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起因是這樣的:塗琳琳一貫有些馬大哈,所發的書稿中,經常出現錯別字,如把“地”“的”“得”幾個字沒用準確。小魏上任後,一心要徹底解決錯別字這個“多發性問題”,於是對塗琳琳的錯別字每次不但認真改過來,還每每在發書稿上用紅筆批注,毫不留情地批評請她今後格外小心。目的本來隻是想提醒一下粗枝大葉的她。
而發書稿在社長那裏最後簽審時,自然也引起了他的注意,於是出版社開會時,社長在強調盡量減少版麵錯別字的同時,也曾幾次把塗琳琳作為“範例”不輕不重地點了一下。
所以,當那天小魏在會上再次強調錯別字這個問題時,塗琳琳就和小魏交上火了。
這次吵架,小魏認為是完全占理的,是為了提高出書質量。可有人卻勸塗琳琳:“算了,就不要因為頭兒的計較生氣啦。”回家後,小魏很是不高興。老婆勸他,你如果覺得這芝麻官實在不好當,就別勉強了。好心情可是比烏紗帽貴重得多啊!老婆的話,使本還想撐持一下的小魏精神堤壩瞬間崩塌。
一周後,隻願“無官一身輕”的小魏向社長提出了辭呈。
辭去職務後,小魏對自己過去的工作做了些反省。如今,身為普通編輯的小魏似乎有了些“旁觀者清”的職場感悟。小魏做事心很細,不做則罷,要做就想做得最好。常常,也就把認真做成了較真。做事很細心叫認真,做人太心細叫較真。
“思維過於精致,難免不成病態;情感相應粗糙,才好對應失落。”小魏把它壓在寫字台的玻板下。心想想,即便不當官了,但這道理在職場上也還是有用。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與人相處就要互相諒解,經常以“難得糊塗”自勉,求大同存小異,有肚量,能容人,你就會有許多朋友,且左右逢源,諸事遂願。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種優秀的品質,就是事事認真,卻不較真,他們極有胸懷,豁達而不拘小節,大處著眼而不會目光如豆,從不斤斤計較,糾纏於非原則的瑣事,所以他們才能成大事、立大業,使自己成為不平凡的偉人。
別人“吃不了”,你要勇於“兜著走”
能夠承認自己錯誤的人是坦誠的人,能夠主動改正自己錯誤的人是明智的人,能夠勇於幫別人承擔錯誤的人是睿智的,而能夠而能而三者具備的人才是真正智慧而能夠成大業的人。有勇氣攬下別人的錯誤,替別人背黑鍋,這本身就是一種高貴的受人喜歡的品質。等到他人從你的誇誇其談中明白過來時,你將會得到他人的尊敬。
不過,要真正做到不較真、能容人,別人“吃不了”,幫忙“兜著走”也不是簡單的事,需要有良好的修養,需要有善解人意的思維方法,需要從對方的角度設身處地地考慮和處理問題,多一些體諒和理解,就會多一些寬容,多一些和諧,多一些友誼。
繼曾國藩之後,2009 年第 20 期《南方人物周刊》刊出《晚清第一重臣李鴻章》,還原一個真實的、活生生的“李中堂”,令人百感交集。
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是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使,受屈辱,趟混水,涉險灘,挨謾罵,當替罪羊,並替太後一黨背曆史黑鍋的爛差使。從能力上看,讓滿蒙親貴賣國都賣不出好價錢,無德無能無知,隻會說正確的廢話,以及百無一用的大話套話假話,裏外不是人的差使都委派李鴻章出馬。因此,在外交領域,李鴻章為滿親王朝背完了所有外交黑鍋,堪稱中國曆史上背黑鍋冠軍,背黑鍋受的委屈比竇娥還冤!
李鴻章是洋務運動四大領袖人物中辦實事最多的人,他主辦的洋務中有 500 多個中國第一,200 多個亞洲第一。他是中國近現代電力、電訊、郵政、金融、外貿、鐵路、航運、冶金、造船、教育、翻譯、出版、海軍、兵器等多項事業的開山鼻祖,培養的高級人才車載鬥量。“中國威脅論”的首唱者是日本人,而日本人的危機感來自李鴻章後半生的赫赫政績。
由於皇權專製體製的“瓶頸效應”,由於洋務事業“官辦、官督商辦”的“國有製”機製製約,由於權貴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侵略對民辦商業產權的侵害,由於科學技術和教育不發達,洋務運動最後失敗了,為此,李鴻章也飽受詬病。
在軍事方麵,李鴻章明知不可為而為,屢戰屢敗,屢敗屢戰,戰和交替,自辦軍工,自籌經費,自練軍隊為朝廷作戰。但是,上層支持不夠,中層執行不力,下層軟弱渙散,扛洋槍的土包子士兵射擊不瞄準,持大刀長矛的士兵一看見洋鬼子就跑,軍隊毫無戰鬥力,李鴻章為此落下指揮不力,“勞師靡餉”的惡名。
晚清官場肮髒不堪,如同沒人打掃的公共廁所,誰呆的時間越長,誰沾染的臭味越濃,誰被蒼蠅襲擊的次數就越多。大廈將傾,獨木難支。李鴻章是個實事求是,勇於麵對現實的人,他知道自己做不了聖人,也不想做聖人。以“裱糊匠”自嘲的李鴻章為風雨飄搖中的清王朝賣命到死,他遭遇的麻煩、非議和惡評最多,毫不奇怪。
美國總統尼克鬆的白宮辦公廳主任霍爾德曼曾說過:“每個總統都需要一個被人咒罵的人,而我就是尼克鬆手下的這樣一個角色。我是他起緩衝作用的人,去替他受人咒罵的人。我設法把他想做到的事情搞成功,同時我又代他受過挨罵。”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古今中外,凡是能成大事的人都具有一種優秀的品質,就是能容人所不能容,忍人所不能忍,經常幫別人“兜著走”。
寧拜人為師,勿好為人師
孟子說:“人之患在好為人師”,指出人的毛病在於喜歡做別人的老師。有些人一看這句話,就批評孟子自相矛盾:自己為人師表卻又指責當老師的人,名實不副。難道是孟子忙中有錯?不!這是因為那些人誤會了孟子的說話,既欠深思,又欠熟慮。其實,孟子指的老師,並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心態——覺得自己比別人優越,處處教導別人。
喜歡教導別人的人,往往自以為是,自以為有學問,自以為正確,一副高高在上的氣魄。“自信方能自強”,不錯!人必須有自信,但過份自信就會成了自大,而忘記了學習,忘記了謹慎,忘記了奮鬥。“驕兵必敗”的故事,相信大家都聽過,說的也是同樣的道理。
這是很久前的一個故事。一個婆羅門的兒子從印度教的聖地貝拿勒斯完成學業回家。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所以他在路上步行了幾個月。他肩扛著一個小包袱,裏麵裝著書、麵粉、豆瓣和做飯用的小鍋,一直不停地走。
一天,他來到一條小河邊,天已近中午,他盤算著要在此地洗個澡,吃點東西再趕路。婆羅門兒子把包袱放在一塊大石頭上,撿來一堆幹柴。當時已是印曆正月,地裏的麥穗已近成熟。他掐來幾個麥穗,用手搓碎,吹掉糠皮,剩下金黃色的麥粒,不禁觸景生情,搖頭晃腦地說:“啊!這是多麼漂亮的麥子!正是:最好的月份是正月,最好的兒子是長子,最好的花兒是玫瑰。”
不遠處有一位女人在河裏洗衣服。這位洗衣人聽見一個婆羅門如此感歎,很反感地說:“一派胡言,應該打三個嘴巴。”說完用力把手中的衣服在石頭上摔打了三下。
婆羅門兒子對洗衣人的言行非常生氣。他問:“你憑什麼咒罵我?我是從貝拿勒斯來的,而你是不識字的蠢人,有什麼資格來說我?”
洗衣人不慌不忙地說:“我是不識字,可我並不蠢。我感到你的話才是最無知最愚笨的呢,學者老爺!”
很長時間,兩人一直爭論不休。最後商定:如果婆羅門兒子能證明自己的話是對的,那洗衣人就稱他為師;如果洗衣人證明他的話是錯的,那婆羅門兒子就應拜洗衣人為師。
婆羅門兒子首先講道:“我之所以說正月是一年中最好的月份,是因為農民在這一月把莊稼收獲歸倉;我把大兒子說成是最好的兒子,是因為他最早掙錢,成為父母的幫手;至於玫瑰花是最好的花,更無須多加解釋,因為它是花中之王。”
洗衣人高聲說道:“農民在七月流盡了勞動的汗水,來年正月才會有好的收成,這到底是七月重要還是正月重要?能成為父母幫手的是德才兼備的兒子,無論他是老大,還是老小;最好的花要算棉花,它的纖維給我們每個人帶來了溫暖。學者老爺,你聽著,應該是這樣的:最好的月份是七月,最好的兒子是有德才,最好的花兒是棉花。”
聽完洗衣人的話,婆羅門兒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彎腰向洗衣人施足禮,拜她為師。
“好為人師”是一種不成熟、不明智的做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尊嚴,也有虛榮心。“自我”神聖不可侵犯的。由於人的敏感性,每個人都會從潛意識中抵製來自外界的侵犯,哪怕是善意的。
“好為人師”是人際關係中不和諧的音符,尤其是當一個人麵對自己的上司、同事,或不太熟悉的朋友時,“好為人師”都不會受到歡迎,於人於己都不利。
與其“好為人師”去找惹麻煩,還不如去拜人為師,因為“以人為師”的人不管走到哪裏,都能成為最受歡迎的人,所以,不管自己本身的資曆如何,都應該放下“架子”,低調做人,萬不可“好為人師。”
要知道,每個人都在努力建立一個堅固的自我,以掌握對自己心靈的自主權,並經由外在的行為來檢驗自我強化的程度,你若不了解此點而去揭露他的錯誤,他會明顯的感受到他的自我受到你的侵犯,有可能不但不接受你的好意,反而還采取不友善的態度。尤其是工作,你的熱心,根本就是在否定他的智慧,甚至他還會認為你是在和他搶功勞,總之,他是不太領情的。
所以,“好為人師”是人際關係的障礙。因此,與其“好為人師”招惹麻煩,不如去“拜人為師”求自己成長;別人的事,管那麼多幹嘛!除非他自己來“請教”你,但說多說少,還是要有些斟酌的。
低姿態是最佳的自我保護之道
鷹立如睡,虎行似病。在現實生活中用“藏巧於拙,用晦而明、聰明不露,才華不逞”等韜略來隱蔽自己的行動,可以達到出奇製勝的目的。表現低調些,做事情過於張揚就會泄漏“事機”,就會讓對手警覺,就會過早地把目標暴露出來,成為對手攻擊和圍剿的“靶子”。保護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不暴露,盡管這樣做會有損失,卻能避免更多不可預知的風險。
1998 年,華為以 80 多億元的年營業額,雄踞當時聲名顯赫的國產通信設備四巨頭之首,勢頭正猛。而華為的首領任正非不但沒有從此加入到明星企業家的行列中,反而對各種采訪、會議、評選唯恐避之不及,直接有利於華為形象宣傳的活動甚至政府的活動也一概堅拒,並給華為高層下了死命令:除非重要客戶或合作夥伴,其他活動一律免談,誰來遊說我就撤誰的職!整個華為由此上行下效,全體以近乎本能的封閉和防禦姿態麵對外界。
2002 年的北京國際電信展上,華為總裁任正非正在公司展台前接待客戶。一位上了年紀的男子走過來問他:華為總裁任正非有沒有來?任正非問:你找他有事嗎?那人回答:也沒什麼事,就是想見見這位能帶領華為走到今天的傳奇人物究竟是個什麼樣子。任正非說:實在不湊巧,他今天沒有過來,但我一定會把你的意思轉達給他。
關於任正非還有很多故事。有人去華為辦事,暈頭轉向地換了一圈名片,坐定之後才發現自己手裏居然有一張是任正非的,急忙環顧左右,斯人已蹤影不見。有人在出差去美國的飛機上,與一位和氣的老者天南地北地聊了一路,事後才被告知那就是任正非,於是懊悔不迭。這些多少有點傳奇的故事說明,想認識任正非的人太多,而真能認識任正非的人卻很少。近兩年來,華為的壁壘有所鬆動,出於打開國外市場的需要,華為與境外媒體來往密切,和國內媒體的接觸也靈活不少,華為的一些高層也開始謹慎露麵。唯一沒有任何解禁跡象的,是任正非本人。
正是由於任正飛的低調做人,才使得他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打理公司,每年花大量時間遊曆全球,在各個發達市場與發展中市場上尋覓機會,在通信設備國際列強間合縱連橫,尋覓可用的力量與資源。深刻領悟西式規則的同時,充分發揮東方的智慧,帶領著華為再創輝煌。
過分的張揚自己,就會經受更多的風吹雨打,暴露在外的椽子自然要先腐爛。一個人在社會上,如果不合時宜地過分張揚、賣弄,那麼不管多麼優秀,都難免會遭到明槍暗箭的打擊和攻訐。
寓言故事:兩隻大雁與一隻青蛙結成了朋友。秋天來了,大雁要飛回南方,三個朋友舍不得分開。大雁對青蛙說:“要是你也能飛上天多好呀,我們可以經常在一起了。”青蛙靈機一動:它讓兩個大雁銜住一根樹枝,然後它自己用嘴銜在樹枝中間,三個朋友一起飛上了天。地上的青蛙們都羨慕地拍手叫絕。這時有人問:是誰這麼聰明?那隻青蛙生怕錯過了表現自己的機會,於是大聲說:“這是我想出來的……”話還沒說完,它便從空中掉下來了。
其實,不把自己太當回事,坦誠而平淡地生活,沒有人把你看成是卑微、怯懦和無能的。如果你老是把自己當作珍珠,那麼就時時有被埋沒的危險。