把自己累地身心疲憊,真不如在現實生活中,用一種“難得糊塗”的思維方式,以平常之心、平靜之心對待人生,換得泰然安詳。

人生都道聰明好,難得糊塗方為妙。朋友,人生短暫,用一顆寬容之心去容納你周圍的人和事吧,也讓我們活的灑脫一些,“難得糊塗”一把吧!

做事既守原則又不張揚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原則就是辦事的方圓,成事的規矩,行事的底線。一旦突破了這一底線,縱有多少技巧和方法,也將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明星在聚光燈下的一分鍾亮相,或許要經過台下數小時的演練。同樣,一個成功的人,別人看到的隻是他風光的一麵,而很少有人去提及他成功背後的辛酸。

宋思明 20 多年前從成都來到昆明,從租個露天帳篷生產製造沙發海綿起家,到開創性地承辦 1996 成都家具展銷會,再到建立雨龍家具城,宋思明的經商頭腦令很多人嘖嘖稱讚。但,宋思明不僅僅是一個商人,他還兼得了雲南人的厚道。做事時從不張揚,等他完成一件大事回過頭來的時候,別人已經難以趕超他;主動邀請質監部門檢查商場質量,引起行業輿論嘩然;參加公益事業、捐款捐物時他最積極,但從不在人麵前說起。

一個聰明的頭腦,還有一顆善良的心,很多跟他打過交道的人都說,宋思明是一個思想簡單的人,做人低調得很。但就是這樣一個“思想簡單”的人,卻在雲南家居界特立獨行,打出了“家具批發”這張王牌。這還不算,當他的事業起步後,他又有新的壯舉了——他要在建立雲南東南亞南亞文化產業博覽交流中心。這個占地 30 多萬平方米的文產中心將成為他的又一個新起點。但他並不向周圍的人炫耀這些,隻是很低調的做著自己應該做的事,不張揚,不自傲成了他的人生寫照。

胸懷博大,為人處事不計小隙,凡事“和為貴”,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隻要對方大節不虧,就是與自己有“不可調和”的矛盾,積怨很深,也要公平、寬厚相待,是謂“寬容”。《韓子》講了這麼個故事:解狐與荊伯柳素有怨隙。一天,趙簡王找解狐,問他:“上黨那裏缺個太守,讓誰去?”解狐回道:“荊伯柳。”簡王說:“他不是和你有仇嗎,你怎麼推薦他?”解狐說:“你是讓我舉賢,條件是被推薦的人能否勝任,不牽扯彼此的個人私怨。”還一個類似例子,出自《說苑》:晉文公問大臣舅犯,誰可以任西河守,回說:“虛子羔。”晉文公說:“他不是你的仇人嗎?再說這個人也有問題。”舅犯說:“你是問誰能擔當西河守,不是問我的仇人是誰。這本來是兩檔子事。”結果晉文公還是采納了舅犯的意見,重新啟用子羔。子羔知道內情後,專門去答謝舅犯說:“你看我身上還帶著罪名,不僅被赦免了並且還讓我出任西河守,若不是你的美言,哪還有我的今天,真得好好謝謝你呀!”舅犯非常反感地說:“推薦你是為了公,我不因私仇害公。你走吧,否則我要拿弓箭把你射出去!”

做事的原則包括很多,寬容就是其中最重要之一,解狐和舅犯都把私人恩怨和公事公辦分的很明確。引賢納士時不參合個人的恩怨,堅持原則能讓你做事時更順利。有時人總會遇到一些拿準不定的麻煩,怎麼做似乎都有道理但也都有錯,這時,你應該問問自己心中的原則,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

一家公司要想上市,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最近連續 3 年都要盈利,某公司前兩年業績一直很好,因此他們做好了上市的準備,但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利潤為負數,公司經理為了能讓公司上市,不惜違背行業原則,命令會計把今年的利潤做成正數,會計很無奈,做了自己就要承擔責任,不做在這公司就待不下去了,這時,原則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會計最終離開了這個公司。而這個公司也上市了,但很不幸,沒過 1 個月,這家公司被查出了問題,經理麵臨牢獄之災,公司麵臨破產風險,而那個會計則在另一家公司當上了財務主管。

做每件事,我們都追求成功,但很多事並不是盡如人意,我們會遇到很多阻撓,受到很多限製,這所謂的限製也就是原則,抑或是說來自於法律、道德等方麵的限製和製約,你如果忽略這些,必然會遭到道德的譴責,甚至於法律的製裁。你很有可能還會遭到自己良心的譴責。正確地運用做人做事原則,不張揚不驕傲,隻會有利於我們事業的發展,而不會阻礙我們的前進。

“大度”是領袖人物製勝的內功

所謂大度就是氣量寬宏能容人,豁達大度,大度包容。做人應該大度,這個話題聽起來很容易,但做起來卻很難。古人說宰相肚裏能撐船,其實這也是在說做人的一種品格,這種品格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後天經過磨煉逐步形成的。

書中說:“人情反複,世路崎嶇。行去不遠,須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遠,務知讓三分之功。”這樣做,既是為他人著想,又能為自己留條後路,看似糊塗,實是大精明。

有人說:“你可能不知道提奧多羅斯福,但你不會不知道洛克菲勒。”是的,洛克菲勒從幾千元起家創立標準石油公司,最後建立了全美最大的石油壟斷財團,業績最輝煌的時候,他的財團占全美石油市場的 95%,被人們譽為“石油大王”,其所有成績的取得離不開他重用人才的價值觀。

洛克菲勒不但非常重視人才,而且他使用人才也有很強的原則性。他往往先交給對方具體的任務,如若按時完成,他就會放手讓對方去做其他事。隻要對方有才,即使是敵人,他也會盡力邀請對方。他和下屬關係非常融洽,他經常真誠地稱讚下屬辦事能力,這也是他事業成功的秘密之一。

有一次,他的合夥人愛德華貝特福在南美經營一筆生意失敗了,使公司損失了 100 萬美元,貝特福很內疚,不知如何解釋,他等待著洛克菲勒的批評。

一天下午,貝特福在路上走著,發現洛克菲勒和亞吉波多兩位先生在後麵,但是貝特福害怕見他們,於是他加快腳步照直向前走,他實在不想與洛克菲勒詳說南美失敗的情況。可是洛克菲勒在後邊叫住了他,洛克菲勒在他的肩膀上真誠地拍了拍,說:“好極了,貝特福,我們剛才聽人說了你在南美的事。”

貝特福心裏非常緊張,以為洛克菲勒要責備地,馬上說“但是,那實在是一筆很大損失,我們隻保全了 60%的投資。”

“不錯了,那已經難能可貴了。我們全靠你處理有方,替我們保存這麼多投資,能做得這麼好,已經出乎我們的意料了。”洛克菲勒帶著讚美的口吻說。

這寥寥數語使貝特福放下了心理包袱,也付出了他的感激和忠誠,以後他工作更加努力,經營更細心,為標準石油公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三國演義》中有許多英雄人物,如劉備、關羽、諸葛亮、周瑜等。尤其是周瑜周公瑾,他雖為東吳大都督,可是氣量狹小。因為嫉妒諸葛亮的才華,被比他更高一籌的諸葛亮氣死,臨終還發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歎。周瑜一世英名反倒成了千古教訓。如果周瑜大度一些,與諸葛亮聯合破曹,中國的曆史也許就會改寫。

曆史上嫉賢妒能的例子很多,不勝枚舉。當初蘇秦到秦邦獻上萬言策,秦相商鞅忌蘇秦才高,唯恐他奪自己的相位,所以不中蘇秦,隻中張儀。如果商鞅既中蘇秦,又中張儀,秦邦肯定會更強大。

由此可見,嫉賢妒能是一個壞毛病,氣量狹小重則禍國殃民,輕則禍己殃親。孔子說得好,“三人行,必有我師焉”。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隻有虛心向他人學習,取長補短,才會不斷進步,嫉妒他人有百害而無一利。

每個人的性格不同,生活在世界上的為人處事的方式也不盡相同,而人活著就會有酸甜苦辣,有煩惱憂愁,有是是非非。麵對塵世間的紛爭,人與人的交往,各種飛短流長、蠅頭小事、愛戀情感、傷通不快時不時會給人帶來困擾和煩惱、迷惘和惆悵。往往大度的人就能夠把一切看開,不被煩惱所左右,而那些遇事斤斤計較的人就會經常被小事困擾,從而生活中充滿了不快樂。

可以事事認真,但不必事事較真

有的人在生活中往往感到認真做事反受其罪,產生些困惑。這不是認真本身的錯,問題在於,社會生活是紛繁複雜的,在做一件事時,除了認真外,還需要有其他一些條件,以及處理問題時所取的相應的方式方法。事情辦得過頭了,就和做得不夠一樣,都是不對的。生活中很多時候,太較真了效果並不好。比如,你積極提合理化建議是對的,但別人是否采納、怎麼采納,這裏有很多主、客觀因素,如果自己一味去計較別人不接受正確意見,理直氣壯去爭個勝負,結果可能會適得其反。一些事情太較真了,往往會使人走向認真的反麵,學會處理問題的原則性和靈活性,就是學會了生活中的辯證法。

清官難斷家務事,在家裏更不要較真,否則就愚不可及。回到家裏,脫去西裝革履,也就是脫掉了所扮演的這一角色的“行頭”,還原了你的本來麵目,盡可能地享受天倫之樂。假若你在家裏還跟在社會上一樣認真、一樣循規蹈矩,每說一句話、做一件事還要考慮對錯、妥否,顧忌影響、後果,掂量再三,那不僅可笑,也太累了。所以,處理家庭瑣事要采取“綏靖”政策,安撫為主,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稀泥,當個笑口常開的和事佬。具體說來,做丈夫的要寬厚,在錢物方麵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越馬馬虎虎越得人心。妻子給娘家偏點心眼,是人之常情,你根本就別往心裏去計較,那才能顯出男子漢寬宏大量的風度。妻子對丈夫的懶惰等種種難以容忍的毛病,也應采取寬容的態度,切忌嘮叨起來沒完,嫌他這、嫌他那,也不要偶爾丈夫回來晚了或有女士來電話,就給臉色看,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審個沒完。看得越緊,逆反心理越強。隻要你是個自信心強、有性格有魅力的女人,丈夫再花心思也不會與你隔斷心腸。就怕你對丈夫太“認真”了,讓他感到是戴著枷鎖過日子,進而對你產生厭倦,那才真正會發生危機。

小魏是個做事非常認真的人,對自己要求嚴,對別人要求也嚴。當他做了一個小官後,把認真做成了較真。

一次選題會上,小魏和編輯室資格最老的塗琳琳發生了激烈爭吵。臉紅筋漲的塗琳琳對小魏嚷道:“你明明可以直接告訴我的小事,卻偏要小題大做來顯你能耐!反正我的臉麵已被你臊夠了,我也無所謂啦,大不了就下崗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